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乡村振兴>银川市政策

索 引 号:11640100MB17282123/2024-00066 发布日期:2024-02-08
发布机构: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部门: 农办
名 称: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银川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4年2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的

实施意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奋力实现城乡融合示范引领,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做好我市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围绕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牵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守牢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加快实施都市现代农业提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农民收入稳增计划、闽宁镇乡村振兴典范三年计划,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之事,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努力在打造新样板上攻坚突破,力争实现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银川打下坚实基础。

    一、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一)全面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深入落实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和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持稳面积、增单产。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创建稳粮保供绿色转型科技创新千亩示范区2个,打造粮食高质高效示范方20个,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21万亩、68万吨以上。全面落实“四水四定”,科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粮菜轮作、麦套复种”等模式。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试点开展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加强粮食采收、加工、流通、储备、销售、消费等环节“跑冒滴漏”管控,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强化粮油产品品牌建设,制定团体标准2个。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科学布局区域性粮食应急保供网点。稳定肉蛋奶、果菜渔基础生产能力,瓜菜面积达到65万亩,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8万吨、2.6万吨和131万吨。加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新增快检基地20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30个,推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及消费监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水务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县<市>区

(二)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六级”网格化监管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强化耕地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耕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加大耕地动态监测监管和执法监督力度,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常态化开展“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量质并重,利用增发国债项目跨年度建设高标准农田7.37万亩、高效节水农业1.8万亩。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旱作节水技术。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逐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加大撂荒地利用力度,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建立盐碱地资源数据库,分区分类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土壤“三普”。(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

(三)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实施都市现代农业提质计划,推动设施农业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加快设施农业现代化改造提升,重点实施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5000亩,改造老旧日光温室1000栋。探索利用戈壁滩、盐碱地、工业余热、矿井水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率先在灵武市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畜牧、立体养殖。改造升级传统养殖池塘3000亩,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和“稻渔+池塘立体复合生态养殖”“鱼菜共生”等模式。深度推广“以渔降盐治碱”渔农综合利用模式,打造蓝色粮仓暨内陆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示范点2个。依托远离农业核心区的矿山、干旱荒地、盐碱水域开展设施渔业养殖10000平方米,推动“海鲜陆养”火爆出圈。实施智慧农业推广应用工程,全面推进数字赋能现代农业,加快数字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水务局、科技局、网信局、工信局,各县<市>区

(四)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统筹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建设,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推进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小高地和科技小院建设,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引进和转化一批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加力推进种业振兴,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奶牛、肉牛、滩羊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保持在99%、95%、95%、97%以上。发挥种业规模化经营企业作用,支持优势种业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良种奶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大力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引进推广适应枸杞采摘、葡萄埋藤等专用小型机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完善市场化服务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

(五)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灾害精准预报预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装备升级,提升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制定人兽共患病防治五年规划,抓好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常态化精准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推进布病等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及科普宣传。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推动农业企业建立完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水务局、气象局,各县<市>区)

    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六)推动“六特”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构建“两带两地六区”为抓手,推动形成“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葡萄酒产业突出加强品牌宣传、市场营销、文旅融合、标准引领,加快推进图兰朵葡萄酒小镇二期、张骞葡萄郡、贺兰山宿集(宁夏)酒庄等项目建设,创新搭建银川葡萄酒元宇宙沉浸式体验平台,持续推进“世界葡萄酒之都”城市品牌文化形象建设。枸杞产业着力推动产品向功能性食品饮料等高端领域拓展,加快实施厚生记饮料生产线、杞里香健康产业园二期等重点项目,打造枸杞精深加工特色优势产业区和示范基地。牛奶产业重点打造集种业研发、种养加工、品牌引领、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推进优质奶牛繁育基地和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建设。肉牛滩羊产业着力打造肉牛滩羊生态养殖特色优势产业区,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个。冷凉蔬菜重点发展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高标准打造10个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争取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组织开展宁夏“精品”中国行等系列推介活动,持续提升“妙选银川”区域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做大做强“乡韵闽宁”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办好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局、商务局、乡村振兴局、文旅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

(七)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做深做活乡土产业,擦亮“一村一品”品牌。兴庆区重点发展现代花卉、月牙湖蜜瓜、通贵西兰花、硬果番茄等特色产业,稳步提升产业规模效益,争创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金凤区探索发展“南果北种”,巩固扩大“柿柿和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化提升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良田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成果。西夏区大力发展兴泾黄牛肉等区域特色产业,持续巩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灵武市持续推动长红枣、上滩韭菜等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永宁县着力推动大青葡萄、金沙果蔬等农特产品出村进城,持续推进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贺兰县重点发展生态淡水鱼、新平大樱桃等优势特色产业,支持立岗镇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

(八)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建设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支持示范带动强的企业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中央厨房、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以上,争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持续抢跑预制菜产业发展新赛道,抓好新品研发、质量监管、标准体系建设等环节,推动预制菜产业品牌化发展。支持贺兰县打造净菜加工、精深加工产业示范县和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实施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力争数量产值实现双倍增。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发改委、科技局、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

(九)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纵向贯通产加销、横向融合农文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壮大科学研普、健康养生、体育健身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昊苑村、润丰村开展乡村旅游集聚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民宿规范发展、品质提升。持续优化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支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争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3家。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大力推进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下乡村,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直采直供等经营方式。鼓励企业建设电商直播基地,推动实体经济与“秀场经济”互促并进。新建或改造提升乡镇农贸市场3个,打造乡村特色集市和区域网红打卡集聚地。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旅局、科技局、工信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体育局、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健全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采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应纳尽纳”。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坚持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措施相结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针对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增强发展能力,确保“应帮尽帮”。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民政局、人社局,各县<市>区)

(十一)增强脱贫村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精准用好各级衔接资金,重点支持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生产,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资金需求。支持脱贫村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机制。通过以工代赈、帮扶车间带动、公益岗位安置等措施,促进移民和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落实好免费技能培训措施,开展基地、工厂等多种形式培训,提升移民和脱贫劳动力技能和就业质量。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稳岗就业补贴力度,着力保障工资性收入。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人社局、商务局,各县<市>区)

(十二)深入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紧盯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落实好“领导干部+责任部门”包抓机制,大力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确保移民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开展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创建,推动各移民村和农村社区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短板。扎实做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安全生产、信访工作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县<市>区)

(十三)深化闽宁协作和社会帮扶。积极争取闽宁协作资金,扎实推进闽宁协作项目建设,加大与福州、厦门、漳州等地对接,在产业、人才、项目、劳务、消费等方面促进闽宁协作升级。全方位支持闽宁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东西协作示范园区。启动闽宁镇乡村振兴典范三年计划,实施闽宁镇全国“百美村庄”项目,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深化驻村帮扶,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提高帮扶工作实效。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和“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永宁县)

    四、聚力高颜值和美乡村建设

(十四)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健全村庄规划成果管理机制,做好公示公开、备案入库,统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完善村庄规划管理机制,建立村庄规划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强化村庄规划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加强村庄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动态开展农村危房和抗震宜居农房改造。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用地发展。高标准建设重点小城镇3个。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局,各县<市>区)

(十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美丽乡村“试点引领、整村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开展经济运输半径以外交通不便和偏远乡镇焚烧设施项目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40%以上。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4%。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和问题厕所整改,高质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村庄12个,美丽庭院1000个。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1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市政管理局、妇联,各县<市>区)

(十六)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7.6万亩、修复矿坑190亩。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整县域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积极发展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清洁化水平。探索“草光互补”模式。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支持建设一批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探索推广“双碳”实施路径,加快闽宁创建“绿电小镇”,支持贺兰县常信乡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强化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利用,推进典型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开展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公安局、水务局、市政管理局,各县<市>区)

(十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通过以资源盘活、生态转化、产业开发、生产服务、物业经营等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投入资金1000万元扶持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力争百万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比达到80%。探索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强村公司”,开展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试点,通过整合闲散土地资源,实现抱团发展。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企联手共建发展集体经济。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组织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开展村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社共建”。支持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多途径种好用好撂荒地。积极发展区域党建共同体。建立健全工商资本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全过程监管。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计局、乡村振兴局、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

(十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深入实施农民收入稳增计划,确保实现“两个高于”目标。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试点推广灵武“一块田、一张图、一张网”做法,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农户发展庭院种养、手工作坊、乡村民宿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四种典型”模式,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力争每个县(区)培育1个叫得响的特色劳务品牌。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探索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使用权抵押贷款、有偿退出、有偿转让等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农民以出租、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推动党的春风进万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商务局、发改委、住建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

(十九)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基因、人文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推进乡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非遗传承人、艺术家、企业等在农村建设非遗工坊和乡土人才工作室,创意开发民间艺术、手工技艺。加强农耕文化、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产品供给。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农业嘉年华”等活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接续推进宋澄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文联,各县<市>区)

    五、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十)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愿落尽落。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引导城市创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鼓励退休干部、医生、教师等回乡下乡定居。探索“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开展乡村紧缺人才定向培养。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和硕博研究生常态化服务农业农村。加大财政支农和县域信贷投放力度,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入乡。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局,市财政局、公安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金融局,各县<市>区)

(二十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构建就近供水、地表地下双水源保障、水质可靠、互备互补的城乡供水格局。实施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优先在人口集中地区实施数智化农网改造升级。推动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级,推进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连通配套。推动农村物流统仓共配,推进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寄递物流站、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点全覆盖。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设施短板,增强产地集散、商品化处理、产销衔接等上行能力。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养一体,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与配套设施、产业园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开发和建设。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积极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接续深化“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商务局、工信局、网信局、文旅局、市政管理局、邮政管理局、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各县<市>区)

(二十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28个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完善城乡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学前教育普惠率稳定在88%以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4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五星级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20%。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实现万名居民拥有合格全科医生数达到2.3人。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发展农村基本养老服务,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新增普惠托位1000个。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服务均等,分层分类开展社会救助。做好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00套。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卫健委、民政局、住建局、妇联、残联,各县<市>区)

(二十三)打造城乡融合示范村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着眼城乡融合、共富共美,按照“1+1+5”思路,各县(市)区在持续巩固拓展2023年城乡融合示范村镇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接续打造1个城乡融合示范乡镇、1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和5个五大振兴特色示范村。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推动示范村串点成线、连线成带、聚带成片,打造一批集田园风光、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等多主题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支持西夏区争取“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人才局、组织部、宣传部,生态环境局、文旅局,各城乡融合示范创建包抓单位,各县<市>区)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二十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进一步丰富双层经营体制的实现形式。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新增示范合作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创新开展托管式、订单式、保姆式等多元化服务模式。持续推进灵武市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严禁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名,违背农民意愿搞整村整组租赁农户承包地后再进行转租。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证发放,防止“外嫁女”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两头空”。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商务局,各县<市>区)

(二十五)稳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国有土地试点工作,以昊苑村为试点,逐步建立权责清晰、管理有序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国有土地机制。稳慎推进贺兰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允许试点地区依法取得宅基地向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转让,探索以货币、保障性住房等多种形式实现宅基地资格权。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审慎推进贺兰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县<市>区)

(二十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服务机构,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确保集体成员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防止集体资产产权虚置、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规范农村集体经济会计工作,推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和会计机构代理服务模式,推进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组织分账管理。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持续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新模式。组织灵武市、贺兰县、永宁县开展农业设施产权颁证和抵押贷款试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审计局,各县<市>区)

    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十七)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抓两增”工程,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充分运用“两榜四机制”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挂职力度。全面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持续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全面推广乡村干部导师帮带,不断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三挑”人员管理监督。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

(二十八)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认真落实自治区整省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三年行动部署要求,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乡镇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推广“村组报告、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做法,提高乡镇公共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三务”公开,充分发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受理”,群众常办事项“一网通办”。健全“积分制”“网格化”等治理模式运行机制,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用于开展“积分制”奖励工作不少于10%。争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纪委监委、编办,市民政局、市政管理局、审批局,各县<市>区)

(二十九)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践行“浦江经验”,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整治农村非法宗教和境外渗透活动,严厉打击处置农村邪教。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及骨干全覆盖,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在农村开展法律巡回服务,建成一批民主法治示范村。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公共消防设施和“平安农机”建设。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统战部、宣传部,市公安局、民委(民族宗教局)、司法局、信访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各县<市>区)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七进”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办好首届银川“蒙牛·丰收杯”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深入推进“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惠民专场演出、送戏下乡2000场次。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农村婚俗改革和殡葬习俗改革。鼓励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奖惩机制,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三农”热点敏感舆情应对处置机制。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网信局、文旅局、民政局、审批局、团市委,各县<市>区)

    八、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一)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中央和区市新一轮机构改革精神及有关要求,加大“三农”机构优化整合力度,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注重提拔使用关键岗位实绩突出的农业农村干部,加快建设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持续开展“三农”干部“大学习大轮训”活动。按规定开展乡村振兴表彰奖励。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编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

(三十二)健全乡村多元化投入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促使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搭建政企合作、产权交易、投融资等平台,建立市县乡三级乡村振兴项目储备库。鼓励保险机构扩大“三农”领域保险产品供给。推动工商资本以品牌嫁接、产业延伸等形式与乡村企业或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联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用好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广整村授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局、金融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

(三十三)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组团式”服务,培育壮大乡村科技人才队伍。支持涉农科技型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训“头雁项目”,推动“金蓝领”示范性培训计划落地落实。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落实“乡村好青年”选培工程。全面运用乡村振兴用地指南,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用水、用气、用电等方面对乡村建设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局、组织部;市发改委、科技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局、商务局、审批局、团市委、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各县<市>区)

(三十四)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部署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十减”任务,加快建立“十项”机制。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突出实绩实效,能整合整合,能简化简化,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