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20-00005 发布日期:2020-01-22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工业科
名 称:积极作为 主动施策 银川工业稳步增长 —2019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积极作为 主动施策 银川工业稳步增长 —2019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作为,主动施策,较好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力促工业稳定发展,工业增速明显回升。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比1-11月份增速回升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2.7和1个百分点。但与全市工业增长目标(6.5%)相比,仍差0.5个百分点,与全区工业增速7.6%相比,低1.6个百分点,在全区五地市中仅高于中卫市居第四位。

宁东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1%,银川市不含宁东下降0.4%。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分三大门类看,1-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3%,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

分经济类型看,1-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股份制企业增长1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9.7%,私营企业增长42.3%。

分行业看,1-12月份,34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2.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6.3%,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3%,纺织业下降8.9%,医药制造业下降14.8%。

分产品看,1-12月份,88种产品中48种保持增长,增长面54.5%;下降产品40种,占45.5%。其中:多晶硅增长78.1%,单晶硅增长30.5%,变压器增长37.5%,初级形态塑料增长41.7%,味精(谷氨酸钠)增长37.9%,钢材增长38%,铝材增长20.5%,农用化肥增长12.7%,电工仪器仪表增长8.8%,水泥增长5.4%,乳制品增长3.3%,工业机器人下降18.3%,金属切削机床下降34%,滚动轴承下降8.1%,服装下降20.6%,低压开关板下降5.9%。

分县区看,兴庆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金凤区增长8.5%,西夏区增长3.7%,贺兰县增长21.9%,灵武市增长7.8%,永宁县下降19.7%。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特点

(一)制造业增势良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利好政策的实施,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工业增长保驾护航。1-12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高(占66%)增长快,“压舱石”作用凸显。

(二)化工行业支撑有力。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持续引领全市工业增长,增加值增速高达31.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

(三)大中型企业较快增长。在国家下拨可再生资源补贴、外送电线路恢复供电及部分大中型企业订单增加、销量加大的利好因素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生产呈现较快增长。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

(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1-12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1%,高于全市20.1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4%。高技术产业增长4.8%,已连续三个月呈现正增长。

(五)减税降费效果不断显现。随着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企业成本下降,效益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增强。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4.48亿元,同比增长36.1%;营业收入利润率6.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6.16元,同比减少0.8元;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6%,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长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足。一是半数行业呈现下降态势,全市34个大类行业中17个行业呈现下降态势,其中降幅超过10%的有7个行业,占20.6%。二是减停产企业较多,12月份全市停产企业54户,累计减产企业131户(不含停产企业),减停产面50.5%,影响全市产值增速5.3个百分点。

(二)新增动能拉动有限。一是本年新建入库企业8户,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个百分点,不足以抵消减停产企业下拉影响。二是装备制造业虽然增长较快,但因占比小(占6.2%),仅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个百分点。

(三)倚重倚能格局仍然突出。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2%,占比高达91.4%。从高耗能行业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占66.6%,增长9.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

四、促进工业发展的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工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园区要团结协作,积极作为,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区、市各项政策措施,在深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一)加快推进工业自动化,推动工业动力变革。深入开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和工业对标提升转型发展行动,推进以工业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能源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新兴产业提速,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增链延链补链,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围绕银川市“十大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重大工业项目,按照“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培育形成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动力。

(三)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提升工业发展质量。高度重视企业扶持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新增企业、规下企业达规入规步伐。

(四)加大解难纾困协调力度,助力停产减产企业复产扩产。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及园区要统筹谋划,实地调研,摸清停产减产企业具体问题和困难,梳理影响行业、企业平稳生产的具体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力促停产企业早日复产、减产企业提高产能,着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