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地震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工作

索 引 号:640100-133/2014-02318 发布日期:2014-11-18
发布机构: 银川市地震局 责任部门: 市地震局
名 称:银川市地震局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要点

银川市地震局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要点

银震发〔2014〕38号

银川市地震局关于2014年

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市委办公厅:

根据《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厅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安排的通知》(银党办综〔2014〕20号)要求,我局对2014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2015年工作要点,现将我局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要点呈上,请审阅。

附:《银川市地震局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要点

                                                     银川市地震局

                                                                                                              2014年11月18日


银川市地震局2014年工作总结

暨2015年工作要点

2014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认真履职,大力推进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银川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着力加强震情跟踪,切实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1、做好观测仪器的维护及监测数据的跟踪分析预报工作。多次到各观测点了解、核实观测仪器运行状况,发现故障及时处理,确保观测仪器正常运行,今年共巡查维护维修观测仪器15次。按照《银川市地震局2014年度震情跟踪方案》,随时注意各观测手段的变化及地震活动情况,做好资料异常信息的跟踪,及时与区地震局沟通了解地震活动趋势,做到有异常及时对比分析研判上报。

2、认真开展地震周、月、年会商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银川市震情会商制度》,根据前兆资料变化情况,加强地震活动性分析。5月14日,召开全市2014年年中地震趋势会商会,邀请自治区地震局相关处室领导(专家)、辖区地震台站、各县(市)区地震局及局各科室负责人近30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与自治区地震局相关专家共商银川市地震趋势会商尚属首次。截至目前,完成周会商45次,月会商10次,年度会商2次。完成了《银川市2014年下半年地震趋势意见》和《银川市2015年度地震趋势意见》并上报自治区地震局。

3、加强地震宏观观测网点建设,积极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制定印发《银川市地震宏观观测点管理规定》,共调整优化全市宏观点达40个。提高地震宏观观测员的业务素质,定期走访宏观点,开展进家门宣传宏观异常知识。 9月12日,举办了全市地震宏观观测员培训班。全市地震宏观观测员、各县(市)区地震局长、业务骨干及银川市地震局干部共60人参加了培训,自治区地震局相关处室领导及辖区银川台、灵武台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为了调动观测员工作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2名宏观员进行了表彰奖励。

4、及时核实异常。及时对动物异常现象进行实地调研、核实。截至目前,共收到异常报告12例,1例异常报告后3分钟发生了地震,排除地震异常11例。

5、编印《震情通报》和《震情月报》。银川市发生有感地震或周边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时编印《震情通报》,同时每月将国内5.0级以上地震、宁夏境内所有地震和周边在银川有感的地震编印成《震情月报》,上报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6、认真做好震情值班。修订完善了《震情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上情及时传达,下情及时上报。

(二)着力加强震害防御,夯实防震减灾基础

1依法做好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强化抗震设防技术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依法做好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截至目前,现场勘察78趟次,完成抗震设防要求确认207项,建设项目选址定点现场勘验18件,《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现场勘察 62件,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联审现场勘验127件,抗震设防确认按时办结率100%。

2、优化审批流程,服务发展。8月初,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办事程序更加科学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我局对实施的各类事项逐项进行了梳理,制定了《银川市地震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办事流程方案》进行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

3、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把创建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同创建自治区级、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工作结合起来,层层推进,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完成了2013年6个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考核验收,对2014年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了指导、检查,完成了51个小区地震应急疏散图的设计工作。下半年对已完成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社区进行了后续指导,从中遴选了4个社区作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候选单位,完成了申报材料的整理上报;指导 7所学校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4、提升全市幼儿园防震减灾能力。对银川市辖区内190所幼儿园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进行了普查,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以全面提升辖区幼儿园防震减灾能力。

(三)着力加强地震应急准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完成了《银川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对2008年制订的预案做了大幅的调整并增加了新的内容:一是根据工作需要,新增了5个成员单位;二是细化了地震灾害事件分类;三是增加了地震应急保障内容。该预案在分别征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修改,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并印发。

2、督促、指导完成了39个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3、完成了应急平台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了海宝公园等首批15个应急避难场所GPS定位、基础设施现状、安置区布局及专业救援队伍人数、救援装备等信息资料的整理录入工作。

4、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确定了大团结广场作为自治区地震局的重点建设项目,提出项目建设的标准;二是提出了中心避难场所海宝公园建立应急指挥室、地下物资储备库、应急抢救室等在内的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我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培训、指导相关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在防灾减灾日期间,指导、观摩全市相关企业、商场、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达120场次,参与应急演练人数达108000人次;对相关社区、企业等开展地震应急培训30场次,培训人数达2300人次。

6、协调跟进大团结广场超级通讯基站的建设工作。多次与市园林局、兴庆区政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完成了大团结广场超级通讯基站的选点规划工作,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建设工程。该超级基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市超级通讯基站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有力提升了我市的地震突发事件通讯保障能力。

(四)着力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防灾意识

1、编印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品。一是为在乡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建筑物抗震技术,编辑整理了《农村防震减灾知识》读本;二是编印了防震减灾宣传贴画2000张,向各中小学校发放;三是刻录《今天.明天》地震科普光盘1000张,向相关幼儿园、小学发放。

2、以5.12、7.28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5.12防震减灾日期间,分别在五里湖畔、春满园、同心路市场、玉皇阁等社区、广场开展了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地震防灾避险知识手册》等形式,宣传防震避险知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邀请国家地震应急救援中心的教官为贺兰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社区干部开展了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期间,分别在西夏区燕宝社区、宁华园社区、兴泾镇集市等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组织燕宝社区群众观看了《应对地震灾害》《我们在行动》影视光盘;组织长城须崎辖区25名中小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画廊。第25个国际减灾日,在玉皇阁广场举行了以主题为:“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的宣传活动,向老年人发放防震减灾宣传品。

截至目前,我局开展各类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达40余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33100份。

3利用微博、银川市地震局网站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利用银川防震减灾微博、银川市地震局网站开展了以“地震来了怎么办?”为主线,发布家庭防震避震、学校防震避震、公共场所防震避震、户外防震避震常识等内容。及时开展网友互动,答疑解惑,增强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2014年银川市防震减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形式单一二是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不全。2015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不断提高震灾综合防御能力,为银川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二、2015年工作要点

(一)提高监测预报水平。一是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研判,认真做好周、月和年度地震趋势会商,积极与周边省区合作,实现地震观测台网资源共享。二是更新观测仪器设备,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地震理论学习与探讨,以科技进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三是加强地震宏观观测网点的管理。走访宏观观测员5次以上,并适时优化调整,举办1次宏观观测员培训班。四是筹划建设银川市地震快速测报系统。在大震或有感地震发生后,快速给出地震“三要素”,为银川市委、市政府地震应急反应决策、震害快速评估和震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震害防御基础。一是加大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力度,保证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地震安全,营造安全的人居环境二是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做好震害防御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不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六进”活动;编印《农村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在乡村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利用银川市地震局门户网站、银川防震减灾微博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全年开展全市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不少于10次。四是深入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企业,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幼儿园,农村安全农居的创建工作。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6个;地震安全示范企业5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6个;防震减灾示范幼儿园6所;逐步改变农村抗震设防能力薄弱的局面,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创建标准,开展农村地震安全民居的创建活动,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2015年首批创建农村地震安全民居6个。

(三)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强生命线工程单位和易产生次生灾害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督促、指导全市51家生命线工程单位和易产生次生灾害企业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抢险队伍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方面实现新的提高。二是推进银行系统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印发《银行业地震应急预案》(指南),指导银行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银行系统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三是完成各商场、企业安保人员的地震应急知识培训。四是组织、指导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全年达10次以上。五是协调、筹划建设人民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指挥室,进一步提升我市抗震减灾的应急指挥水平。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