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20-00143 发布日期:2020-06-16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工业科
名 称: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下降1.0%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下降1.0%

5月份,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稳定,全市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多数行业生产加速,装备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重点行业生产降幅明显,部分企业恢复缓慢、订单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对后期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工业企业单位成本上扬、两项资金增加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工业利润止降回升仍面临较大压力。

一、基本情况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降幅虽比1-4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但比1-2月份、1-3月份分别收窄4.4和2.6个百分点。与全区(2.2%)相比低3.2个百分点,在全区五地市中仅高于中卫市(-5.9%)居第四位。制造业增速回落。1-5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增速比1-4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降幅收窄。1-5月份,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8%,降幅比1-4月收窄0.6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3%。轻工业降幅收窄。1-5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7%,降幅比1-4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降幅比1-4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行业下降面依然较高。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增加值呈现增长态势,占39.4%,20个行业增加值呈现下降态势,占60.6%。五成以上产品产量呈负增长。1-5月份,全市89种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42种产品同比保持增长,占47.2%,47种产品呈下降态势,占52.8%。其中钢材下降52.4%、电工仪器仪表下降44.2%,工业机器人下降38.7%,水泥下降4.7%,化学药品原药下降24.6%。县区发展各异。1-5月份,金凤区、西夏区分别增长10.9%和4.3%;兴庆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分别下降5.7%、12.9%、17.3%、2.3%,除灵武市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外,兴庆区、永宁县、贺兰县降幅分别收窄2.0、3.8、2.5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1-5月份,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倍。高技术产业中的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长3.9%,高于全市4.9个百分点。产品中单晶硅增长11.5%,集成电路圆片增长59.1%。

二、存在问题

(一)受国外疫情影响,国际产业链多个环节风险增加,波及我市工业企业一是从需求看,国际需求趋弱,沿海城市部分处于产业链上游外贸企业出口受阻,直接波及我市部分处于产业链下游企业订单减少,受此影响较大的纺织业降幅进一步加大。二是从大宗商品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石化产品出厂价格连续4个月下跌,对石化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二)停减产面依然较大。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停产32户,累计减少产值20.53亿元;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累计同比减产178户(不含停产企业),累计减少产值104.86亿元,停减产面达58.8%。停减产企业累计减产额125.39亿元,影响全市产值增速16.2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降幅较大1-5月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3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19.1%,影响3.0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下降64.5%,纺织业同比下降58.7%,分别影响0.4和0.3个百分点。

(四)单位成本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80.92元,同比增加3.37元。单位成本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0%,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全市32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五)两项资金增势明显,企业资金周转承压。4月份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产成品、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6.8%,其中产成品增长6.0%、应收账款增长32.6%。在营业收入下降3.7%的同时,两项资金增长明显,库存压力、资金周转压力日趋明显。1-4月份,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8.6天,同比增加0.4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1.0天,同比增加8.5天。

总体看,前5个月全市经济呈现持续回暖态势。下阶段,一是要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与调控,稳住经济基本盘,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解决好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中的断点和堵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调度,推动全产业链达产达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