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东西对口扶贫的宁夏闽宁镇:金沙滩上的幸福新生活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新闻网 2018-08-19 11:01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8月16日,由上游新闻记者(全国新闻热线:M17702387875@163com)参加的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道路两旁,红瓦白墙的小楼鳞次栉比,水泥马路宽阔整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乡村美景,已成为这座特色小镇的寻常风景,不少人家门口竖着“恩泽原隆 厚德为善”的牌匾。 

  闽宁镇是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一个移民镇,也是闽宁对口帮扶的集中缩影、易地搬迁脱贫的成功典范。 

  1996年9月,中央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地处永宁县的闽宁村就此诞生。那时的闽宁村,是戈壁滩上对口帮扶的试验田,也是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地。如今,闽宁村升格为闽宁镇,昔日不毛之地已发展成原隆、福宁、武河、木兰、园艺、玉海6个村6.6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997年不足500元涨到2017年的11976元。 

  年收入8万  移民搬迁户富了 

  在永宁县闽宁镇宁夏壹泰牧业的肉牛养殖场内,一头头健壮的肉牛在牛棚内。36岁的马亚林2013年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移民搬迁到闽宁镇原隆村。在搬迁前,他是原隆村的建档立卡户,刚到原隆村时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刚搬来时我在外面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孩子还小,媳妇在家照看孩子没有收入,生活压力很大。”马亚林说,后来,“肉牛托管”扶贫模式让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5年,我在公司托管了两头牛,一年能分4000元,到去年年底,我一共拿到12000元肉牛托管分红款。”马亚林说,除了拿到真金白银的托管分红,他和妻子还在宁夏壹泰牧业打工挣钱。 

  “以前在老家一年也挣不上一万元,家里来了亲戚才能吃上一顿肉。如今在这里打工收入稳定,吃穿不愁,日子过得就像蜜一样甜。”马亚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妻子每月工资收入有7000元,加上托管分红和政府补贴,去年一年他家的存折上有8万元的进账。 

  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肉牛托管”是闽宁镇政府探索的一种精准脱贫模式,采取“农户资金入股+政府资金配套+企业贷款”的模式,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以每头牛缴纳2000元的托管本金入股,每户由扶贫办补助又得到扶贫资金2000元。这样,每户可托管两头肉牛,由企业经营运作,托管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半年分红一次,每次每头肉牛分红1000元。该负责人表示,他们从2014年开始与永宁县政府展开合作,承担闽宁镇及周边五村1537贫困户、304户残疾户的精准扶贫任务,采用‘肉牛托管’的形式,为每户托管肉牛2头,总计托管肉牛2534头。 

  数据显示,肉牛托管模式对于企业和农户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好模式。截至目前,宁夏壹泰牧业肉牛月存栏达6000余头,年收入8000万元,共实行了三批次的肉牛托管分红,共分红资金1382万。 

  在闽宁镇,像马亚林一样的搬迁移民有很多。这个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组合命名的生态移民小镇,曾是一个“天上无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荒芜之地,现在已从过去的1000户3000多人升级为8000多户6万多人的大镇。该镇目前共种植葡萄面积达6.2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达2.6万吨以上,整个产业带动了镇上4000余人就业。全镇肉牛存栏1.6万头,养殖业成为闽宁镇的第二大产业;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建成光伏农业科技大棚588栋,并网发电30兆瓦。搬迁移民已变成了产业工人,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4年前,万军红还守着自己家20多亩旱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听说闽宁两省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在贺兰山东麓有水源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新城,万军红一家六口人毅然告别苦瘠的西海固,搬迁到闽宁镇移民新村原隆村。在村里的农业产业园学习了近一年种菌菇技术后,贫困户万军红不投一分钱就承包了一个大棚的菌菇进行培植,一年种两茬再加上农闲时的零工收入,算下来收入五六万元不成问题。 

  从农户到产业工人,再到业主,最终成为创业者,万军红身份的变化诠释了“迁得出、稳得住、致得富”。万军红所承包的“大棚”,就在宁夏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园区创造性地将光伏农业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农户唱戏”的扶贫模式,以农业设施大棚为依托,目前已形成以花卉、茶叶种植产业为重点,以蚯蚓、蝎子特种养殖为亮点,以食用菌、枸杞种植、有机蔬菜种植为抓手的产业布局。光伏设施大棚588栋,稳定就业移民群众350多人,其中移民返租倒包大棚200多栋,每栋棚年收入5万多元。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以来,作为起点,闽宁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见证了闽宁携手从单向扶贫到互利共赢的20载。如今,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4.4万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走出大山,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发建设初期的500元增长到2015年的10350元,增长了20.7倍。 

  闽宁镇也定了新的发展目标: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力争到年底,闽宁镇6个村村集体收入超过400万元;将闽宁镇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先行镇、生态文明建设先行镇、全国脱贫攻坚示范镇;争创国家卫生乡镇,力争1年左右使闽宁镇的镇容村貌有明显改观。今年,闽宁镇计划投资4.5亿元,实施道路改造、公路建设、饮用水管道改造等项目,完成6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造林绿化1870亩。 

  宁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表示,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宁夏和福建对口扶贫协作已开展了22年,形成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对口扶贫协作机制。2017年以来,宁夏启动实施《“十三五”闽宁扶贫协作规划》,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2亿元,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农业、旅游等领域进行广泛协作,有力促进了宁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