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987/2023-00143 发布日期:2023-02-13
发布机构: 银川市教育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教育局
名 称:银川市中等职业教育2022年年度报告

银川市中等职业教育2022年年度报告

2022年,银川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2022年4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工作指南,紧紧围绕自治区、银川市经济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目前,银川市共有市属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公办学校3所(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灵武市职教中心永宁县职教中心),民办学校8所(银川科技学院宁夏地质工程学校银川苏银职业高中银川忠信职业高中宁夏商贸职业学校宁夏光彩中等职业学校银川通联职业高中银川尚艺职业高中),其中:银川尚艺艺术职业高中、通联职业高中、苏银职业高中招生工作不足三年。现有教职工1687人,在校学生有2.5万余人。目前学校共开设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护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197个专业,每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9000人左右,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二、主要工作

(一)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一是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办法。严格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结合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改革,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标准,适应“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需要。创新招生机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实现统一网上招生录取二是加强师德师能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聘请部分企业的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为专职或兼职教师,让一线“匠人”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最新的生产经验。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职业教育活动周和文明风采展示,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二)深化校企合作。印发《银川市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对接银川市三新产业发展需求,把新时期银川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同部署同推进。一是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工作。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影匠工厂开展校企合作,学院提供2745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企业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摄影创客创业基地;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将“汽修公司”建到学校,提供实训整车及相关设备耗材,协助建设了标准化汽修车间,派驻企业专家、技师开展师资培训等,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各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室)330余个。二是积极主动构建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外宁波奇美电子、青岛俊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区内东港餐饮集团、宁夏新银通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抓住宁东能源基地、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主动与银川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开设了煤化工专业。三是推行“1+X”证书制度。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改革,建立职业资格和职业院校学历贯通培养通道,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目前,辖区6所职业院校(银川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灵武市职教中心、银川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宁夏地质工程学校、宁夏商贸职业学校)被列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在建筑信息模型、Web前端、老年照护等6个领域开展试点,占全区试点院校的50%。

(三)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质量。一是坚持服务企业宗旨。围绕市场设专业,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就业订单开设专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目前,我市职业学校与区外30多家企业,区内50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二是坚持服务学生就业导向。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加强学生跟岗实习管理;通过创新举办网络招聘,落实顶岗实习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扩大就业企业供需面,实现一次性稳定就业。三是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目标,围绕旅游服务、宁东能源基地、科技工业园区建设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新增调整了煤化工、光伏电子、智能家居、护理、口腔、智能家居设备安装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应用、服装加工与制作、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

三、存在的问题

1.人才供给滞后于产业需求。人才市场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人才流动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专业结构,间接地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从实际情况看,职业教育总是滞后于产业发展及产业人才需求,如我区九大产业及“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涉及的新材料、滩羊、奶产业、葡萄酒等重点产业方面,各职业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较少,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工需求相互脱节,导致这些产业人才缺口较大,出现供需不对等现象同时,产业发展转型较快产业类型更加细化,也更倾向于智能绿色,大量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学校课程受到编制、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更新起来较难,即使课程有变化,变动幅度也比较小,相应师资也较为缺乏,导致了供需矛盾。

2.校企缺少深入沟通的平台。职业教育主要为企业提供人才供给实际工作中就需要建立校企沟通的有效平台,如职业院校可以牵头建设技能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入驻,便于校企商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就业等问题。目前,银川市各职业院校已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室)330余个仍有大多数职业学校还没有与企业建立成熟的实训基地此外校企合作大多数只是教学实习上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发展方面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有些企业与职业学校有定点实习项目,但实习期普遍较短且内容浅显,学生对企业的新产品、新设备、新仪器了解少,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快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中去。

3.融合发展不深入。从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融合看,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均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但实际上各种类型教育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还落实。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看,校企之间、课堂教学与真实生产之间缺少沟通协调机制和平台,校企合作很多还停留在招工用工、接收实习的浅层面,没能从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标准、人才评价、师资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从行业技能培训看,职业学校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还不够强,同时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财政补贴性培训承接规模有限,而且全市各级各类组织和单位在人员培训方面很少委托职业学校举办。

4.师资短缺及结构有待优化。职业院校教师编制较为短缺,参照普通高中师生1:12.5的配备标准,银川市各中职院校教师配比均不足,由于公办职业学校普遍缺少教师编制,各学校只能通过外聘教师满足教学需求,而外聘教师待遇低、流动性大,既增加学校经费保障负担,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双师型”教师达标数量较少。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要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至少实践1个月,5年要完成一个周期全员轮训“双师型”教师须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银川市双师型教师339名,仅占全体教师的23.3%。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采取合并、集团化办学、终止办学等形式,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在教育资源投入中,优先保障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任务。对办学质量差、社会不认可、各项指标严重不达标的学校要依法进行合并或终止办学。支持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灵武市职教中心争创自治区优质中职学校,创建能源化工、智能制造、护理康养、计算机平面设计等4个中职优质专业群

2.紧扣区域产业,加快产教融合服务转型发展根据《银川市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全市职业教育推进会。加强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建设,加强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优质学校、优质专业建设,加强灵武市职业教育中心优质专业建设,建成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突出职业学校类型定位优化专业设置,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银川市“三新”产业和“两都五基地”建设,开设“纺织应用技术”“酿酒工艺与技术”“现代物流”等订单班3个,培育产教融合发展新兴专业10个,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3.健全教师培养制度,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四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个人能力素质提升。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统筹力度,按照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争取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50%,开展全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实施专业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学校教师队伍梯队建设,选优配强公办职业院校校级、中层和骨干教师队伍,积极与市委编办对接,争取教师编制着力解决公办中职学校教师编制不足问题。

4.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劳动模范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改革育人体制机制,创新育人工作模式,加强育人条件保障,完善育人考核管理,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推进工作体系。加强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打造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鼓励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等到职业学校兼职德育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塑造学生优秀品格。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