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374/2022-00005 发布日期:2022-01-13
发布机构: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部门: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名 称:关于银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银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银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紧盯“一高三化”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有序推进,经济运行稳步恢复、稳中加固、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9%,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详见附表)。

(一)全面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起步有力。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学编制《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等34个专项规划,制定生态损害赔偿等一揽子政策,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五区”建设扎实推进。建立“一案两单”工作推进机制,谋划实施宁夏德龙7000亩酿酒葡萄产业化种植园建设等重点项目192个,治理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贺兰山东麓水库防洪标准提升为200年一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加快整改。“五权”改革取得突破。制定用水权等改革方案,率先在全区开展碳排放权改革研究,颁发全区首家葡萄酒产业用地不动产权证书完成全区首笔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和大宗碳配额交易,盘活处置低效闲置土地1770亩,葡萄酒产业用地确权登记3652亩,累计完成水权交易533万立方米,碳配额交易170万吨。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创新支撑不断增强。高效单晶电池及组件制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市财政R&D投入资金较上年增加30%,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1.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级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2家,各类创新平台数量较上年增长17%,获评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加快“人才+产业”行动,建立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库,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200余名,人才团队20余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等项目稳步实施,中欣晶圆集成电路大硅片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市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达44%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24.6%和46.9%;新增奶牛5万头,牛奶产量预计达到85万吨;新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6万亩,达到25万亩;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5%左右。新兴动能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49.2%,企业主要业务环节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培育智能工厂15家、数字化车间23个,建成投运工业互联网平台40个。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网上直播、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业态培育壮大

(三)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供给和需求适配性不断提升。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积极开展“五比”活动和“扩大有效投资年”行动,扎实落实“首席服务官”“市级领导包抓”等项目推进机制,鑫晶盛工业蓝宝石晶体制造加工、蒙牛4500吨高端液态奶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765个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率98%,251个自治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全市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比去年提高2.8个百分点。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着力培育壮大“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复合型消费一体化链条,打造环阅海等夜经济消费集聚区,鼓楼-玉皇阁等历史文化街区,引进喜茶、乐高等20余家首店落地,组织开展银川欢乐购物季等大众消费促进活动,消费活力不断激发。成功创建全国重要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和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试点城市,漫葡小镇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常态化运营国际卡车班列和银川至天津港西部快线班列,全年共发运国际货运班列39列6.44万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业务正式启动,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市进出口总额增幅达85%,总量占全区的60.5%。

(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稳健。生态环境持续修复。加快开展贺兰山和黄河滩地综合整治,修复治理贺兰山矿山环境面积5500亩,黄河银川段河滩地整治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土地沙化区生态修复,修复退化草原2万余亩。全年实施营造林15万亩,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125万平方米镇北堡镇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污染防治推进有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整治“散乱污”企业177家,对全市26家重点VOCS企业开展综合治理,建立入河排污口“一本账”,贺兰“市县一体化”集中供热等项目建成投运,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保持II类进II类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48%。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紧盯“双碳”目标,开展“双控”工作,预计全市单位GDP能耗强度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等装机和发电量比例显著提升。加快发展绿色交通,全市新能源汽车同比增加2.4倍荣获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称号。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69.2%。淘汰隆基乐叶500MW单晶光伏组件等落后产能,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

(五)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全市未发生返贫和新增致贫问题。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高标准重点小城镇3个、美丽宜居村庄13个、“美丽庭院”1.37万户,快递行政村通达率72.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1%、93.4%和50%。镇北堡镇等2个乡镇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城市韧性不断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兴庆区西北部雨水调蓄池等重大市政设施建设投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5个、面积15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面积7.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面积分别达到40.68%41.07%和16.28平方米/人“畅行银川”工程成效明显,建成、改造市政道路28条,新建市政道路23公里、慢行绿道65公里,贺兰山路等26条主干路实行“绿波带”畅通模式。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数字城市加快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实施市域治理现代化项目,累计协调处置城市运行管理问题72万件和市民诉求130万件,“12345”热线获全国政务热线服务“数智增效典范”荣誉。全市“全光网”城市建设完成,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70%以上城市家庭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5G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区全覆盖,智慧小区覆盖率达50%。

(六)积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外吸引力竞争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市“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制定出台涉企服务“五项制度”,46项优化营商环境做法被推广全国,12项指标获得全国标杆称号,标杆指标覆盖面提升2倍,政务服务标准化获得国家第一批社会治理推广项目。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1万户,创业密度迈入全国中上游行列。蝉联“年度最佳引才城市”。重点领域改革加力。要素配置更加高效,“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改革进展顺利,规上工业企业评价改革有序实施。新增项目准入机制不断健全,市辖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现三区共同使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基本完成,国企改革清产核资、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金融支撑保持良好势头,晓鸣农牧创业板上市,凯添燃气成功登陆北交所。对外开放有序推进。持续构建对外通道,“互联网+西部快线”加快发展,启动银川公铁物流港铁路专用线及铁路场站等项目建设。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银川挂牌成立,成功承办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等重大节会,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

(七)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群众。“四大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09个,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万人,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7所,新增学位3.6万个。医疗保险按病组分值付费改革加快实施,银川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完成。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有序推进,成功处置“10.17”等输入性疫情扩散蔓延。社会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统筹资金233亿元发展民生事业,71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扎实推进,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老一小”保障服务持续强化,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深入推进,学前教育“5080”成果不断巩固提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17连涨”。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城乡低保覆盖人数达3.48万人。严格保障性住房管理,年度新增保障家庭2095户,累计完成公租房分配2.33万户。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建设向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迈进,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验。市域社会治理有序推进,“1+6”基层治理任务全面落实。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连续九次荣获“双拥模范城”称号。政府债务风险等级稳步下降,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平安银川建设纵深推进,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2021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局面不断巩固、“进”的态势不断保持,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仍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一是经济增长动力有所不足。全市经济恢复还不充分,产业结构、产能结构、产品结构以及能源结构与“双碳”“双控”要求还不相适应,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二是投资下滑态势仍未扭转。受疫情防控、债务严控、房地产调控、能源管控、能耗双控“五控”因素影响,工业投资持续下行、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减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三是社会民生保障仍存在短板。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仍有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还不均衡,社会治理能力尚需提升,上学难、看病繁、交通堵等民生问题仍然存在。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扛起稳定经济增长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安排部署,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四个继续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详见附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以上。人民生活品质提高,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加速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以开展产业项目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扎实推动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和企业支撑战略,全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是提速增量做强工业。聚焦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千亿级集群,新食品300亿级集群,加快推进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中钢年产2万吨特种石墨等重点项目,年内“三新”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纺织、生物医药、再生资源等传统产业调整转型,着力培育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深入推动“四大改造”,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10个以上,打造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3家,绿色工厂2家。开展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专精特新”企业50家,上市企业1家。二是提质增效做精农业。持续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21.1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68.6万吨以上,瓜菜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奶牛存栏达到24万头着力推进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乳业产业园建设。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20家以上,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三是提档升级做优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培育壮大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度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平台经济、会展经济等业态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态品质和层次。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西部联游、四季可游,深化西夏陵、军博园国家5A级景区创建,打造贺兰山东麓、银川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力争全年旅游人次、总收入增长15%以上。

(二)聚焦释放动力激发活力,加大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推进力度。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聚焦打造“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样板,扎实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全市财政R&D投入增长30%以上,全社会R&D经费较上年增长17%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年新增2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到40%。聚焦打造“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0个。实施“凤城引凤”人才计划,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20个、科技和技术技能型人才2000名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五权”改革,积极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快盘活低效存量用地,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完成山林地“三权”分置。大力推动园区改革,着力发展特色园和园中园,构建园区与辖区新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县(市)区、园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序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三是构建全新开放格局。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主动对接融入“几字型”“十字型”黄河流域现代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加快完善天津港内陆港功能,争取开通银川至广州、泉州西部快线班列。着力建设中欧班列(银川)集货中心,稳定运行国际货运班列、卡车班列。加密和开辟国内国际空中快线,启动实施银川航空物流港项目,推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办好国际智慧城市峰会等重大展会。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亿美元以上。

(三)聚焦扩大内需拓展空间,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快拓展投资空间。扎实推动项目牵动战略,大力开展“五比”活动实施宝丰储能全产业链、晶环年产1200万片蓝宝石晶体切磨抛智慧化等重点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包银高铁及其支线、河东机场改扩建四期、银昆高速北延伸等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确保项目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深化“首席服务官”、领导包抓重点项目等工作机制,强化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力促全年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高质量招引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二是加快推动消费复苏。扎实推进重要商品市场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等国家级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周末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直播电商等经济业态,认真办好银川欢乐购物季等大众消费促进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和活力。大力引导大阅城等重点商圈智能化改造,加快建发悠阅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构建“全场景引流+新消费体验+智慧化管理”新发展模式。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申建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指标便利度争先进位行动,全面清理行政许可清单外违规变向许可。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线运行银川惠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启动银川市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级机制。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改革,加快推进“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等便利化措施,实现80%事项“一网通办”,50%事项“全程网办、全程掌办”。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四)聚焦保护环境绿色转型,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一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坚决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制定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统筹各类水资源配置,加强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持续开展黄河干流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巩固超采区治理成果,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探索再生水市场化交易,力促单位GDP用水量下降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再生水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40%。二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打好绿色发展主动仗,紧盯“双控”“双碳”目标,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使用。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实施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持续推进绿色交通一体化建设等项目,更换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600辆,建成充电桩290个以上。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民宣传实践月”活动,推动绿色低碳成为生产生活新时尚。三是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好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加强PM10、PM2.5与O3协同治理,扩大城区和乡村清洁供热范围,争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310天以上。深化未稳定达标入黄排水沟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大力推进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确保黄河干流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加强农业面源、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等污染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四是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坚决打好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贺兰山东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创建绿色矿山12个。实施典农河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接续整治黄河银川段滩地。开展阅海、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恢复湿地5.3万亩。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实施营造林6.7万亩,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巩固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治沙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

(五)聚焦优化功能提升品质,全面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一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村庄清洁提升行动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攻坚计划,开展空心村空心房整治,创建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6个,“四美”宜居乡村20个,城乡供水、“四好农村路”“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处理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2%、95%和60%。二是加快现代城市建设。加快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施火车站现代综合枢纽、重要交通节点局部快速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市政道路16条,打通断头路4条,实施慢行绿道5条,建设过街天桥3座。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新建改建小微公园6个,完成动物园迁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再生水配套管网、城市地下管线标准化建设等工程,建成区海绵化面积达到28%。创建国家城镇燃气改造提升示范市,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健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长效化机制,提升城市运行治理能力。扩大垃圾分类处理覆盖面,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5%以上。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实施都市圈东线供水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宁东基地互补发展、与农垦集团协同发展,推动以银川为中心的沿黄城市群提质增量。不断增强县城集聚带动功能,支持县(市)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提升县域经济总量占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支持闽宁、金贵、镇北堡等一批特色镇、中心镇承担建设区功能溢出,实现差别竞争、错位发展。

(六)聚焦兜牢底线增进福祉,不断提高保障改善民生能力水平。一是实施为民惠民工程。深入落实“四大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七项惠民工程”,推动就业创业增收工程,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居民“四项收入”不断提高,生态移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推动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00个,棚户区2.37万平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新改扩建四十二中和阅海第五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推动全面健康水平提升工程,进一步推进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构建医防融合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推动“一老一小”幸福养育工程,新增500张养老床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落实三孩政策,启动普惠托幼服务体系建设,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700个。推动社会保障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健全未成年儿童救助、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文化润市铸魂”行动,开展“四送六进”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一河一山”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000场次以上。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推进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聚焦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六大重点”领域,提升治理服务效能,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深化平安银川建设,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推进退役军人事务。三是守好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方案,坚决遏增量化存量,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市属国有企业监管,精准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加强地方金融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及金融乱象,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采取市场化方式,稳妥有效处置烂尾楼项目。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增强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防护物资动态储备,全面完成疫苗接种任务,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