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聚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2-02-14 09:2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实现共同富裕,工业是最大的支撑,产业是最大的增量。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背景下,“工业强市”战略意义非同寻常。

银川市坚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呈现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对外贸易规模小,外贸依存度偏低;外向型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市场主体数量少实力弱,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和挑战。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发展之道。银川市聚焦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布局,结合自身实际将“三新”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精准发力有的放矢,目前全市“三新”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达44%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24.6%和46.9%。以速度换时间、以质量换空间,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赶超。

筑巢引凤为园区添活力

2021年,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招商引资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累计签约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339亿元;已落地项目21个,总投资200亿元;意向性在谈项目22个,总投资36.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亿元,同比增长12%……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下,银川经开区克服困难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硕果为园区增添更多活力。

作为银川市经济建设“主阵地”、项目建设“主战场”、“三新”产业“主战区”,银川经开区紧紧围绕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为主的3+1产业体系,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关联企业,大力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渠道,全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为完成既定目标全力攻坚。

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化项目,鑫晶盛年产1200万片4英寸蓝宝石切磨抛智慧化项目、蓝宝石晶体生长炉及自动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盾源聚芯大直径半导体级硅部件扩建项目、内蒙古中晶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内蒙古欧晶光伏制造产业配套服务等多个项目……一批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的项目纷纷“情定”园区,使得银川经开区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日益浓郁。

园区本着对接一批、洽谈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从项目引进、设备投资、厂房租赁、研发创新、经营贡献等方面给予企业充分支持,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贴心服务。不断拓展和丰富服务内容,形成了从前期接触、过程跟踪到意向投资全流程“服务套餐”,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招商小组、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优化惠企政策,实行“一企一策;加强情感交流,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员服务;改进服务环境,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园区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为银川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纷至沓来的客商,令人振奋的投资,招商会上招商成果的真实记录,为银川经开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千亿园区”建设积聚了新能量、构筑起了硬支撑。

开足马力拉开建设步伐

立春之后,银川下起一场大雪,与冬天的雪不同,春天的雪让空气中都充满了泥土的芬芳。位于黄河东岸的苏银产业园,已经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春节过后企业全面复工,重点工程开足马力拉开建设的步伐,随处可见热火朝天奋力拼搏的样子。

建设者对园区未来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对未来的清晰认识,苏银产业园学习苏州工业园区“先规划、后建设”的经验,形成了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规、核心区城市设计、水电气暖、市政交通专项规划在内的“1+1+N”规划体系。“智慧苏银”APP统筹规划,集土地、审批、公安、交警、消防等10大类52项图层信息数据于一体,为高效服务投资者、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

位于黄河之滨的苏银产业园,是银川市最年轻的主力园区,成立3年就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2021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59%(三年完成97.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同比增长51.8%(三年完成28.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名列银川市产业园区板块第一方阵。

对产业园区来说,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工业“亩产”,苏银产业园在建立初期便树立了“以亩产论英雄”的思维导向,牢牢把握亩均投资强度相对较高、亩均产出相对较高,资源消耗低(特别是土地资源、工业用水、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低的“两高两低”招商标准,既招商,又择商。目前,园区拿地的工业及配套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278万元,全部达产后预计亩均产值519万元,亩均税收35万元。规上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22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水耗2.8立方米,均低于自治区工业园区平均水平,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精准谋划助力高质量发展

银川公铁物流服务中心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中阿博览会平台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引领,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依托银川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重点打造“两中心、一基地、一增长极”,建设立足银川,服务宁夏、辐射宁蒙陕甘地区、链接“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

所谓的“两中心、一基地、一增长极”,即运转高效的国际多式联运中心、辐射宁蒙陕甘地区的区域分拨配送中心、面向银川都市圈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基地、宁夏枢纽经济新增长极。据了解,截至2021年年底,银川公铁物流园区共入驻企业62家,开行班列43列、1436车。2022年,银川公铁物流园在加快完善口岸功能、提高国际班列运行效益、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的同时,还将科学精准谋划并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高质量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实现“百亿级园区”高质量发展目标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4年来,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园区发展的全过程,突出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发挥中关村自主创新品牌、大学城科技人才集聚两大优势,推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两大产业发展,打造公共服务、技术研发、产业支撑三大服务创新平台。4年来,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4.9亿元,招商引资7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各类税收超亿元。今年,该园区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运营管理高效”的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园区。

科技创新,一直都是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今年该园区将继续坚持走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具体来说,将重点培养一批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梯队培育路径,培育更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养更多高精尖缺人才,搭建国内外高质量离岸孵化器。3年内培育出园区自己的“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

1月12日,填补了银川市在芯片封装测试领域空白的宁夏储芯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中心项目正式投产,它既是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产业基地第一个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营的项目,也是宁夏第一个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据了解,其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电脑、汽车电子、工业4.0、数据中心和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前景广阔。项目投产后满产可年产3300万颗芯片,总计5.2亿件产品,预计第一年产值可达4亿元,贡献税收1500万元。

厚积薄发蓄力前行之路

目前,银川市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通过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行动,以“链性思维”,统筹产业链,整合优质资源要素,集聚了一大批明星企业。银川经开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架“3+1”现代产业体系;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纺织、再生金属材料等,有效发挥“一区多园”的要素聚集优势;贺兰工业园区构建了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汽车+”主导产业和数字经济赋能的新兴产业“3+1”现代产业体系;苏银产业园着眼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两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坚持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银川市获评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业转型方面银川市厚积薄发,特别是在扶持科技创新企业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十三五”期间,全社会R&D投入强度年均增长率是全国的2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年均增长16.5%。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4家,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88家,培育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7户。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推动了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49.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2.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6%,企业主要业务环节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银川市紧盯产业发展土地、金融、物流、用工、人才等方面要素需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发展规划、研究扶持政策、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聚焦构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了《银川市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制度》《银川市领导干部担任重点企业网络员制度》等“五项制度”,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营商环境广受好评,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