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20-00010 发布日期:2020-02-12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
名 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19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一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19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一

2019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观大势、谋全局,对标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振奋精神、实干兴银,加快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美丽新银川。总体来看,全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居全区五地市第四 。

——规模以上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居全区五地市第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2%,居全区五地市第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同比增长6.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地市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54.70亿元,同口径增长7.5%,同比下降10.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7元,绝对值居全区五地市第一,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区五地市第五,高于全年目标0.4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2元,绝对值居全区五地市第一,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区五地市第五,高于全年目标0.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提质增效隐忧犹存

虽然部分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但市委、市政府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精准施策,建立市领导包抓县(市)区重要经济指标完成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责任机制等措施,全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基本态势,在基数较大的现状下,稳的局面来之不易,尤其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生态环境方面改善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经济运行既有“显绩”又有“潜绩”。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仍要看到我市经济运行隐忧犹存,经济向好向稳根基不牢、提质增效隐忧犹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潜力仍需进一步激发酝酿。

——产业发展比较稳,结构调整有力度。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与前三季度持平。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全市上下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努力下,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43.7:52.9,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3.5%,拉动全市GDP增速3.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结构优化。2019年,全市制造业投资明显加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6%,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5.9%,较去年同期提高19.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调整。2019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7:37.4:61.0,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转型提质。2019年,虽然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8%,但工业民间投资增长明显,增速达15.9%,高于全市工业投资22.1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6.6%,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

隐忧:项目建设规模下降。2019年,虽然全年有工作量的在建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28个(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但全市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1.3%,项目建设规模不足。工业投资持续走低。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0.8%,下拉全市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7%,下拉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

——工业运行比较稳,企业效益有提高。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高开低走,企稳回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比1-11月份增速回升1.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势良好制造业增长9.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12月当月产销率99.7%。利润总额显著增长。1-11月份,银川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14.48亿元,同比增长36.1%。全市3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实现盈利,企业盈利面60.6%。

隐忧:半数行业呈现下降态势。全市34个大类行业中17个行业呈现下降态势,其中降幅超过10%的有7个行业,占20.6%。重点行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2.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6.3%。停减产企业依然较多。因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等多种因素,企业停减产现象依然比较突出。12月份全市停产企业54户, 累计减产企业131户(不含停产企业),减停产面50.5%,影响全市产值增速5.3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比较稳,新兴消费有潜力。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批发零售业支撑作用明显。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4.8%和5.2%,分别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和1.5个百分点。重点商品增长较快。全市石油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2.0%,上拉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长7.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增势迅猛。虽然全市汽车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11.5%,但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2倍。

隐忧:有效供给仍显不足。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不对称易导致“储币待购”或“消费外流”。全市网购热点商品降幅较大,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4%,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4.0%,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3.6%。重点商品销售低迷全市限上企业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1.5%,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比较稳,生态环境有提升。市委、市政府大力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着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市节能降耗成效突出,生态环境明显趋优。节能目标有望完成预计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扣除宁东)68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不含宁东)呈下降态势,全年可实现能耗增量控制在5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1.5%的目标。清洁能源快速增长。1-12月,全市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6.3%。空气质量明显优化。1-12月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4%,比去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

隐忧:规模以上企业能耗略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不含宁东)能耗398.3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3%,能耗增速自1-11月份正增长后略增0.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提高。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93.5%,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比较稳,民生事业有改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把改善民生作为全市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全年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均居全区五地市首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26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1122元。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失业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13万人,高于全年(4.5万人)目标1.63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7万人,高于全年(8万人)目标2.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低于年度(4.0%)的控制目标。价格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2%,八大消费品价格全年基本保持平稳,涨幅波动较小。

隐忧:财政收支压力激增。全市财政增收压力持续增大,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5%,但同比下降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增长2.0%,其中,城乡社区支出下降23.5%、社会保障和就业下降6.1%。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有难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基数较大,政策性增资翘尾因素逐渐减弱,缺乏新的增资政策等因素影响,增速继续提高困难颇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全市建筑工程项目减少,相应农民务工岗位数量减少,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低位以及连年增加的各项惠农补贴标准已处于较高水平,补贴政策效应趋弱,农民增收困难亦不断加大。

——改革成效比较稳,高质量发展有进步。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1-11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6.16元,同比降低0.8元。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7天,同比减少3.2天。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0%,同比降低2.5个百分点。稳投资补短板效果显现。市委、市政府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在推进稳投资过程中,把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作为重要内容。2019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增速达37.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5.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0个百分点。新动能快速增长。1-12月份装备制造业增长26.1%,高于全市2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8%,连续三个月正增长。新市场主体较多。全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据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登记,1-12月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1303户,同比增长28.4%,其中企业17466户,同比增长21.2%,个体户33837户,同比增长32.4%。

隐忧:大项目支撑力度减弱。虽然全市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增加4个,计划投资额同比增加2.3%,但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5%,下拉全市投资1.0个百分点。仍需要有大项目好项目投入,以投资结构促产业结构,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新动能规模仍需扩张装备制造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因占比小(占6.2%),仅拉动1.3个百分点,本年新增入库企业8户,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有限。

三、坚定信心主动作为,高质量发展再启新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我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砥砺攻坚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要增加忧患意识、直面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经济下行波动时社会的承受能力。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高三化”目标要求,紧紧围绕2020年全市工作要点,以首府责任、首府标准和首府担当,加快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美丽新银川,新的一年起好步,开好局,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以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紧紧抓住工业互联网战略制高点,大力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互联网向更多垂直领域城延伸,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发挥数字经济“领跑新赛道”,力促数字经济深融合、大发展,为新时代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型提质突破加快推动要素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长期任务抓紧抓好,实现旧动能的转型提升和新能动的发展壮大,真正做大做强十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三是以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实现跨越发展新局面。以全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抓手,招引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和要素投入,加快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提升发展城市功能型服务业,全力带动整个服务业乘势突破、发展壮大,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高质量、上台阶,实现全市现代服务业创新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聚焦恢复性增长,着力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基建补短板作为稳投资突破口。补短板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要聚焦基础设施、农业、民生、环保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项目,增强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投资,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继续为全市建设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先行市营造良好氛围。二是立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投资动能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培育新动能上,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正在办理手续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十大产业强链补链扩链,实现从引项目到选项目的根本转变,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储备格局,通过稳投资推进稳增长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有效供给和新需求,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做好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做到“项目等钱”而不是“钱等项目”,推动储备项目顺利开工,夯实明年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凝聚合力攻坚。各部门结合2020年工作重点,紧盯时间,做实做细项目落地开工等各方面工作。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协助项目单位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有序稳步推进和按期投产交付使用,发挥有效投资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聚焦于激活市场,着力激发消费新动能一是优化供给,力促消费市场升级换代,调节消费市场结构。不折不扣,抓好政策落实。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工作方案(2019年—2020年)》要求,着力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引导商贸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转变经营理念,在拓展消费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避免“高端市场外流,中低端市场上网”现象。二是借势发力,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借助中银高铁开通、西夏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契机,通过资源整合、业态重构、产业融合、服务配套等培育假日经济、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实现泛旅游产业聚集,持续释放旅游业带动效应。三是进一步聚焦消费品市场问题短板,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聚焦于改善民生,着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充分认识到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有很多很多硬骨头要啃,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限越来越近,慢不得、等不起。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持续发力防松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统筹谋划,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是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不断提升惠民富民水平。着重围绕2020年为民办实事等重点民生领域,持续推进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倾斜,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的扶持,多渠道保障和改善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增长水平。在培育新的增收点上发力,推动全市优质资源均等化,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凝心聚力全面冲刺。全市各部门要按照两办《关于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实施方案》要求和责任分工,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