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自然资源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29/2017-21442 发布日期:2017-09-08
发布机构: 银川市规划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规划局
名 称: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45号"关于建立建设大型商业设施听证制度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45号"关于建立建设大型商业设施听证制度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4—45号提案的答复

刘国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建设大型商业设施听证制度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建设及听证制度建设的关心。该提案由市规划局承办。市规划局在接到提案后,于7月10日召开会议研究通过,指定由建管处和规划处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8月20日约见了委员,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往昔热闹非凡的步行街不仅是老银川心中的商业圣地,也是周边榆林、左旗等地居民常去的购物场所。步行街不仅为购物便捷,同时也是休闲、娱乐和生活的一部分。而今银川多商业中心的格局不仅逐渐消灭了昔日老银川心中的“步行街”;而且扎堆打造,形成过剩态势,商业开发商因大量资产积压到地产上,销售和出租多渠道都迟迟得不到利润而欲哭无泪。那么是何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呢?

一是前些年整个国内出现了对城市多商业中心的盲目崇拜,银川盲目跟风,没有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和消费能力,认为随着银川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银川也应该走商业多中心的路径。二是规划前瞻性不够,对银川发展预判不足。银川的现有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过去几年的消费能力这些数据比较可以推算出银川市的消费支出,购物水平。从而可以预测银川市该配置的商业面积。在现有商业基础上,再考虑商业布局,引导地产商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活动。三是各县区过于追求短期政绩而忽视了城市的总体发展。就建设万达广场的事件而言,当金凤区建设了万达之后,西夏区和兴庆区也争相要建万达。盲目追求政绩而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能力。

目前,待售商品房构成比例失衡,商业地产开发量过大,个别地块形成商业地产项目特别是商业综合体项目结构过剩。据统计,银川市人均商业面积已达到2平方米每人,大大超出了同类城市发展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要消化目前商业过剩的问题,首先是切断来源。不再审批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对于已经出让的商业用地,结合规划修改建议开发企业结合市场和银川市的功能需求调整功能和用途。对于已经核发“两证一书”的大型商业体项目,与开发企业协商沟通,尽量依据银川市场需求调整功能。建立听证制度,让百姓和政府共同决策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并且进一步规范大型商业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引导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商业聚集区等合理布局。

其次,对现有商业综合体、商业区以及运营情况摸底调查,找出问题和根源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开展城市商业面积监测预警,定期发布大型商业设施供给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应提前做好城市商业、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资源、医疗设施配置的研究和预测,杜绝盲目的开发。为了银川市健康、高效运行,必须保障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土地供给,如医药、中小学、幼儿园、体育馆(场)等,要保障城市居民就医、孩子上学等基本的需求有地可用。

要消化目前银川市已经建成的过剩的商业建筑,只有增大银川市的消费容量,要么增加城市人口规模,要么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增强银川市作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作用,提升自身经济和服务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吸纳更多年轻就业人口,综合提升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来消融已经形成的商业总量过剩容量问题,逐步解决地产商的负债的问题。

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衷心希望您今后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市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特此答复。

联系人及电话:张瑞     5556071

         

                             银川市规划管理局

                             2017年8月28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