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19/2020-00093 发布日期:2020-09-02
发布机构: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名 称: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07号“关于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07号“关于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贺佩等委员:

现就贺佩等委员提出的关于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案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资源,高端策划开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新业态,走出一条富有银川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1.培育乡村旅游市场体系。一是壮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依托不同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确定一批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重点发展村,扶持建设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引导发展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客栈和民宿。二是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依托景区、果园等农村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古民宅等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发展以等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借助蔬菜公园、农业公园、渔业公园,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稻鱼空间、开心农场、薰衣草庄园生态园等休闲体验活动,实现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整合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等资源,加大文化元素的植入,讲好贺兰故事,实现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三是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养老养生、非遗文化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农业景观、家庭农场、休闲园区、自驾车及房车露营基地。打造一批集科技示范、农业创意、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多点支撑和全域延伸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鼓励乡村与专业艺术院团合作,打造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的文化旅游精品;

2.加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配套设施。解决乡村旅游连接线“最后一公里”,加快交通干道、游客集散地、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网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点)客运班车通达率。全市乡村旅游景区(点)设置统一的导览图、旅游标志等标识标牌。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旅游厕所从城市、景区向旅游村镇拓展。改善游客接待、停车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快乡村旅游智慧建设。设立微信公众号,推动知名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逐步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完善导游、导航、导厕、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

3.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竞争力。一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客栈等品牌创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和农户争创自治区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度假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全市乡村旅游整体水平和形象。二是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大力举办乡村旅游节、农业嘉年华、美食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人气通过旅行社与乡村旅游景区(点)互动,组织乡村旅游专题活动, 拓展乡村文化旅游演艺市场。以县(区、市)为主体,举办乡村文化旅游主题节,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和以节富民的目的,不断增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公路交通为主线,结合沿线乡村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策划培育具有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形成有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和生态民俗线。建设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乡村自驾景观廊道,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慢游”网络,推出一批精品乡村自驾游线路。

联系人及电话:白  云 5129971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0年8月24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