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3-05-23 09:15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学生围观机器狗表演(5月22日摄)
全国五个自治区“六一”少儿文艺晚会现场(5月22日摄)
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5月22日摄)
学生们参加义务植树志愿服务活动(3月24日摄)
近日,中国“十大大美之城”评选中,在针对城市的20多项满意度指标中,银川有13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大美之城”,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评城市。
教育关乎每个家庭和国家未来。近年来,银川市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从多部门联合落实“双减”政策,做好教育加减法,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从多渠道强化教师队伍人才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到实施“互联网+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现代化,通过一项项务实的举措,将“教育在银川”的品牌越擦越亮,奋力开创银川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多管齐下 打好“双减”组合拳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近年来,按照区市党委、政府安排部署,银川市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校内,全面聚焦提质增效,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合理控制作业时间,提高学生做作业效率;推进课堂变革,通过听课、评课等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不仅有在校老师的答疑解惑,还引入社会专业机构进校提供学科拓展类、艺术类、体育类等20个大类近300节素质拓展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学足、学好。
在校外,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要求实行分类管理,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分别由教育、文旅、体育部门负责。针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市教育局先后开展隐形变异违规培训专项治理、教材教辅及从业人员排查整治、校外托管机构违规培训治理、艺考培训机构乱象治理等多个专项行动。同时强化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把培训机构的课程、从业人员信息、家长购买课程、缴费等都接入平台,推进数字化全流程监管,让培训机构规范化发展。全市原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619家,已转型或注销574家,现剩45家,压减率达92.7%。
“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关于校外培训机构退费的问题投诉,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为了监管到位,我们已经制定方案,要求培训机构公示合同、资质、收费标准等,并对接监管平台,保障家长合法权益。”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银川市将在每个县(市)区打造示范点,为规范和治理培训机构树立标杆。
多渠道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去年以来,为优化中小学师资人才结构,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银川市坚持多措并举,在招才引智上狠下功夫,梳理2018年以来全区高考录取学生情况,形成“银川市考取区内外高校学生录取情况清单”,同时对全市各类学校人才需求进行统计,建立“银川市教育系统人才需求清单”,提升人岗匹配度。通过多渠道增加人才储备量,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自主公开招聘,创新招录形式,引进“双一流”高层次人才。去年招聘教师数量同比增长107%,全市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储备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随着外来人口增长,在校学生数量也同步增长,为化解编制供需矛盾、实现“学有所教”,银川市委编办加大编制资源投入,3年来增加教职工编制2700余个,切实保障新建学校的用编需要。同时定期跟踪测算中小学编制缺口,建立新建学校逐年级核定、编制保障“市区共担、市级兜底”、教育集团互助并用等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通过内部挖潜、多方筹措,共为新(扩)建和缺口较大学校补充教职工编制900多个,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教育局还立足本土,在自主育才上狠下功夫,通过构建5级名师培养成长体系,新成立50个梯级名师培养计划工作室,16名校长、教师入选教育部及自治区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名师培养计划,20名校长、教师被确定为自治区新一批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计划。银川市还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签订不参与有偿补课、不收受礼品礼金承诺书,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师德警示教育50余次。
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教育差距
兴庆区唐徕小学通南校区原本是一所乡村学校,有六个年级,在校生120人,只有4名乡村教师,无法保障所有课程开齐开足。2005年实施城乡一体化办学后,通南校区纳入唐小教育集团,实行教师轮岗交流。为鼓励教师在乡村留得住,避免频繁更换,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每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交流时间不少于两年,音乐、美术、音乐、体育课由集团选派老师跑课送课。通过集团化办学,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及校园文化方面对乡村学校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现在的通南校区,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学生、老师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极大转变。
自2013年探索优质教育扩面以来,兴庆区便将农村学校优先纳入实施范围。截至目前已将14所农村中小学纳入实质性合并教育集团,覆盖了78%的农村校区,惠及8381名农村学生,以联盟和教育集团为平台,通过畅通管理机制,搭建起城乡交流平台,实现协同共赢发展。
日前,银川市教育局进一步印发了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底,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将所属农村学校(含教学点)全部纳入集团(学区)管理,建立市级包片包抓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对农村学校实施帮扶,使农村学校办学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生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互联网+”助推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发展智慧教育,以打造“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现代教育治理等“五个示范”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基础网络改造提升、首都带首府“双优云桥”“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等九大工程,“互联网+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基础设施上,自2018年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以来,银川市直属及下属县(市)区各学龄阶段学校基础网络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学习终端部署数量快速增长。为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通过“一校带多校”的“在线同步互动课堂”,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贺兰县洪广镇金山小学与银川市阅海小学结对后,通过同步课堂,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宽了,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更丰富了。截至目前,银川市“一校带多校”中的“带动校”已达96所,“被带动校”达118所,覆盖老师7136人,学生106855人,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缩小了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
在创新素养培育上,银川市通过创建创新素养教育名校(园)长工作等,形成多门创新素养与教育精品示范课,以点带面助推创新素养教育质量提升,如STEAM课程、中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课程、全学科“互联网+”项目式学习应用实践、“京银互动共读工程”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通过聘请区内外专家组建专家团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多渠道打通专家和教师在线交流途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模式无不发生着变革,银川市将乘“互联网+”的东风,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