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西夏区开启审批服务“333”模式助推不见面马上办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市行政审批局 2017-12-08 14:2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近年来,西夏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着力点,不断改革创新,强化“三个一”措施,健全“三个到位”机制,加快构建“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模式,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加速迸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1、强化“三个一”措施,夯实审批服务基础。一是一套“政务云”系统。推行政务服务一体化,以自治区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为依托,为西夏区9个市民服务中心和77个村(居)代办点接入行政审批系统,实现自治区、市、县(区)、乡、村(社区)政务服务五级光纤网络全覆盖,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服务模式,实现跨部门审批与各部门内部审批业务的无缝连接,所有事项网上流程化办理,建立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网上行政审批与监察的通道,开展网上咨询、查询、申请、审批、投诉、监督等业务功能,在银川市率先完成了基层代办点电子政务外网通达率100%的工作目标,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行政审批综合平台。二是“一站式”服务。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紧扣行政审批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多次对审批服务事项梳理瘦身,通过精简材料、再造优化审批流程,反复推敲论证,确保每项流程的严肃性、规范性和适用性。目前已在法定基础上减少办事环节398个,压缩办理时限3873个工作日,确保审得准,批得快。三是一枚印章管审批。对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将13个部门的审批专用章统一整合为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促进审批和监管彻底分离,打破审批人员既审批又监管、既是“运动员”又兼“裁判员”状态。同时,建立审批信息联通联动机制,将行政审批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实时转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确保“一批就管、审管同步”。

 2、健全“三个到位”机制,练好“内功”。一是事项划转到位。将分散在16个政府部门的134大类183项行政审批、行政确认等事项全部划转至西夏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确保应进全进。二是审批人员到位。从原业务局划转7名工作人员到审批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审批服务工作,全面推行联合勘验、网上视频审批,在现场评审和工程咨询中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勘验、评分、咨询及论证,确保行政审批的专业性、合法性,解决重复审批、交叉审批等问题。三是优化服务到位。针对特殊群众,提供帮办、代办、上门办理等“绿色通道”服务和错时服务。为77个村(居)代办点配置卡式老年证制卡机77台,截止目前共制卡3万余张,实现“群众少跑腿”。抓好基层服务点建设,梳理出5大类27项街道(乡镇)公共服务事项,并录入自治区“政务云”系统,将政务服务延伸至基层。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共保留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29项,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置审批事项31项。截至目前,共核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4319户(其中新办1929 户,换证2390户),核发“两证整合”营业执照4961户。开发掌上APP审批模式。建立西夏行政审批办公群和公共场所勘验群,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建立西夏区便民服务地图网站,为辖区7个街道、2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地图,包含公共卫生间、应急诊所、药店诊所、维修服务等10项便民服务、涵盖100多个点位。

 3、取得“三个效果”,释放改革红利。一是审批服务效率提质增效。审批操作流程化、规范化,审核处理公开、公平、公正,避免了群众“跑路”,节省了审批时间。截止10月底,窗口累计办件26.3万件,办结率100%,收到群众锦旗5面、感谢信1封。审批办公室直接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740件、现场联合勘验614件,办公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群众满意率100%。二是为年底实现“不见面、马上办”奠定了基础。目前,西夏区已梳理第一批“不见面、马上办”事项53项,占划转事项的39%,已通过“不见面马上办”模式办理事项196件,为年底实现60%的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马上办”目标夯实了基础。三是市场活力得到提升。西夏区通过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降低企业的市场运行成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了公平有序的营销营商环境,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热情。1-10月份,西夏区累计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925户,小微企业1180家,培养小老板496个,小企业290个,创造新岗位2324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2844个,新增城镇就业63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00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45人,两个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