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845Y/2024-00067 | 发布日期: | 2024-10-08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名 称: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1号建议的答复 |
柳向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运用破产程序创新工业园区“僵尸企业”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途径,加速解决园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浪费问题的建议收悉。该建议由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自然资源局、人社局、中级法院、园区等部门联合办理),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接到您的建议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5月22日下发文件,指定由园区服务管理科负责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定期开展排查研判,优化信息共享。认真落实《关于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银政办规发〔2023〕3号),确定年度清理处置低效用地2000亩的目标任务,以产业政策引导方式,引领低效土地有序退出,确保盘活处置过程有章可循。今年3月,印发《关于做好园区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组织园区开展闲置低效用地全面摸底,推进园区精准掌握区域内闲置低效用地分布、利用现状、合同约定、资产债务等情况,“一地一策”建立清理处置台账,并做好实时调度,定期更新处置进展,推进低效用地清理处置、盘活利用按时序进行。截至目前,累计摸排园区低效用地54宗5289亩,预计今年年底可盘活利用2137亩,共涉及项目45个。
(二)创新破产申请主体,优化破产流程。根据政策变化,自2024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业务,优化调整为自行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养老保险费。按照政策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与税务部门对接,定期抄送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摸排台账和处置进展。今年以来,银川市税务局各县(市、区)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积极探索以债权人身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目前已初步筛选12家破产企业分别推送至县市区,由县(市、区)税务局按照流程聘请律师事务所代理申请欠税企业破产清算,有效推进低效企业加速进入破产程序。
(三)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优化处置路径。建立健全一系列长效机制,研究出台《银川市产业园区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政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低效用地转让盘活的6个项目进行政策资金奖励,预计年内兑现奖励资金530万元。深化“府院联动”通过土地收储与平台公司承接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腾笼换鸟,针对资产不多、回收成本不高、无涉法涉诉及债务纠纷的用地,经第三方评估后由园区平台公司收回,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并运营,目前银川经开区已通过回购等方式清理处置低效用地362亩;针对债务过重不能继续运转的企业,通过府院联动,依托司法途径解决,对被司法拍卖的企业地块,引进符合要求的招商项目参与竞拍,比如永宁工业园宁夏鑫龙钢结构有限公司通过法拍取得宁夏金强节能科技建材有限公司闲置低效用地409亩,预计完成投资3亿元。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思路
今年以来,园区积极推进闲置低效用地转让盘活,充分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平台运营公司收购的低效企业资产处置难、处置周期长,税务机关申请破产流程慢、尚无实践案例等问题。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进一步强化园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把“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活水”,持续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一)摸清底数,协同联动。组织产业园区对辖区内企业按照用地性质、亩产效益、亩均税收等指标进行分析研判,分类梳理出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改变土地用途、未履约、低效产出、未许可等企业类型,建立“一企一档”项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公开腾换清单,定期与各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共享信息,同时主动将腾换企业土地和厂房信息提供给意向企业,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靶向攻坚园区低效用地。
(二)完善政策,分类处置。推进园区联合税务等部门对欠缴土地出让金、城市配套费、税费等的低效用地,严格落实“应收尽收、应追尽追”原则,做好相关规费、税费的征缴追缴工作,对未按时缴纳的,出具催缴通知,并通过涉税渠道予以处置,倒逼企业退出低效用地。明确低效用地主动协商收购(收回)、强制收购(收回)的退出新机制,通过协商收回收储、鼓励流转、合作经营、自行开发、转型升级等多种形式盘活低效用地,有效破解低效用地“认定难、盘活难、处置难”的局面。
(三)严把前端,标准供地。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推动园区严格把关项目引进,所有新引进项目必须实施工业标准地,土地出让时把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标准等予以明确,并把这些用地标准纳入土地供应合同或协议,项目建成后,开展绩效评价,达不到园区标准要求的,要按照工业标准地进行出清,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感谢您对园区经济发展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恳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李佩瑜,6888684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14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