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生态底色亮 百姓生活美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19-05-24 10:03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初夏时节的银川,杨柳依依,碧波微微。市民或漫步绿道,让清风拂面,或泛舟湖上,与水嬉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纸上。秀美的湖光山色融于粗犷的北国风光,这里,虽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银川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多年来通过植树造林、水系连通、公园建设等措施,积极探索建设兼具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的城市。

植树造林擘画生态底色

范增华是银川市第一批参与城市绿化的园林工人之一,对于60年前的银川,他用了“黄沙漫天,遮天蔽日”来形容,“整座城市除了中山南街有几棵大白杨,其他地方都是光秃秃的一片。”

曾经,银川市城园林绿化无论是在规划设计、树种搭配以及风格追求上基本都是防护林的简单模式,既没有景观节点,也没有园林风格艺术,“一条路两行树”“一栋楼一圈林”是当时银川园林绿化的真实写照。

从2000年开始,我市开始在二代林网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坚持“简约、粗犷、大气”的西北园林风格,在主干道路两侧留足50米的宽幅林带,进一步推进城市绿化。“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城乡一体的大生态圈建设为目标,先后实施并完成了109国道、亲水大街、正源街、大连路、沈阳路、宁安大街、六盘山路、银横路等城市景观林带建设,市区道路绿化总里程达到了287.36公里。这一时期,银川变绿了。

“十二五”期间,我市“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的总体思路,统筹管理,加强了对水源、土地、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美化水平、加强市域大环境绿化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描摹了城市的生态底色。这一时期,银川的树多了。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银川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支撑和生态安全保障。

水系联通串联绿色飘带

典农河、海宝湖、阅海、燕鸽湖、鸣翠湖……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镶嵌在银川的城市绿网之中,宛如一颗颗闪耀的明珠,市民临水而栖,可以闲来听春雨、兴至赏冬雪,感受依水而居的都市田园生活。

水系是城市灵动之源。2000年以来,我市通过开挖水系、扩整连通湖泊、修复保护湿地,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最佳的注脚。这当中,历经10年时间建成的集防洪、排水、生态、景观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典农河成为了我市“治水”的转折点。

典农河工程从南向北一路流淌,跨越了永宁县、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区,沿途连通了6座拦洪库、2个滞洪区和永清沟、三一支沟等10余条排水沟道,接引了七子连湖、华雁湖、海宝湖、小西湖和阅海等10余个重要湖泊湿地,共修复水系32公里,形成水面1700多公顷,如今已成为市区重要的湿地生态带,串联起了城市居民的诗意生活。

公园建设点亮城市街角

银川的公园建设,始于中山公园,此后历经多年规划,逐渐遍布湿地、绿道、景观带、小微公园、休闲广场等城市绿景。

据银川市园林管理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7659.18公顷,共有各类公园广场134个,主要指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68%,绿化覆盖率42.0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4平方米。“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城市美丽格局正逐步凸显。

步入新时代,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出门要进公园,四季要看花,运动休闲要步道,居住环境要氧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美好期盼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刚性需求。这时候,城市小微公园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这些小微公园的选址以毗邻小区、企事业单位、商圈等人流聚集区周边为首要原则,然后再根据选址区域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在园林小品中融入相关文化元素,同时配置相映衬的各类不同品种、规格的树木,以综合体现银川的韵味。截至2018年,我市共建成小微公园53处,面积总计约97.69公顷。

公园、广场串联起城市各个景观带和城市绿地,城市主要干道和水系节点园林景观得以逐步完善,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也进一步优化了人居和出行环境,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触摸绿树草丛之间的自然清新。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银川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银川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