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987/2022-00246 发布日期:2022-03-17
发布机构: 银川市教育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教育局
名 称:银川市中等职业教育2021年年度报告

银川市中等职业教育2021年年度报告

2021年,银川职业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建设的决策部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结构改革,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共有市属职业技术学校11所,其中公办学校4所,民办学校7所,教职工1453人,在校学生27600人。开设了煤化工、光伏电子、智能家居、幼儿园保育、老年人护理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等158个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技能人才6000-7000名,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近三年来,我市各中等职业院校在全国和自治区举行的创新创业、“互联网+教育”、大学生艺术展、专业技能大比武等赛事中,累计获一等奖131个、二等奖107个、三等奖248个。

二、主要工作

坚持立足需求、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协同发展的思路,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优化完善教材、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服务于自治区“九大产业”、银川市“十大产业”的发展需求。

(一)注重内涵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一是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办法。严格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结合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改革,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标准,适应“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需要。创新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的网上招生录取平台,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强素质、重能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是加强师德师能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对教师实行集中脱产学习和网络自主化研修相结合,提升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聘请部分企业的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为专职或兼职教师,让一线“匠人”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最新的生产经验,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体化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文明风采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四是积极实施“京银合作”“闽宁合作”教育项目。先后与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商业学校,福建工业学校等全国中职名校深入推进项目合作。北京昌平职业学校“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标准,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工程,企业管理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产业对接专业”办学理念及模式在银职成功引入。与福建工业学校开展了教师挂职锻炼、专家讲学、技能大赛指导等工作。六是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先后支持设立银川忠信职业高中、尚艺艺术职业高中两所民办职业高中,同时,在民办教育教师职称评审、评先评优上适当倾斜。同时,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近三年筹措经费1.68亿元(其中5201.32万元用于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为职业院校引进更新各类实训设备及教学设备。

(二)深化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积极对接银川市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把新时期银川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同部署同推进。一是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工作。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影匠工厂开展校企合作,学院提供2745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企业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摄影创客创业基地;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将“汽修公司”建到学校,提供实训整车及相关设备耗材,协助建设了标准化汽修车间,派驻企业专家、技师开展师资培训等,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各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室)330余个。二是积极主动构建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外宁波奇美电子、青岛俊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学生实训实习长期合作关系。与区内东港餐饮集团、宁夏新银通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子、餐饮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抓住宁东能源基地、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主动与银川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开设了煤化工专业。三是推行“1+X”证书制度。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改革,建立职业资格和职业院校学历贯通培养通道,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目前,辖区6所职业院校(银川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灵武市职教中心、银川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宁夏地质工程学校、宁夏国际语言学校)被列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在建筑信息模型、Web前端、老年照护等6个领域开展试点,占全区试点院校的50%。

(三)着眼学用衔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质量。一是坚持服务企业宗旨。围绕市场设专业,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就业订单开设专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目前,我市职业学校与区外30多家企业,区内50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二是坚持服务学生就业导向。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加强学生跟岗实习管理;通过创新举办网络招聘,落实顶岗实习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扩大就业企业供需面,实现一次性稳定就业。2020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采取邀请企业入校招聘等方式,先后召开毕业生就业咨询会10余场。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组织2次线上“毕业生首场网络就业双选会”,有效保证毕业生就业。目前,全市职业教育年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三是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目标,围绕旅游服务、宁东能源基地、科技工业园区建设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新增调整了煤化工、光伏电子、智能家居、护理、口腔、智能家居设备安装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应用、服装加工与制作、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普高热、职高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目前,社会公众对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认识程度不高,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和今后的就业趋势缺乏理性判断,对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尚没有真正形成,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优。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编制短缺。参照普通高中师生1:12.5的配备标准,银川市各中职院校教师配比不足。“双师型”教师达标数量较少。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要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至少实践1个月,5年要完成一个周期全员轮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双师型”教师须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而我市双师型教师339名,仅占全体教师的23.3%。民办职业学校教职工队伍还不够稳定。如宁夏地质工程学校、银川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为教职工缴纳最低档五险一金,教师缺乏全面保障,归属感低,流动性大。 

三是生均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完善。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公用经费为2500元/年,生均地方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为3500元/年。生均经费不足,基础的实训设施设备总量不足、性能老化、更新不及时、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学支撑能力不强,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需求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前瞻性需要。 

四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我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层次不高,目前开设的专业不能充分满足银川十大产业用工需求。校企合作没能真正走上深度融合的轨道,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职业教育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的能力较弱。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上,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的热情不高,没有真正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距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促进职业教育复合发展,学生培养向应用型转变。确定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自治区“九大产业”、银川市“十大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积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积极协调争取编制、人社部门根据职业院校现有办学规模核定、逐年增加人员编制数。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在职业学校人才流动和引进专业教师上研究制定较为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放宽高工、高技退休人才兼职职教年龄限制,保障兼职教师聘请所需经费。有效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其既能承担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胜任专业实操教学。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化知识,还要具备更宽广的知识层面和眼界,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新的行业技术由企业向职业教育转移。

三是统筹协调,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建立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落实好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30%的政策。探索成立职业院校校际联盟,加强资源共享。联盟内形成“产学研”发展联盟关系和协同互动“对话”制度,联盟内可共建、共用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发展好“互联网+职业教育”,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将各职业学校特色专业课程、优质课程、名师课程线上共享,使优质的中职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是调整专业设置,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水平。结合银川市经济发展,指导职业院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各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按照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原则,保留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指导职业院校发展地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研究制定《银川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标准》,实施银川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年度检查工作。发挥特色骨干专业引领作用,成立银川市各类骨干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骨干专业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五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发挥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研究出台我市校企合作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专业共建过程中,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开展校企双主体培育应用人才的新模式,探索实行现代学徒制,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