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126401120100675759/2024-00002 发布日期:2023-12-26
发布机构: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责任部门: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名 称: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思路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银川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产业提质、推进项目提速、推动招商提效,全力提升服务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推进高新区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健前行。

一、2023年工作情况

)抓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不断提质按照银川市“三新”产业、“两都五基地”建设目标,结合园区实际,不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制定《银川高新区加快推进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发展方向,1-11月现代纺织、绿色食品、循环经济规上企业分别占规上总产值的22.72%、27.3%、47.95%。随着蒙牛、富杨等食品加工企业投产达效,绿色食品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增长期,逐步反超现代纺织产业,三大产业产值差距逐渐缩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培育形成梯度。深入挖掘企业潜能,从入库培植、创新提升、要素保障等方面全面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形成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今年以来,共新增市场主体338家,现共有企业577家,新增中粮饲料、富杨食品、蒙牛乳业等5家规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家,新澳羊绒成功获得银川市“链主”企业称号,中再资源获得自治区绿色工厂认定,全力打造蒙牛全数智化智能工厂和富杨食品数字化车间,园区企业逐步形成梯度发展态势,产业发展健康、稳定。产业变革实现突破。抢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昆工科技年产2000万kVAh新型铅炭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全力促成恒业有色与上海惠右实业完成并购,落地中环灵武马家滩300兆瓦光伏复合等4个新能源项目,逐步推进产业布局变革,优化产业布局,打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新篇章。

(二)抓项目建设,发展动力不断迸发。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组、一份任务清单、一张进度表、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项目提速计划,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提升储备项目质量,夯实项目建设基本盘项目推进有序有力。筹备开展项目开工仪式2次,全年谋划储备项目36个,总投资121亿元,其中重点推进实施项目15个,总投资6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74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3个,开工率86.7%,已建成投产项目5个。产业项目筑牢基石。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产业类项目13个,项目数量及投资分别占全部实施项目的86.7%和99.1%,其中:轻工纺织类及配套项目7个,循环经济类项目5个,新能源项目1个。招商项目扩容增质。高效举办2023中国(银川)现代纺织大会、全球乳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大型投促活动,先后在杭州、重庆等地举办重点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现代纺织专题推介等活动6场次,力促新澳羊绒年产260吨精纺多组份特种动物纤维技术改造、舜昌亚麻纱线、织布及染色生产线项、富杨乳粉及乳制品生产加工二期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储备重点在谈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273.7亿元;签约项目19个,协议总投资65.06亿元;落地建设项目22个,落实到位资金29.63亿元。

(三)抓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向好。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全面上谋划、深化上发力,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动能。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建立健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制定《银川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办法》、《银川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绩效考核办法》、《银川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对接金融服务机构商洽解决公司项目融资问题,完成三架山生态修复绿化再生资源A区兴捷路两侧综合环境整治、再生资源B区河奇路西北侧综合环境整治及银川高新区办公区路面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公司实现利润33万元持续推进“六权”改革。制定《银川高新区深入推进五权改革实施方案》,以用水权、排污权、土地权、碳排放权、用能权为重点,指导园区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园区排污权用水权确权工作,推动新上项目排污权用水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市场化融资交易探索积极推进银川高新区大气协同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以数据化监管手段,动态分析重点企业碳排放变化,为碳排放权改革提供数据参考,该项目现已通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审查入库。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成立“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审批服务大厅”,开设企业服务、金融服务等窗口4个,开设“19119”便企服务热线,全方位打通为企服务第一窗口实现全线上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审批、备案等事项,共办理企业投资备案37个,各类证件31个制定《银川高新区全面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百日攻坚行动》,推动11个新建项目如期推进落实各类惠企政策,累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共计5694.91万元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羊绒企业专题政银企对接会2次,活动现场达成2.5亿元融资合作协议。

(四)抓创新引领,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结合全市科技助力“三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情况,不断帮助企业激发创新活力,助力企业补齐创新短板。高质量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截至目前,高新区规上企业完成研发费用5699.3万元,占比0.55%;新增授权专利116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8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4件;夏能生物获批自治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恒业有色等8家企业获批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8项、自治区级科技创新项目3项,亿美、兴灵粮油两家企业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支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复审3家,首次认定3家),正在公示1家;培育瑞能工贸等27家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国家级18家、自治区级企业9家;组织兴唐米业、新中绒、国斌亚琦、夏能生物、新澳等企业结合实际,积极申报自治区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和创新型示范企业,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激发主体创新活力。高水平引育留用产业人才。引进夏能生物与天津科技大学等高层次技术研发团队5支,柔性引进高端人才36人;指导夏能生物、宁羴源等企业申报2023年灵武市本级项目、银川市人才小高地项目9项,立项6项,获批专项资金40万元;推荐认定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各类人才30名,中再资源等3家企业认定灵武市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夏能、兴源达2家企业认定银川市科技创新团队已公示结束;成功举办2023年现代纺织、再生资源产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高质效提升创新创业活力。组织76家企业注册报名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夏赛区)暨第八届“中国银行杯”宁夏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宁芦科技获得初创组优胜奖;高新区科技孵化器顺利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绩效评价,夏能生物公司打造的双创载体顺利获批自治区级科技孵化器。

(五)抓纾困解难,企业活力不断激发。紧盯企业痛点”“堵点”“难点,及时做好服务和指导,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以更加优质高效服务助力企业卸下重负、轻装上阵。政策惠企增加发展动力。在银川高新区微信公众号设置“政策解读”专栏,开通“政企通”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政策信息9条,通过线上宣传进一步扩大惠企政策知晓面。安排专人提前解读中央、自治区、银川市新政策,逐一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共帮助16家企业(33企次)获得各类补助资金近2200万元,兑现重点行业领域“一事一议”惠企资金4029万元,有力支持市场主体更好发展。服务助企减少发展阻力。制定《银川高新区关于深入开展“入企问需入企问困、为企解忧、助企发展”活动的通知》,为支撑蒙牛5G工厂建设,在临港园区新建信号基塔2座;在再生资源产业园A区建成移动式公共卫生间解决员工生活需求;妥善解决了临盛铜业用水问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24件。岗援企激发发展活力。开展“线上+线下”招工,组织夏能生物等6家企业参加“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双选会、银川能源学院双选会,开展银川高新区网络招聘会6期;开展“稳就业·促发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20余场次,为企业输送产业工人700余人,为企业产业工人、技能型人才解决公租房60套。

(六)抓发展安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自治区安全生产二十条和银川市五十五条具体措施,守住安全底线,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守牢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及银川市相关环保政策规定,衔接银川市、灵武市“三线一单”成果,落实开发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禁“两高”项目落户园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针对日常巡查发现的固废、危废处置等处置问题,组织开展3次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专题培训会企业环保负责人近100余人参加;全面完成2021年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销号、2022年自治生态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发现问题整改销号,全力推动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2023年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专项督察检查问题的整改;积极督促亿美公司整改销号,并组织相关专家对整改问题进行了销号验收;联合环保、应急等部门开展“散乱污”整治回头看、报废机动车非法回收拆专项排查等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环保违法行为专项督查。扎牢安全生产底线。制定印发了银川高新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银川高新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银川高新区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与100家企业签订了《2023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召开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5次,围绕安全专题开展集中学习12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新安法宣传”、“11·9消防安全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开展联合专项检查20次,举办消防安全生产知识培训2次,燃气安全专题培训1次,集中销毁不合格消防设施设备1次,交通安全知识进企业1次,工伤预防培训1次,综合应急救援演练3次。把牢专项整治防线。围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等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人次708人,检查企业283家,排查隐患662项;已整治638项,整改率96.37%。共发放各类学习手册1400余册,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5场次,开展各类应急综合演练5场次,开展入企业宣讲等活动3次,微信工作群转发学习安全科普常识110余条,悬挂横幅150余条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脆弱。现代纺织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企业大多以贴牌生产为主,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品牌。再生资源产业处于产业链前端,产业体系不够完整,再生资源利用集中于原材料初加工,可再生利用物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利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效益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充分发挥。

二是创新能力疲弱。园区大部分企业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较少,多数企业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视不够,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不多,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不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整体较低。高新区建有自治区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仅有33个,距覆盖所有科技型企业和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仍然有很大的距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需持续发力。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园内供电、供水、污水处理设施老旧,部分闲置土地涉法涉诉,尤其是中银绒业及宁夏道森公司闲置土地抵押银行、牵扯诉讼纠纷,土地成因复杂、涉及主体较多、处置周期较长、处理难度较大,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银川高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充分发挥高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优势,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切实抓好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确保园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35亿元,税收实现5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30家以上。围绕“2111”发展目标,力促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高新区国家综合排名上升5--10位,转型升级促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把握的原则,夯实高质量发展主心骨标“3+X”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推进现代纺织、循环经济、绿色食品等产业齐头并进。把握产业倾斜时机。牢牢抓住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总纲领,紧跟《宁夏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总部署,全面落实《银川高新区加快推进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新澳羊绒、舜昌亚麻等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依托“黄金奶源带”区位优势,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园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及配套产业项目入园投产达效,推动现代纺织产业恢复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快速赶超。赢得产业集聚良机。依托银川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契机,完善《灵武市关于创建国家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核心区建设方案》,鼓励拓铜棒、铜箔及汽车、火车用铝合金板材、轮毂等下游产业,延伸发展铅酸蓄电池产业,布局发展报废汽车拆解和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链,着力打造“城市矿产”综合利用新高地抓牢数字变革新机。引导富杨等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申报,推进蒙牛乳业智能工厂、“灯塔工厂”认定,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转型,培育新澳、新中绒、中粮饲料、艺虹等一批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孵化一批专业化服务能力的“电商”龙头企业,招引数字产业入驻园区,升级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园区提升数字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二)找准“进”的方向,把牢项目建设“方向盘”。坚持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项目服务等方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招商引资模式。变“招”商为“选”商,以“3+X”产业为招商主攻方向、依托再生资源、奶产业、纺织产业基础,精准对接目标企业,重点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积极融入全区外事工作大局,主动承接自治区外事办重要外事活动,招引与产业基础相关的新材料、新食品、新能源项目,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围绕已谋划的2024年的18个基础建设项目,推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对前期工作逐项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时限,做到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专班化、专班落实链条化,确保目标清晰、责任分明,按序按时完成既定任务。优化项目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对接自治区工改办,拓展工程项目审批线上办理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服务事项,开展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评选工作,用好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为项目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盯住“高”的目标,培塑园区发展“新动能”。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引进等方面再下功夫,为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创新思维助力企业激发活力。继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力争全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科技小巨人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力争全年R&D投入占比达到2%,当年授权发明专利1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定在150件左右,积极争取自治区、银川市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项目10项以上。改革意识助力公司深挖潜力。根据公司工作需要,适时公开招聘财务、法律、建筑等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与管委会、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园区各类项目的招投标,实施昆工恒达(宁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kVAh新型铅炭储能电池项目场地平整项目及再生资源A区道路提标改造项目西侧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创新机制助力人才增加储备。高质量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科创人才荟萃、专业技术人才凝聚、高技能人才锻造、企业家人才赋能“五大计划”,积极搭建五类高水准人才载体平台,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支,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5人,培育各级人才工程(计划)人才5名,新增人才载体平台2个,申请各类人才项目5项,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引育储备高层次人才和优化人才服务成长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

(四)谱写“新”的篇章,开辟营商环境“新赛道”。对标先进园区,坚持从优化营商环境、缩减审批流程、为企纾困解难等方面补齐差距。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以政策扶持为硬支撑,开辟政策兑现“绿色通道”,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相关惠企政策,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助企纾困的发展措施(暂行)》,最大限度的释放政策红利。持续用好优秀企业绿色通道、企业服务中心、园区“19119”工业服务热线,全面解决企业咨询、求助、投诉、建议等方面事项,切实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全过程缩减审批流程。全面完成审批大厅搬迁及县级审批事项承接工作,推进实现商事等事项线上办理,进一步缩减审批流程;常态化落实企业包抓责任制,积极协调办理能评、环评、安评等前期手续,全面落实帮办代办工作,力争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园内办”,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务。全领域为企纾困解难。全面落实《银川高新区关于深入开展“入企问需入企问困、为企解忧、助企发展”活动的通知》,聚焦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全要素保障,一对一动态追踪,一条龙专业服务,跟踪解决困难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及时解决小微企业因“短、小、频、急”贷款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