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19-00027 发布日期:2019-04-28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
名 称:一季度银川市消费市场低速开局—2019年一季度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五

一季度银川市消费市场低速开局—2019年一季度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五

今年一季度,银川市消费市场低速开局。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98亿元,同比增长3.8%,低于上年同期3.3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全年1.0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在全区五地市中居第一位。

一、消费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乡村增长快于城镇。一季度,城镇单位实现零售额135.51亿元,同比增长3.3%,乡村单位实现零售额5.46亿元,同比增长17.4%,快于城镇单位14.1个百分点。

(二)从四大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协同发展,住宿业小幅增长。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57亿元,同比增长5.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2.52亿元,同比增长3.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66亿元,同比增长4.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23亿元,同比增长0.1%。

(三)从企业规模看,限上企业实现正增长,限下企业增长较快。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6.10亿元,同比增长0.6%,扭转了上年持续负增长的不利局面,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64.88亿元,同比增长7.7%,是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的主动力。

(四)从县(市)区看,金凤区零售额增长最快。一季度,金凤区零售额同比增长10.1%,居全区各县(市)区首位,永宁县零售额增长3.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灵武市、贺兰县、兴庆区、西夏区零售额分别增长3.7%、2.7%、2.5%、2.1%,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1.1、1.3和1.7个百分点。

二、制约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零售额下降面广。一季度,全市在库统计的20个商品品种中,仅有7个保持增长,13个呈现下降,下降面达65%。全市在库统计的有零售额的159家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的仅有61家,持平的5家,下降的93家,下降面达到58.5%。

(二)汽车商品降幅进一步加大。汽车行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近两年持续出现下降,今年一季度降幅进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7.7%,降幅比2018年提高5.2个百分点,下拉限额以上企业增速6.5个百分点。

(三)网购经济对零售额分流作用明显。目前,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网购平台日益发展成熟,贝店、云集等手机购物APP以及各种微商快速发展起来,一季度,全市快递进港量为1916.95万件,同比增长12.6 %,随着网购数量的不断增加,限上实体企业中的网购热点商品持续出现下降,服装类、家用电器类、通讯器材类分别下降11.5%、6.0%和13.6%,下拉限上企业增速1.5个百分点。

(四)传统百货、超市经营举步维艰。全市六大百货(新华百货、王府井百货、国芳百货、金凤万达、华联商厦、王府井奥莱)中仅有王府井奥莱、金凤万达保持增长,其他均出现下降,四大百货累计下降7.6%,下拉限上企业增速0.9个百分点;全市六大超市(新百连超、华润万家、物美超市、北京华联、大润发、东桥家电)中仅有新百连超由于增加店铺数量保持增长,其他均出现下降,五大超市累计下降11.6%,下拉限上企业增速0.6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呈现向好的积极因素

(一)节日效应带动食品类商品表现良好。今年春节是2月初,前后跨越1月、2月两个月,在全市第三届欢乐购物节的带动下,全市食品类商品表现良好。一季度全市限上企业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34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肉禽蛋类、蔬菜类、干鲜果品类分别增长12.4%、11.0%、30.5%。

(二)优惠政策推动石油类产品增势强劲。今年以来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品企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凭借品牌优势,多措并举拓展营销渠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客源,增加销售,一季度全市限上企业实现油品零售额18.87亿元,同比增长51.7%,拉动限上企业增长8.0个百分点。

(三)美好生活需求带动品质健康类商品平稳增长。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健康、保养。一季度全市限上企业实现化妆品类、中西药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1.79亿元、1.44亿元、2.57亿元,分别增长12.6%、5.5%、4.7%。

(四)新开业企业激发消费市场增长活力。今年全市新增加两户新开业入库企业,一季度完成零售额5.72亿元,拉动限额以上企业增长6.9个百分点,下半年对全市零售额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四、建议

(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消费向新消费和中高端消费转型,积极推动商贸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培育消费新动能。针对目前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动力不足、汽车行业占比较大而又增长不力、网购经济严重分流的实际,借助5G通信、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有利时机,借鉴先进省市成熟经验,谋划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提供优质体验服务。

(三)努力推进限上企业高质量发展。限上企业是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的核心力量,应针对目前限上企业增速较低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因企施策,合法依规帮助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向综合化、体验化、智能化的现代商业方向发展。

(四)不断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消费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