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市政府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府工作报告>灵武市

灵武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2018-01-22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2月22日在灵武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马自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凝聚全市人民智慧和力量,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成美好新灵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兴工强市、金融兴市、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和全面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争先竞位,灵武能量持续迸发。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亿元,同比增长10.4%;市属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4%;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亿元,同口径增长33%(市属9.2亿元,口径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同比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6万元、1.37万元,同比增长8%和9%。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排名跃升至85位,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列34位。

项目建设攻坚发力,灵武优势更加明显。严格落实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差额清单和项目建设问题清单。坚持“一线工作法”,规范项目管理规程,创新EPC、“PPP+招商”模式,聘请专业公司全过程托管出台项目推进考核办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办法。实行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规程,设立园区企业办事服务站,全面推行“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模式。成立重点项目督查组,周督查调度,月考核奖惩,总投资262.8亿元的139个项目全部开工,3000吨健康环保新型材料等86个项目完工投用,亿美乳制品深加工等17个工业项目达产达效。超前谋划2018年项目,项目库常年保有量120个以上,全年上争各类资30亿元。发扬“店小二”精神,实行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定向发力、精准对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个,到位资金9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产业转型稳中有进,灵武活力不断释放。工业经济破题突围。高新区入围全国首批绿色园区,再生园区顺利通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期验收,跻身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稳增长促转型”活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4.5亿元,兑现扶持奖补资金1.3亿元。荣昌绒业等5家企业入围“宁夏百强”,中银绒业、瑞银公司2项生产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羊绒企业整合重组稳步推进,“腾笼换鸟”建设浙商服装产业园,年产3.5万锭涤纶缝纫线等项目试车,“灵州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灵武精品羊绒”区域品牌价值达70亿元。出台扶持壮大再生园区实体企业发展政策,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产业整合。年产12万吨再生铝棒(锭)及铝型材生产线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6万吨再生铜杆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再生资源产业专家服务团荣获银川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奖。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抵押贷款试点启动运行。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3.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4万亩,巩固富硒有机稻生产基地6万亩、瓜菜种植面积7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四连增”。年产5万吨富硒大米加工技改、10万吨大米加工扩建项目建成投产,昊王米业荣获中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粮食加工业实现产值23亿元。灵武长枣、兴唐香米、昊王大米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承办首届宁夏红枣大赛,成立灵武长枣研究院,长枣保鲜、智能化分级分选等11项技术获国家授权专利。设施长枣扩量提质,打通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冷链配送“直通车”,长枣销售量达2300万公斤,产值过亿元。在山区规划布局10万亩养殖基地,牛、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6.3万头、360万只和26万头。现代服务业提速显效。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市)。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改造10个景点,建成二道沟、胡家堡特色旅游示范村,“一核三带一廊六线多景”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国·宁夏(灵武)热气球节、亚太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成功举办,国家低空飞行营地、“丝绸之路”中国越野拉力赛培训基地永久落户,接待区内外游客188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收入1.6亿元。供销社改革基本完成,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建设电商服务站19个,从业人员达1200人,网上交易额同比翻一番、达5.2亿元。三大国有公司启动运营,参与推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累计为147家企业担保贷款2.4亿元。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灵武名片更加靓丽。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突出“丝路古驿、唐韵古城、长枣之乡、羊绒之都”城市特色,主动融入银川都市圈,黄河大桥连接线竣工通车,银西高铁灵武段稳步推进,307西段拓宽等工程顺利完工。西昌街等7条街道集污管网、35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实施枣博园二期、兴唐苑等重点景观绿化亮化提升,城市绿化率达33.6%。加大国土规划执法力度,违法占地、用地整改基本完成。建设美丽村庄14,行政村全部通光纤,10个村接入天然气,完成农村改厕及污水处理1.2万户,新修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建成滨河大道等沿线自行车道32公里。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网格化保洁、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考核。“灵武长枣景观都市”项目获亚洲都市景观奖,“人沙和谐·沙城融合”项目获城市有机更新优胜奖,成功跨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全国三北工程精准治沙和灌木平茬复壮试点现场会、全区河长制现场会、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会先后在我市召开。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实施“碧水蓝天·美丽城乡”、自然保护区“绿盾2017”、非煤矿山整治“零点行动”及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秸秆焚烧等整治力度,取缔非法盗采、越界开采非煤矿山20家,拆除建成区燃煤锅炉142停产限产企业5家,中央环保督察24个转办件全部销号。截止12月19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2天,优良率达88.9%,比去年增加41天,提高11.2%(其中:PM10平均浓度每立方米81.7微克,同比下降13.9%;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32.6微克,同比下降12.3%;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每立方米17微克,同比下降50.8%;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每立方米12.2微克,同比下降46%),在银川市前三季度生态综合考核中均排名第一,共获得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640万元。率先启动“河长制”工作,全市沟道、水库实现管理全覆盖,治理骨干沟道115公里,砌护渠道87公里,农村改厕及污水处理与“河长制”工作分别被央视专题报道。实施东湖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世行贷款等项目建成灵河生态公园,营造生态林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3万亩。全国首家防沙治沙展览馆建成开放,“六位一体”治沙模式全面推广。

民生事业整体推进,灵武温度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坚持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三级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周四扶贫工作日”,建档立卡户实行动态管理。移民村防洪工程、商业街、“十三五”移民安置房投入使用,1460人搬迁入住。突出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泾灵村扶贫工厂成为全国首批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连心卡智慧扶贫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建设千头奶牛养殖场5个、高标准设施温棚64栋,种植黄花菜、甘草茶4000亩,劳务输出4300人。创新“村头建厂、家门口就业”“企业+基地+农民”“托管经营+就业”扶贫模式,移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市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16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城乡居民户均一人进厂务工政策,全市2.7户外出务工家庭享受意外伤害保险,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5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万人,劳务收入超过2亿元,位列全国“双创”百强93位。强化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全区民政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46亿元。国道307收费站撤销,公交车回购工作正在推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0个综合文化中心、梧桐树民俗文化博物馆建成投用。“千年古县”申报评审工作顺利通过,美丽灵武人、少年·国学派、寻找笑脸餐厅、“花开四季·美好灵武”等一批文化活动品牌广受追捧。全区首家老年消费维权教育服务站成立,儿童福利院、广播电视塔、档案馆、图书馆基本建成,体育公园、体育馆免费开放,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深化教育质量提升年行动,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意见、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评选表彰10大名师、10名骨干教师、100个助教家庭、1000名优秀学生,重教育、抓质量、创名校的氛围日益浓厚。完成21所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职教中心迁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与北京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市二中入选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单位,二中男子足球队、一中女子足球队分别获得全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加快健康灵武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引进眼科、康养等特色专科,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有序推进,50岁以上城乡居民和在职在岗干部职工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五险合一”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平安灵武”建设成效突出。实施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灵盾工程”,“一村双警”“交巡警合一”警务模式全面推行,“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成投用。持续开展13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检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灵武形象持续彰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区市若干规定,狠抓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各级人大议案10件、代表建议53件、政协提案81件,办复率达100%。落实“123”信访工作要求,35件信访积案妥善化解。“三化一满意”为民服务机制不断深化,31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不出村(社区)办理。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资金审批拨付等制度,各级干部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电视问政、“12345一号通”成为政府听民声、解民忧、汇民智的有效平台。严厉整治不履职、不担当、不作为,庸政、懒政、怠政等行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显著提升。

一年来,金融、税务、邮政、保险、电力、通信及住房公积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儿童、老龄、工青妇、残联、工商联、外事、档案等事业有了新进步,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市场监管、气象预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压力加大、金融风险凸现、城乡建设任务繁重的多重考验,我们在困难中逆势突破,在挑战中奋勇争先,在转型中善谋善抓,取得了灵武跨越发展的新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鼎力协作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灵武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融资难度加大,转型发展压力依然存在;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保任务繁重;干部思想站位不高,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加强;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仍比较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旧矛盾交织并存,移民增收步伐不快,民生领域还有一些短板。对此,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差距,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切实予以解决。

2018年工作总体安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一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市委“工作部署的攻坚之年。我们必须抢抓党的十九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叠加释放改革红利、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的大好机遇,振奋精神、实干兴灵,继续在全区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

根据市委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照中央和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生态立市、脱贫富民,抓产业转型强优势,抓项目建设增后劲,抓城乡一体显特色,抓生态建设优环境,抓移民增收补短板,抓民生改善促和谐,抓社会治理保稳定,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新灵武。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市属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丰富滋养、全国百强的丰厚积淀,今天的灵武更加坚定自信、勇往直前,灵武人民更加勤劳智慧、意气风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创新驱动加快高端发展,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市。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形成独具灵武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营造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

拓平台、激活力,培育发展新引擎。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解决创新投入不足、活力不强、人才缺乏等问题。结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需要,强化政策引才、平台聚才、待遇留才,柔性引进人才,提高薪酬奖励标准,在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办事服务等方面出台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全国各地科研专业人员来灵“兼职兼薪”。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区域评”试点,大力推进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全程代办等审批机制,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拓展与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合作领域,深化与北方民族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中科院纳米研究所等知名院所产学研合作,推动新材料、环保技术等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灵武长枣、再生资源再制造、羊绒产业研究院及5大专家服务团建设,全面开展技术研究、项目攻关,申报设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工作站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小巨人”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家。建立稳定支持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力争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R&D)达1.6%,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

重质量、强投资,聚集发展新动能。深化“项目建设攻坚年”,全力推动项目再提质、建设再提速、服务再提效。严格落实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完善项目预警退出机制,择优扶持、规范管理,把有限的土地用在大项目、好项目上。实行“六个一批”,建立项目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倒排工期、跟踪问效,力促36个项目冬季开工,83个项目春季开工,所有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确保恐龙化石遗址保护馆、铝型材加工等项目完工投用,京能五期风电、亿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聚焦补齐产业短板,整合招商力量,抢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60大庆、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机遇,招大引强、招新引高,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高新特优项目。紧盯已签约项目抓服务、抓落地、抓开工,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紧扣国家政策走向和投资导向,精心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项目,上争项目资金完成10亿元以上。

优结构、稳增长,加快转型新跨越。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跳出灵武、立足宁夏、面向全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胆识,加强与大企业战略合作,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引进新兴产业,建设特色化、专业化、集聚化的产业园区,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推进现代纺织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完成羊绒企业整合重组,主动承接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高档服饰加工生产线,依托国家级羊绒检测中心,制定灵武羊绒行业标准,鼓励推广时尚品牌设计发布展示、个性化订制、以销定产。整合中国羊绒馆、羊绒展示中心等资源,建设羊绒时尚小镇,全面掌控羊绒产业国际话语权。放大浙商服装产业园规模效益,开工建设8000吨雪尼尔纱线等项目,力促高端包装设计印刷生产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放大临港产业园优势,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现代物流等产业,实施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把临港园区打造成为与综保区、滨河新区、宁东基地相互配套、相互依托、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力争高新区产值增长10%以上。推进再生资源产业整合提升,向精深加工再制造发展。打好环保牌、技术牌、实力牌,瞄准国内优势企业,筑巢引凤、招大引强,建设稀贵金属提纯、装配式建筑、新型环保材料等项目,加快“五大产业”整合,培育一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发挥再生资源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基金平台作用,建设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环保科技产业园,成立废旧汽车购销公司,打造西部一流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力争再生园区产值增长15%。推进现代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利用宁东基地“苯烯烃”等原料优势,以马家滩、白土岗为中心,发展煤化工下游产业,引入一批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项目,加快超高倍反射聚光光伏发电装备生产基地、隆基150兆瓦光伏等项目建设,建设新能源化工基地。

扩规模、提档次,激发发展新活力。培育壮大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储备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PPP项目。支持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做大做强产业基金和融资贷款担保平台,推动建立农村综合产权、林权、金融资本等权益类交易市场。开展金融秩序专项整治,积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力促电商汽车物流园建成运营。打造灵州古城旅游区,加快建设灵州文化广场、古灵州文化旅游美食街、枣园商业街、新区台湾商业街。拓展神华物流大通道平台作用,规划建设神华·灵武西部大物流产业基地。新建新华桥粮食食品交易结算中心,规范提升东塔、崇兴农贸市场。开展“放心消费在灵武”活动,创建放心市场、放心餐饮、放心网店。做大旅游消费经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做靓以二道沟、梧桐湖为节点的滨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以白芨滩、银湖、长流水为节点的沿山沙漠风情观光带。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特”,发展垂钓采摘、生态观光、民俗展示、康养运动,打造1个足球运动小镇、2个特色旅游村和7个休闲农庄。规划建设黄河农耕文化园、体育运动城,引进开发极限运动、橄榄球、低空飞行、沙漠运动、汽摩拉力赛等项目,举办沙漠体育旅游节、中国大越野拉力赛、热气球节,承办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打响“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古灵州·新灵武”旅游品牌,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

二、乡村振兴推动宜居宜业,打造美好新灵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巩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做靓做响现代农业品牌。优化农业功能布局,实施“六大工程”,打造现代农业“五大基地”,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梧桐树乡、崇兴镇为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通过转包、入股、租赁、托管等方式,建设富硒农产品、稻渔稻蟹等特色产业园区;以郝家桥镇为重点,打造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健全信息化质量追溯体系,打响“尚品上滩”品牌,服务面积达到2.3万亩,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以白土岗乡、马家滩镇为重点,打造草畜产业示范基地,引导养殖业“上山入园”,新建奶牛、肉牛、肉羊、奶山羊、生猪规模化养殖场9个;以东塔镇、临河镇及各园林场为重点,打造设施林果产业基地,完善标准化林果生产体系,发展设施长枣3000亩、特色经果林1000亩。快发展灵武长枣冷链物流,年深加工枣产品5万吨。以郝家桥镇、白土岗乡为重点,打造移民增收示范基地,实现移民地区奶牛养殖园、设施瓜菜园、特色种植园托管经营全覆盖,创建移民增收致富样板区。完成湿地确权登记,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通过“龙头企业+基地”等方式,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带集中,土地经营权向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都市农业与旅游、体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会展农业、景观农业等新业态,引进实施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创新园和酵素生产等一批特色高端项目,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做精做特力推城乡一体。坚持山川共济、城乡统筹,全面完成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争取设立新华桥镇、兴灵乡。加强与宁东、滨河新区、综保区互联互通,加快河东机场交通枢纽、银昆高速、双河大道建设,推动与宁东、滨河新区、综保区协同融合发展,协调做好灵武农场社会事务移交、环境综合治理、房产确权颁证等工作。实施古城遗址恢复、集中供热改造续建、“三纵四横”重点街道改造、小区物业管理及枣博园一期提升等项目,实现全市居民小区监控设施全覆盖。建设城市集污管网6.4公里,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65%。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质量,为全市居民小区配备保洁车100辆、垃圾箱1000个。推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开展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九大专项行动,开展汽车维修销售、洗车等行业专项整治。理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更新公交车辆,优化运营线路,规范客运市场秩序。加快公共服务向乡(镇)村延伸,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重点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完善供热、供电、供气、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临河航空旅游、崇兴商贸物流、新华桥特色产业、白芨滩运动休闲、马家滩新能源、白土岗草畜产业等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魅力小镇。加快推进灵白路、灵胡路、新杜路拓宽等工程,全面维修乡村破损道路,20个村庄巷道进行硬化,新修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亮化村庄道路30公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实现市乡村宽带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天然气入户、“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及污水无害化处理1万户,建成20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村庄。

三、生态立市加快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市。要恢复绿水青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管理,实行环保“黑名单”,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让灵武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铁腕“治气”。严格实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快推进灵武至银川“东热西送”,实施餐饮、商业、服务业及农村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卫生院“煤改气”“煤改电”供热改造,建成清洁煤生产配送中心,实现清洁煤替代全覆盖,全面取缔建成区燃煤锅炉、“小散乱污”企业。加大机动车污染整治,实现“黄标车”动态清零。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联控,从严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防尘抑尘措施,全面治理裸露土地、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污染、秸秆焚烧,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

综合“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市乡村队四级协同发力,山水林田湖草统筹共治,实施排污口封堵、污水管网收集、污水处理厂提标和人工湿地等综合治理,建设河长制综合信息平台,系统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完成黄河二期防洪工程,实施再生园区防洪工程,增强园区防洪防涝能力。加快东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大河子沟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全市所有主干沟道综合治理。严控工业废水排放,启动建设临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确保第二污水处理厂、再生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入黄水质达到Ⅳ类。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第二水厂),全面取缔城区自备井及水源地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90%,打造一批河长制示范沟道,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重拳“净土”。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绿盾”行动,依法加强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草原湿地保护,完成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重拳打击国土资源盗采行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引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分类处理综合利用项目,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和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85%、80%和75%。加大固废治理,城乡废旧收购点全部进入园区。加强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专业化处置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施用等措施,确保化肥、农药使用“负增长”

强力“植绿”。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森林城市。实施造林绿化三年行动,提升城乡生态绿化规模和档次,构建绿色空间相隔、组团发展、点状布局、带片网点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圈。推进防沙固沙生态林、美丽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滨河大道等主干道路景观提升、现有林带补植增绿等工程,开展临港产业园、河东机场周边大绿化、大整治,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沙治沙样板区等项目,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全年营造林4.3万亩,构建银川东部生态绿色屏障。

四、多措并举推动和谐发展,打造脱贫富民先行市。按照全领域、全人口、全区域覆盖的要求,注重精准扶贫补短板、优化公共服务增福祉、强化民生保障促和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脱真贫、真脱贫,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突破口,输血造血并举,富民兜底并重,落实移民幼儿免费入托等措施,做实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与政策扶贫。开展订单农业、养殖托管、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产销对接,实现建档立卡户园区托管分红全覆盖。推进贫困村道路提升、饮水安全、高效节水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消除贫困村断头路,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大力推行“村头建厂、家门口就业”“企业+基地+农民”扶贫模式,实施年产2000万双袜子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生态移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完成移民技能培训1800人次。积极引进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5000亩,建设设施温棚268栋。落实低保兜底“两线合一”,确保贫困群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1566人顺利脱贫。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与全市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安排资金1.5亿元,围绕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文化、城乡建设等领域,全力办好12件民生实事。促进充分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补贴、援企稳岗、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城乡困难群体积极创业、灵活就业。继续为城乡外出务工家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新增城镇就业27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万人。推动教育振兴。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家校合作。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远接北京开展教育合作、近联唐徕中学等区内名校开展结对共建,发挥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引领和考核激励作用,建设区域名校。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九小、十小,扩建三小、七小。完善农村户籍学生中考鼓励政策,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配送“温馨”营养午餐。扩大高考入学贫困学生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实现一二三本及预科学生全覆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规范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推进职教中心迁扩建工程,着力打造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健康灵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市医院、中医院迁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宁医大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福建莆田医院对接合作,多渠道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探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宁夏眼科中心等3个特色专科。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立就医困难基金,免收公立医院一般门诊挂号费和120急救车辆出诊费。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创建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家庭。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改善老年大学办学和活动场地条件,确保儿童福利院、老年养护院稳定运行。出台城乡低收入家庭临时救助办法,实现全面兜底保障。建设“书香灵武”。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乡村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推动市乡村文化设施全覆盖、管理运行规范化。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创建活动,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并配置公共数字阅读终端,促进公共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在市区打造“15分钟阅读圈”,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智慧书屋”。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恢复西夏瓷窑,布设《跨越灵州》地方志展厅,建成灵州府影视基地,支持完成《灵州盛会》影视剧拍摄。广泛开展  “日行一善”、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创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加强社会治理。严格落实“123”信访工作要求,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信访案件依法终结制度,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加快推进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坚决守住安全“红线”。深化公安改革,推动警力下沉,实现“一村(社区)双警”全覆盖。加强乡镇综合执法力量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理顺与宁东管委会安全生产管辖职责及范围,持续开展13个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人士积极作用,凝聚改革发展合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大局。

五、奋勇争先展现责任担当,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要有新作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促发展,以攻营拔寨的魄力抓落实,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政治过硬,建设忠诚政府。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绝对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担当,坚决执行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全面提升政治执行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把党领导一切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实现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同级人大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质量,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稳步推进综合执法,充实执法力量,强化人员培训,实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纪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切实提高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水平。

开拓奋进,建设有为政府。敢于直面矛盾、勇于应对风险,提振精气神、聚集正能量,在落实上下功夫、看本领、见高低。只要是市委定下的事,不讲理由、不打折扣,撸起袖子加油干,振奋精神拼搏干,努力干成几件响当当、硬邦邦的大事、实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盯住先进找差距,敢与强手比高低,各项工作都要创出经验、突出亮点、彰显特色。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百姓诉求,办好“12345一号通”、电视问政,全面兑现民生承诺,以重诚信、重实干的过硬作风,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立说立行,建设高效政府。重大任务明确分工、重点工作严格时限、决策部署督查落实、懒政怠政严肃问责,以上率下、层层传导,每一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立下“军令状”、绘好路线图、定好时间表,定一条抓一条,条条兑现,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推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从严执政,建设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扎实开展“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坚决纠正“四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三怕三缺三弱”问题。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规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以“零容忍”态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忠诚干净、担当务实的干部有舞台,让不守规矩、不干实事的干部没有空间。坚决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更多财力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今天的灵武,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今天的灵武,心齐、气顺、劲足,蓄势待发!我们将不负人民重托,愧历史选择,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振奋精神、实干兴灵,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