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32/2019-00116 发布日期:2019-08-07
发布机构: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名 称: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6号“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6号“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案的答复

民建银川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第026号)收悉。接到建议后,市审批服务管理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人员就做好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指定专人负责。办理过程中,于8月2日与委员进行了电话沟通,深入了解有关情况,听取了委员的意见和要求,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银川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工程来抓,以争当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排头兵为己任,强化首府担当,树立首府意识,建立首府标准,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高了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放管服电视电话会和全区营商环境工作大会精神,制定了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2019-2020行动计划和十大专项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首府责任、首府标准、首府效率、首府信用、首府担当五大表率工程,组建9个专项工作组,明确23个具体指标、150项工作任务,建立了“周调度、月督查、季通报”机制,在营造亲商富商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合作共赢的城市环境、尊商安商的人文环境上重点发力,着力补硬件强短板。下一步,我们将组建优化营商环境专门机构,出台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持之以恒地把自治区和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指标落深、落细、落实到位,再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新热潮。

一、主要做法

一是着力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商事服务专区,开发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系统模块,通过“一点触发、同步办理”,形成“工商登记、银行开户、税务登记”闭环链条,实现一张网、一次办,“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

二是着力提速施工许可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开发“一张网”审批模块,推出“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将项目报批由27个部门113个环节优化为立项审查、施工许可、勘查验收3个阶段3个环节,实现社会投资项目平均报批用时30个工作日以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银川市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容缺承诺制实施意见》,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建筑工程许可等17个审批事项、59份材料实行承诺即可容缺办理。

三是着力推行集成审批服务。参考“中央厨房”集成服务模式,将分散于不同部门、审批局不同处室的准营资质类事项统一由审批局一个处室办理,设计了医疗机构、加油加气站、网吧、餐馆、药店等69道“多证联办便民菜单”,实行“一表申请、一次勘验、多证合一、全程网办”。

四是着力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认真落实“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建成银川政务服务网,全面覆盖市直部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银E通”政务服务APP投入运行,目前,52项审批事项可实现“指尖办”,490项审批事项可实现手机预约。

五是着力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全面推行“综合受理、集成办理”改革,办事群众取一个号、填一张表,就可在政务服务大厅任一窗口一条龙办结,办理时间、申请材料均减少了75%以上。全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联合办、集中办,在市本级1231项政务服务事项中,“马上办”事项418项、“网上办”事项1142项、“就近办”事项129项、“一次办”事项391项、“集中办”事项1171项。加快推进全天候政务服务,开发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系统,在市辖区80个点位投放200台自助机,实现25项审批事项直接办理和490项审批事项可预约、申报服务。开展“政银合作”,社区服务站,通过在银行网点、社区设立“服务站”,为企业申请人提供渠道多样、覆盖面广、业务全面、简便易行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新模式。

六是着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银川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切实提高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水平,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公正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工作成效

一是企业开办提速增效,营商环境大幅优化。企业由改革前往返4家单位(工商登记、刻章公司、开户银行、税务),经过7个环节(企业名称核准、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户许可、签订三方协议、税务信息采集及实名认证,申领发票),到现在“一窗、一次、一日”办结。从最初群众选择“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平均每天4、5家到现在每天20多家。银川企业开办真正做到了“一窗受理、集成办理、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次办好”。

二是引领行业自主变革,内生动力得到激发。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破除了人民银行、各金融银行、税务部门相对独立、各自办理的局面,打破了区域限制、行业分隔,为利企便民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改革前,开户许可证的办理时间为4天,群众要多次往返银行和税务部门办理签订三方协议,以及申领发票。现在通过将几个部门全部整合,集中到商事登记服务大厅,倒逼各相关部门加快改革步伐,使群众在商事登记服务大厅的1个窗口可以1次性办理营业证照、公章刻制、税务实名认证、申领发票,并同时办理银行开户。

三是“就近办”扩面提升办事便利度。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持续开展“就近办”扩面工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便利度,提高群众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群众常办事项不出社区的目标进一步实现。助推“不见面、马上办”的实现。简化流程、压缩时间、让信息跑路等商事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开办的交易成本、方便群众办事、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营造优质创业创新环境。

四是有效杜绝了企业开办中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新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税务信息及时补录、银行开户不及时,降低了企业偷税漏税的风险,规避了空壳公司造假、违规经营的问题,避免了企业经营“只办证、不开户、不纳税”的行为,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五是创新项目报批集成审批服务模式,实现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查到施工许可平均用时44个工作日目标。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全国项目报批平均用时是155.1天。为彻底解决报批时间长这一顽疾,我们把原来项目报批由27个部门113个环节,按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立项审查、施工许可、勘查验收3个阶段、3个环节,充分运用“一张网”“集中办”破串联,改并联,实现集成审批。同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出“多网合一、多表合一、多窗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多审合一、多部门联动、多证联办、多证合一”等九大创新举措,项目环评、安评、节能等评价时间大幅压缩,图审时间由过去的50天压缩到7个工作日,有力推进了建设项目的快报快批。2018年社会类投资项目中,有11个项目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中最短用时22个工作日,平均用时44个工作日,在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银川排名全国第八。

六是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容缺承诺,为审批提速。结合国家“证照分离”改革精神,印发了《关于推行银川市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容缺承诺制实施意见》,制定了《银川市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受理审批事项清单》,按照清单管理、承诺即办、失信惩戒、担当负责的原则,对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实施“容缺办理+信用评价”管理。

三、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办理业务中,除使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外,同时使用各级部门的30个系统(国家9个部委的21套全国通用系统;自治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2个厅局的6套系统;市本级住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共3套系统。)行政审批中“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反复登录、重复录入”的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国家人口库、学历库等重要基础数据一直未实现共享,打不通的“信息孤岛”造成了“一张网”建设碎片化,拔不掉的“数据烟囱”导致数据归集难、查询难、印证难、共享难、应用难,严重影响了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是个别事项下放承接有难度。一些下放事项没有形成全链条、全环节、带标准的下放,导致办一件事还得区、市上下跑,还有一些事项对审批人员专业技术、专业背景、设施设备要求高,下级部门承接时有较大困难。如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需要专家评审环节,但专家库都在国家或自治区,市级层面很难协调,群众无法很快获得审批结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切实抓好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继续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出部署,建立了协调、监测、督导、评估、考核等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定期精准调度,及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是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将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委及自治区相关部门请示沟通,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层面出台的政策和工作安排。同时,密切关注外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对标先进理念和做法,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精准提出改进优化的措施,着力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强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联系自治区政务服务改革办牵头,协调国家公安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建立健全人口库、学历库、证照共享库、企业库、信用体系库五个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整合、清洗,实现各层级、各部门数据融合共用。

四是推进事权“全链条”下放。结合国家、省、市、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四级四同”工作,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系统梳理,推进相关事项协同放权,实现关联事项在同一层级办理。同时,加大对市、县技术、装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审批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事项下放后,基层“接得住”、“办得好”。

下一步,我们将虚心接受委员建议,充分发挥审批服务管理局的体制优势,以“银川政务服务标准化”为牵引,进一步加快信息互联互通,构建标准统一、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快“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转变,倾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的“银川品牌”。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019年8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联系人:何佳,5555533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