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应急管理

索 引 号:640100-102/2017-03501 发布日期:2017-05-08
发布机构: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部门: 市工信局
名 称: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通知

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 

  根据银川市安委会《进一步做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通知》(安委20171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治本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我市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岗位、企业、区域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 

  从现在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工业领域深入开展风险防控和隐患整治,着力打击非法工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实现全市工业领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大幅下降,一般事故得到明显减少,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基本得到杜绝;到“十三五”末,全市工业领域相关部门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和共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责任、措施和机制更加精准、有效;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技术推广体系,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体系,淘汰一批安全保障水平低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安全生产源头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强;根治一批可能诱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隐患;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要持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加强班组管理、岗位管理和现场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安全管理水平。二是落 

  实部门监管责任。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严格按要求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三是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市工业领域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和工作落实。 

  2.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对安全风险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要建立监管信息平台,录入生产经营单位基础台账,监管信息和隐患整改情况台账。二是对当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管理,重点检查督查。三是完善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推进企业和个人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健全完善企业和个人安全生产诚信系统,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3.切实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建设原则,加快构建市、县(区)二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实现全市工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现代化、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强民爆和冶金、有色等行业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和实训演练基地建设,强化大型先进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应急通信能力储备。 

  (二)突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整治 

  1.突出开展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民爆行业和冶金、有色等高危行业和领域开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基础,制定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和工作规划,实现“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转变,全面推进本质安全。要按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企业组织实施”的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积极支持企业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要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技术的手段,建立奖惩机制。 

  2.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建立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完善企业对隐患整改自查自纠的工作制度,重点做好民爆行业和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6个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到2017年底,在市安委办统筹部署下,探索建立全市工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实现分级分类、互动互通,做到安全隐患排查、登记、录入、监控、整改、评价、销号、统计、检查、考核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实现六化目标。对每起事故隐患限定整治期限,不按期整治到位的严格追究责任,并公开曝光。 

  3.突出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要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打非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打击重点,定期组织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行业和本辖区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杜绝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1.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制度。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要建立健全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预警预测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对本区域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根据辖区、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的研判和管控,实行跟踪监管、直接指导,确保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风险可防可控。加强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升有效应对能力。 

   2.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安全生产督查、巡查工作制度。市工信局定期开展全市工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和专项巡查。综合督查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巡查按照定期巡查、适时巡查和动态巡查的方式进行。 

   3.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市工信局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把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逐月通报、及时警示、年度考核制度。在每年开展对各县(市)区工业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业园区发展及兑现工业企业扶持政策时,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票否决”事项予以考核和认定,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取消评奖资格。 

   4.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督促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推进辖区工业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必须及时足额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保险费率与安全生产状况挂钩;必须确保安全隐患治理投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治理。民爆、冶金有色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缴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监管部门统筹协调、中介机构(安全专家组)包干负责的方式,对安全管理能力弱、安全风险大的小微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5.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全市各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提出消除、降低或者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并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整改。 

  6.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制度。对事故隐患排查交办、事故隐患整治督办、事故隐患整治责任追究、事故隐患治理目标管理考核等环节严格把关,落实隐患治理责任,确保隐患整治到位。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实行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及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原则,做到重大隐患整治率100% 

  7.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安全生产事前责任追究制度。按照《银川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切实加强对全市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管,强化事前责任追究,对事故隐患整治不落实、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事故超控制指标、发生群伤事故的,采取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书面检查、公开检查和取消评先评优等形式,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1.严格工艺设备和人员素质准入。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要在辖区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工艺、设备,对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投入使用。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制度,制定特殊作业和关键岗位安全素质标准和培训考试制度。 

  2.强力推动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各县市)工业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要将生产技术落后、安全设施没有保障的企业,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倒逼企业安全生产。研究细化安全生产方面的配套措施,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条件,及时注销到期不申请延期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严格责令停工整改。 

  (五)不断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加以落实,完善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能,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制定下发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活动实施方案、责任分工等,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工业主管部门,形成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市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2.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全市工业领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忽视安全生产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予以曝光。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7年5月4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