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11640100MB1853128N/2022-00048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成文日期:2022-01-25
责任部门: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发布日期:2022-01-25
名 称:2022年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工作要点

2022年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工作要点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2022年工作至关重要。全市文化旅游广电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和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全国和自治区委宣传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和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品牌化、精品化、项目化、规范化”建设,奋力谱写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高站位,全面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

    1.大力提升政治建设质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全部工作实践中。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巩固模范机关创建成果,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决走好第一方阵。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组会议议事规则,从严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决整改市委巡察反馈问题,确保党中央和区市党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2.大力提升思想建设质量。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项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办理工作办法》。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头深学细研、学以致用,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丰富党员理论学习形式,办好党员和党务干部集中轮训班,固化周一干部理论集中学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三微”理论学习等学习机制,提升理论学习质量。充分发挥文艺创作宣传优势,弘扬新时代主旋律。

3.大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扎实推进“文化先锋”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抓好“三强九严”“强双基、办实事、争示范”“一支部一品牌,树标杆强堡垒”等工程,做好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等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党建“互比互学互促”,落实包抓后进和党建指导员制度,巩固“五有五创五提升”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和“两个覆盖”成果,强化“牵手共建、共促发展”工作,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坚持党建工作项目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开展党支部规范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率达到30%以上。

4.大力提升党风廉政建设质量。坚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穿到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三级纪委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持续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党员干部日常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加强作风建设八条禁令,持续纠治“四风”,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巩固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和违规吃喝专项治理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认真践行五个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工作作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强化工作落实和绩效监督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大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质量。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党组全面领导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牢牢把握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导向,完善文化旅游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各项机制,按照《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文化旅游行业意识形态内容报备(备案)审批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严格审批各类活动,坚决落实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情况通报、日常督查等制度,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大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实施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突出凭干事创业实效选人用人的导向,为有为者提供大舞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坚持柔性引进机制,成立艺术专家委员会,加强与艺术类高校合作,建立艺术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推进文化旅游行业各类人才队伍培训,举办旅游、舞美、编导、剧本创作等培训班5期,培训行业人才不少于500人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整治“饭圈”乱象,制定演职人员行为规范,加强文娱行业治理,打造德艺双馨的人才队伍。坚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定期开展文艺采风。

二、坚持高标准,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7.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行动。深入实施“文化润市铸魂”行动,制定《银川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量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快推进银川文化园项目建设,做好银川图书馆搬迁,力争202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探索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机制。深化“书香银川·银川书香”、百姓讲堂、文化大讲堂等全民阅读品牌,建设10个城市阅读岛、2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提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大院等基础设施利用率和服务品质,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数字服务能力。

8.实施文化惠民行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四送六进”工程,采取“菜单式、流动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完成送戏下乡1000场、广场文艺演出1000场,举办“美丽乡村·文化大集”100场、“好戏连台·一元剧场”30场,举办各类美术展览活动20场,持续推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走深走实。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实施“一村一品”创建行动,培育10个农民自办文化品牌,大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高标准完成文化惠民“润心”实事。

9.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振兴行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持续推动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依托春节、中秋等节日,开展百姓春晚、中秋诗会、国庆七天乐等系列文化展演活动,举办戏曲、书法、剪纸等传统艺术普及班50期,组织优秀戏曲进校园活动100场。发挥银川秦腔传承保护基地作用,办好秦腔节、秦腔艺术展示体验等活动,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0.实施文物保护利用提升行动。加强文物保护,完成海宝塔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和鼓楼、南门楼防雷工程建设,启动镇北堡明城址修缮工程等。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利用机制,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银川段)建设,落实《宁夏长城保护条例》和“城长制”制度。深入挖掘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编印《银川文化遗产》《银川文物保护利用资料汇编》,办好“国际博物馆日”“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等主题活动,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11.实施非遗传承保护行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动态管理机制,完善非遗传承人考核指标体系,充分调动传承人履行非遗传承保护义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不断培育和发掘非遗项目,做好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推荐申报。完成银川文化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新建非遗工坊6个,持续抓好非遗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创建管理。大力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系列活动,举办非遗进万家、黄河非遗博览会、非遗大集、非遗技艺大赛等线上线下活动,组织开展剪纸、贺兰砚制作、宁夏小曲等培训100班次,覆盖学员3000余人次。

12.实施“文化志愿·温暖银川”行动。成立银川市文化志愿者服务部,健全文化志愿者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结对子、种文化”工作,建立文化干部村级联系点,组织城市文艺院团与农村文艺团队结对子,形成城乡人才联动帮扶机制。打造百名文化专家志愿服务团、百名文化辅导员“双百”志愿服务品牌,扎实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文明城市志愿服务行动”“春雨工程”等系列活动,营造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

三、坚持高质量,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13.全力推动“西部联游”。加强与蒙西、陇东、陕北等区域联合,共同打造以自驾游、探险游、研学游等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强化与兰州、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联系,探索联合营销模式,建立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客源市场文化旅游营销体系,推动信息互通、市场互动、客源互送。加强与途牛、携程、腾讯、抖音等平台合作,加大对重点客源市场精准投放。举办全国旅行商营销大会,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品牌影响力。

14.全力打造“四季可游”。依托“一山一河一城”和四季气候分明资源优势,推出农业观光、长河大漠、自驾穿越、研学探秘、冰雪运动等高品质旅游产品,打响“四季可游”品牌。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旅游街区、文化休闲街区、夜游、趣游特色产品,丰富“四季可游”内容和业态。加快创建宁夏(银川)阅海湾休闲旅游度假区,提升主题酒店、特色美食、文创娱乐等服务品质,丰富城市旅游业态。

15.全力发展“乡村旅游”。编制《银川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打造10个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2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5个宁夏特色旅游村,创建不少于10个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精品民宿,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园区50个。办好银川市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举办乡村美食、网红带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体验等活动,促进农民增收,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16.全力加快“两带建设”。抢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加快完善黄河金岸咨询服务体系,提升智慧旅游水平。完善东线、西线全域旅游服务设施配套,推动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东线旅游景区联动提升工程,打造黄河金岸旅游度假区。整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等,开发沿山特色民宿、自驾营地、星空夜游等休闲度假产品,建设贺兰山旅游风景道、旅游驿站、快进慢游系统等服务设施,推动贺兰山东麓旅游休闲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四、坚持精品化,倾力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17.大力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为重点,打磨大型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型情景话剧《情系贺兰》、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等剧目,争创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排非遗舞台剧《山河人家》、音乐剧《山那边是海》,推出《黄河尕娃乐呵呵》《黄河谣》等10首歌曲,《黄河岸边稻花香》《在河之洲》等10部舞蹈,《马大爹的幸福生活》续篇等10部小戏小品,《山水之间》《弦声悠悠》等10首民乐作品。精心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积极申报国家文化艺术基金项目,鼓励支持民间文艺创作,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

18.大力开展优秀舞台艺术展演活动。坚持以演出为中心任务,面向全国引进优秀舞台艺术剧目10部。推出“银院周末”“儿童剧演出季”“惠民演出季”等文艺演出品牌,举办专场文艺演出80场,其中公益性演出不少于20场。完成《岩石上的太阳》全国巡演10场,组织《情系贺兰》区内外演出50场,组织《不到长城非好汉》演出10场。完成文艺大篷车下基层演出100场,办好创新作品、小戏小品展演等活动。

19.大力激发旅游演艺市场活力。加强与景区合作,推出1-2部旅游演艺剧目,做好《岩石上的太阳》进景区驻场演出。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丰富研学游、自驾游等旅游产品演艺内容。创排2-3部宁夏银川旅游推介剧。支持鼓励景区、宾馆饭店、旅游集散中心开展特色演艺活动,彰显文化内涵,增加游客文化体验。

20.大力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国有文艺院团现代化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三会一层”机制,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五大治理体系。分析研判企业运营风险隐患、遗留债务等,制定化解整改方案。制定《关于加强艺术剧院党的领导实施意见》,明晰“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核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现代化企业管理薪酬制度,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五、坚持品牌化,着力建设充满特色和活力的文化名城

21.着力打造“黄河金岸”品牌。加强与黄河九省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举办黄河流域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产品采购会,提升银川城市影响力。办好中国·银川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展黄河旅游论坛、黄河音乐会、黄河风情采风、非遗文创特色商品展、黄河摄影展等活动。借助银川市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黄河古都新城之旅”国家级主题线路,推出黄河自驾游、高端定制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着力打造“黄河金岸”旅游品牌,让黄河文化旅游成为银川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

22.着力打造“雄浑贺兰”品牌。挖掘贺兰山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优质产区资源优势,办好中国·银川贺兰山文化旅游节,开展贺兰山音乐节、红酒博览品鉴、环游贺兰山、酒庄体验游、登高望远等活动,进一步展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廊文化内涵,提升西线旅游带影响力。

23.着力打造“互联网电影”品牌。举办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搭建中国互联网电影发展交流平台,开展影视产业高峰论坛、电影节创投会、电影展映周等活动,用互联网电影讲好银川故事,促进文化旅游与新媒体影视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24.着力打造“创意银川”品牌。办好银川文化旅游创意节,开展创意产品设计征集、旅游创意推广、创意展览会、创意高峰论坛、文化旅游创意项目路演签约、电子竞技、动漫等系列活动,汇聚创意设计资源,搭建文化创意交流协作平台,促进创意成果转化,加快银川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25.着力打造“夜游名城”品牌。抢抓入围“中国夜游名城”机遇,发挥贺兰山·漫葡小镇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怀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引领拉动作用,提升打造大阅城、第八大街、唐徕老街坊等一批新的夜经济集聚区,丰富“夜游”线路和产品,使“夜经济”成为提振银川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热引擎”。

26.着力打造“冬游银川”品牌。举办“助力冬奥•冬游银川”冰雪嘉年华,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民俗旅游等冬季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能力,将银川的“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培育冬季旅游市场。

27.着力打造“自驾银川”品牌。充分发挥银川地貌多样和路网交通优势,着力开发黄河金岸、酒庄体验、边塞探秘等特色自驾产品和线路,不断完善自驾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驾游服务保障措施,提升自驾游内涵品质,使自驾游成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新业态。

28.着力打造“爱上银川”品牌。挖掘银川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资源,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挖掘“爱上银川”话题,讲好银川故事。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拍摄“爱上银川”视频号100集,广泛推介展示银川风物、美食、美景,吸引游客市民了解银川、爱上银川、走进银川,让银川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心”城。

六、坚持项目化,强力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29.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引领战略。搭建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做到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积极谋划2022年文化旅游项目,争取重点项目全部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推进银川文化园、宁夏银川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兴庆段历史文化名城改造、灵州府影视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内引外联定向招商,举办文旅产业投融资洽谈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30.着力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制定《银川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落实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指导文化企业申报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5家,扶持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基地3家。

31.着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消费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文化旅游消费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依托各类节会,举办金秋文化旅游消费季等活动,打造一批文旅消费品牌。推出线上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平台,整合旅行社、景区、酒店、农家乐、文娱企业特色资源,为市民提供优秀文化旅游产品和优惠便捷的服务。

32.着力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抢抓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大力培育网络视听、动漫平台、3D体验等新型产业,支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促进数字创意消费。加强银川文化艺术博览中心管理运营,支持智慧宫、艺盟文创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发衍生产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以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银川”目标,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助推全域旅游体验升级。

七、坚持规范化,着力优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33.统筹推进文明旅游创建工程。认真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整改创建“文化旅游文明行”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环境设施提升、文明行业创建、文化旅游惠民志愿服务、安全秩序整治“六大行动”,着力推动文化旅游服务场所在环境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取得显著改善。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完善旅行社、导游、星级饭店管理制度,开展文明景区、文明饭店、文明旅行社、十佳导游、最美游客创建评选活动。精心办好全市文明导游(讲解员)大赛,着力提升行业文明服务质量和水平。

34.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推进广播电视网络执法、新闻出版版权音像执法、文化娱乐文物执法、旅游行业执法,提升文化和旅游行业监管水平。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管理,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检查,提升监管水平。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细化文化市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 营造良好法制宣传舆论氛围。

35.统筹推进执法服务联动工程。将“柔性执法”融入执法全过程,完善执法档案,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行“约谈制”,引导和促进市场主体自觉守法经营。健全案件联合查办机制,探索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互通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专项整治行动等信息,形成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提升案件查办质效。

36.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巩固提升工程。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抓好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加强文化旅游聚集性活动审批管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消防演练,推进文化安全、行业安全、信息网络安全、保密安全和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疫情防控和重大节日期间安全检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守牢文化旅游广电行业安全防线。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2年1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