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金融工作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工作

索 引 号:640100-131/2021-00068 发布日期:2021-12-07
发布机构: 银川市金融工作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金融工作局
名 称:银川市金融工作局关于2021年“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22年重点改革任务的报告

银川市金融工作局关于2021年“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22年重点改革任务的报告


一、整体情况

(一)推动要点工作有效落实。一是压紧压实责任。围绕《银川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要求,制定《银川市金融工作局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细化工作措施,建立推进台账,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高质高效推动任务落实。二是强化学习培训。通过召开局务会议集中学习、业务干部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制度及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升全体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认识。同时加强对县区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督导和培训,协调解决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银政企联席会议、融资服务平台、网点电子屏等多种方式,解读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服务、政策,强化宣传推介。及时梳理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亮点及做法,每月按时向市营商办报送工作信息。

(二)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一是印发了《2021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融资便利度的十条措施》,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发力,在政策上推动金融资源向企业倾斜。二是会同市财政局起草印发了《银川市本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信贷投放。截至2021年10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863.55亿元,较年初增加328.5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新增300亿元任务。三是制定印发了《银川市推进企业上市实施意见》和《银川市上市企业后备库实施细则(试行)》,通过顶层规章建设,营造良好的鼓励扶持企业上市的工作氛围。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针对小微企业抵质押物普遍缺乏的现状,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特色产品服务,推出140余种信用贷款产品,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用款便利度。截止10月末,银川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26.16亿元,较年初增长157.1亿元,增长9.41%;涉及户数58163户,较年初增加7134户,增长13.98%。预计年底全面完成小微企业“两增”目标。二是“银税互动”成果不断扩大区。截至2021年10月末,“银税互动”贷款余额19.52亿元,户数3407户,分别较年初增加6.95亿元、1304户。三是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推出企业社保贷相关产品,目前宁夏银行已起草制度文件,开发社保帮扶贷款业务,应用社保数据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等资金短缺问题。四是积极与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自治区银保监局对接,引导中国人寿财险、华泰财险、建信财险、平安财险等8家保险公司开发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

(四)稳步推进“六保六稳”工作。一是支持重点企业。去年以来,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向银川市204户重点企业发放贷款506亿元,支持8.2万人就业。二是减轻还款压力。坚持“应延尽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续贷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合理提高续贷业务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比重。2020年6月至今,金融机构累计对中小微企业150余亿元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三是下调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29%,在2020年平均利率大幅下行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05个百分点。四是增设社区支行、小微专营支行。截至目前银川市辖内共有社区支行、小微专营支行、特色支行等132家,便利小微企业就近办理金融业务。

(五)运行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和服务智能化平台。申请获得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和服务智能化平台使用权限,该平台将集地方金融监管、打击非法集资与非法金融活动、企业融资服务于一体化,通过数据驱动、科技赋能、智能施策,促进宁夏金融健康发展。截至目前,辖内主要金融机构均已注册,上线产品112项,累计解决融资需求24.59亿元。

(六)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工作。一是协调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邀请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组织全市16家商业银行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督促各商业银行上线“一网通”平台,扩大免费送印章的覆盖面,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二是制定《银川市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实施方案》,通过推动公司运作规范、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法治保障等方式,加强对我市资本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三是推动主要商业银行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不动产登记业务可在网点办理。

二、工作亮点

(一)企业上市工作再上台阶。一是风险化解成效显著。中银绒业、宝塔实业撤销退市风险警示,*ST环球(商赢环球)基本规避交易类退市风险发生。二是后备企业厚积薄发。全国“蛋种鸡”第一股晓鸣农牧顺利登陆创业板;沃福百瑞正在等待证监会同意IPO批复;宁夏中房物业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资料,目前在第二轮问询反馈中;威力传动获深交所创业板受理批复;新三板挂牌企业骏华农牧、宁夏隆基宁光拟冲刺精选层和创新层。三是上市储备扎实有效。全面摸排意向上市企业,建立银川市10余家上市后备企业库,初步形成上市后备培育梯队。2次邀请深交所专家对辖区7余家企业开展一对一上市辅导,组织召开上市推进协调会2次,组织100余家企业参加自治区举办专题培训3次,有效解决企业上市意识淡薄、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通过创新推出“奶牛抵押登记+保险”模式,加大对农村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上半年,银川市涉农贷款余额84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19.20%,其中活体质押贷款近6亿元。二是降低涉农贷款担保成本。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42.80亿元,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1%,涉及户数超过1000户。三是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服务工作。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共向2537户发放贷款12235万元,贷款覆盖率为30.5%。

(三)绿色金融助推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绿色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全区绿色信贷余额972.96亿元,较年初增加63.22亿元,增幅6.9%。二是在选择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银行时,加入“碳”金融等绿色信贷指标,引导银川市辖区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绿色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严格执行环境和社会风险“一票否决制”,压降“两高一剩”行业用信。国开行积极开发绿色产业项目,大力支持银川市热力、化工等行业。华夏银行大力发展强抵押的能效信贷、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金融业务。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在高新区、科技园等企业集聚地区,通过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行作为从事绿色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或特色分(支)行,专门开展绿色金融服务。

(四)金融系统减费让利成效明显。一是降低上市费用支出。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落实市级奖补资金440万元,争取自治区资金2000万元,较大程度的减轻了企业上市的财务压力,降低了费用支出。二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多措并举推进降费让利。截至目前,西部担保和中小担平均担保费率分别降至1.2%、1.02%,已累计为92户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减免保费支出356.61万元。三是配合监管部门督导银行机构严格落实各项减费让利政策,规范服务收费行为,明确收费标准。仅2021年上半年辖内银行机构累计减收各类费用2亿余元

三、存在问题

一)银川市金融体系基础相对薄弱。我市存在金融业务量小、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市场开放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限制了金融服务银川实体经济能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二)信贷引导缺少有效抓手银川目前尚无隶属于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主要由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银分支机构提供,分支机构限于审批权限较低、产品设计不贴合当地实际等因素,很难充分满足银川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公司主业发展能力较差,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少,暂无科创板上市公司;企业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个别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股权质押风险仍需有效化解。

四、2022年重点改革任务

(一)任务内容: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扩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确保2022年新增贷款超过350亿元。

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各金融机构

完成时限:2022年末

(二)任务内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健全完善绿色信贷管理机制,对符合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按照“四权”改革任务清单,推动改革工作落地见效。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金融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22年末

(三)任务内容:继续落实“银政企”联动机制。围绕“三新”产业,继续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线上线下全面对接企业需求动态,定期组织“银政企”专题对接会、金融机构“园区行”等活动,畅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

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园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长期

(四)任务内容:加大银川市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力争2022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以上,辅导企业2家以上,培育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家以上,并持续精准筛选储备后备企业,力争发展后备意向上市企业数量达12家。

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22年末

(五)任务内容:积极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从架构设置、战投引进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加大对市属金融企业指导力度,督导我市政策性担保机构紧扣九大重点产业布局及“四权”确权政策,进一步完善担保产品,扩大担保规模数量,助推力争到2022年末,政策性担保机构累计担保总额超400亿元。

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工信局、国资委

完成时限:2022年末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