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 640100-113/2012-02441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12-06-19 |
责任部门: | 市环保局 | 发布日期: | 2012-06-19 |
名 称: | 银川市环保局关于上半年有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 |
市委督查室:
按照市委督查室《关于对全市2012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要求,结合环保工作实际,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徐广国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情况
(一)进行了专题传达学习。6月13日,银川市环保局召开局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6月11日市委徐广国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共24人参加了会议。各基层单位都认真进行了传达学习。
(二)认真组织了学习讨论。局机关处室和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主题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广大干部职工一致认为,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徐广国书记重要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目标宏伟,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对推动全市环保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徐广国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切实在进入思想、进入工作、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见成效。
(三)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传达和落实,切实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适时召开一次全系统党员干部大会,由党代表高晓杰传达学习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二是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广泛进行学习交流,促使领导、机关和各基层单位的思想认识再强化、工作再加压、标准再提高、措施再具体。三是把“两大战略”、“两个新区”、“五个园区”、“八项工程”等重点工作和基本思路融入并贯穿于环保各项工作之中,重大项目要做到早谋划、早跟踪、早介入、早服务。四是紧紧围绕环保“六大工程”、“六大专项行动”和机关干部下基层“三送、三帮、三带”主题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当前要全力抓好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整治,力争6月底前完成200家的整治目标任务,年内打造7条“餐饮示范街区”;继续深化巩固“三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切实推进“洁净银川”工程;加大对昊苑村的对口帮扶力度,积极给予资金支持,实施好既定项目建设;加强异味污染企业治理,督促启元、多维、美洁等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及时通过媒体和网络公告、公示污染治理进展情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全力抓好16个建设项目。五是全面系统总结上半年环保工作,深入查找差距,努力弥补不足,理清工作思路,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二、上半年有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上半年,银川市环保局根据《市委2012年工作要点》明确的任务分工,突出抓好污染减排、大气联防联控、农村环境质量提升、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服务发展、服务转型、服务民生,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水平提到提升,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一)全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一是严把项目入口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市场准入,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对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域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建设项目“三同时”达到98%。以“三减两提高”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优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环节,在三区政务大厅设立环保窗口,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办事人提供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报告书23个、报告表101个、登记表69个,发放《排污许可证》339个。二是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充分应用银川市固体废物信息与管理平台, 190余家企业实现固废网上申报。对全市110余家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督促整改14家单位,实施行政处罚2家。严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和固体废物转移许可审批,对50余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7个持证经营单位实施全过程监管。通过指导建设“生态木”生产线、磷石膏渣制作石膏粉综合利用等项目,促进了固体废物多种类综合利用。截至目前,一般固体废物利用率97.21%,危险废物处置率100%。三是加强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结合“城市矿山”工程,积极推进“社区银行”模式。利用“6·5”环境日和“节能宣传周”,发放各类宣传手册9000册,广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稳步推进西夏区社区垃圾分类整体工程,继续巩固31个社区生活垃圾回收成果,启动了赛马、伊地2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项目,“家庭分类、物业回收、企业处理”模式初步形成;在司家桥村建设了资源回收站,配置分类回收箱320个,实行生活垃圾家庭分类、可利用垃圾回收站收集处置。废旧节能灯管回收工作有序推进,对废弃电子产品拆解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四是认真做好湖泊湿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章子湖湿地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植物种植工程,配套太阳能路灯工程招投标已完成。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所有配套工程7月中旬全部完成,待永宁县望远园区污水处理厂投产后即可投用。五是积极开展“两型”企业、“两型”机关创建活动。制定了2012年全市“两型社会”建设行动计划,确定了创建16家 “两型企业”、10家“两型机关”创建单位。“两型办”先后进行2次检查,全社会参与创建活动的机制逐步完善,文明、节约、环保、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创建工作将于10月底前完成。
(二)扎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减排工作责任。联合市工信局召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12年全市减排工作,与各责任县区、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分解了减排任务,明确了目标责任。二是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减排项目。西夏热电等7个重点减排工程项目稳步推进,紫荆花纸业、伊品生物炉外脱硫改造工程正在试运行,美洁纸业废水深度治理项目预计7月份完工。三是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认真贯彻落实《宁夏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全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进行了现状分析,确定了年度排放指标。启动了华夏电源、金海皮业等涉重金属企业的改造项目,健全完善了重金属企业规范化管理台账。开展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共出动监察、监测人员220余人次,检查涉铅、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企业10家,打击取缔小电镀8家,停产整顿2家超标排放企业。四是加快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强化源头控制,实行企业污染物排放全口径统计,落实重点减排企业减排台账和相关档案资料月报制度。落实2012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任务分工,督促达力(银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实施提标改造,美洁纸业、启元药业、宁夏建材集团等12家企业加快减排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四项约束性指标”达标排放。完成26家重点污染源有效性审核,实现了重点污染源24小时在线监控。五是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专门成立银川市机动车排气监察机构,率先在全区建成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信息平台,与5个检测机构、8个检测站、20条检测线联网运行,实现了检测视频资料及信息同步传输,目前正进行与公安车管部门的联网工作。完成了国Ⅳ标准执行前的文件发布、宣传、信息沟通、二手车市场摸排等工作, 7月1日起将正式执行。在限行区域的39个路口安装了无环保标志机动车限行标志牌,在15个路口安装了警示标志牌。开展环保标志检查,共检查机动车1077辆,其中无标车151辆,发放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9.1万余份,其中绿标8.1万余份、黄标1万余份。严格路检遥测和筛查公示,共路检遥测车辆1.3万余辆,其中高排放车辆520辆,在媒体上公开曝光了20辆冒黑烟的车辆,对四维金盾16辆冒黑烟的押钞车实施停运并限期治理。
(三)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一是以大气联防联控为抓手,精心筹划、组织和实施“两型社会”、创模改进、大气联防联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饮食娱乐业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六大专项行动”计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61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天。二是把环保“六大工程”、净化法制环境专项行动、“保护水源地、幸福千万家”专项执法检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与“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对重金属、医疗机构、城市燃煤锅炉、水源地保护区、城市建筑扬尘、工业粉尘等污染问题,加大环境监察、监测的力度和频次,严查违法排污企业,有效化解了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开展燃煤锅炉专项治理,严格落实高污染燃料控制办法,依据城市功能区划重新划分控煤区。检查230家供暖锅(茶)炉366台,对烟尘浓度、黑度、煤质超标的55家单位实施限期整改,立案处罚11家,首次教育警告43家,拆除了11家具备拆除条件的洗浴中心和32台燃煤锅炉,并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四是开展了煤场、料场、渣场等“三场”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市50余家企业进行治理,组织33家储售煤场召开现场协调会,督促13家单位实施搬迁,6月底前全部煤场将搬迁完成。五是开展建筑施工噪声和城市扬尘染污整治。对三区内128家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建筑噪声、扬尘污染治理,推行建筑施工工地环境管理规范。目前,已整治完成80家,48家正在整治。通过错时执法检查,使市区内裸露沙土堆场、城市生活随意焚烧垃圾、企业粉尘排放、建筑渣土拉运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交通干线和高考期间的声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六是加大异味污染治理力度。全面筛查并分批公布全市异味污染企业,对全市18家可能产生异味的企业通过媒体和网络进行公告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媒体监督。依法对宝塔石化精细化工公司违法排污产生异味污染的行为进行了处罚整改,严格督促多维、佳通轮胎、启元、伊品、美洁等企业予以限期治理。七是深入饮食娱乐业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将三区内200余家饮食娱乐企业油烟噪声治理作为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三送”活动,严格整治标准和要求,率先在17家餐厅推广使用生物燃料,目前有163家经营单位已整治完成。严把排污许可证办理关口,依法查处了无证照的饮食娱乐业48家。截至目前,受理餐饮投诉26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38%。
(四)实施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工程。一是严格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坚持项目带动,目前16个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了方案编制、审查论证、选址设计工作,项目招投标全部完成,支付资金3500多万元,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较好。应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6.7千米,已铺设40余千米;应建污水处理设施9处,已完工2处,在建7处;应建垃圾中转站7处,已完工2处;应建4个垃圾填埋场,已完成工程量的70%;应配置垃圾箱1.4万个,已到位1万余个;应配备垃圾收集车206辆,已到位130辆。对各县(市)区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实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月通报制度,督促各项目区加快实施进度。二是配合市人大出台《银川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已报市政府研究通过,并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正在修改完善,该《条例》在全国属于首创。三是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审核上报东塔镇、马家滩镇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平伏桥村、金贵村、昊苑村为区级生态村,并指导各单位做好自治区的验收准备工作。
(五)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一是加大主要排污沟治理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启动了三二支沟、中干沟等污染较重水沟的综合整治,进行了5次专项排查,目前伊品生物、紫荆花纸业专属排污管道建成投用,主要排污沟水质得到改善。二是加大重点涉水企业污染治理力度。监督企业加快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实施8项重点废水治理工程,伊品生物、启元药业、多维药业和宝塔精细化工、中石化炼油5项重点工程已完成,中银绒业、俞家天人和豆业、美洁纸业3项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和城市污水治理设施,承载能力得到增强。目前,灵武羊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已进场施工,望远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银川市第五污水处理厂调试已完成,治污设施稳定运行。四是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对城市、典型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进行了调查评估,编制完成了《银川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开展了以“保护水源地、幸福千万家”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首府行动。加强了对全市黄河银川段、西湖2处地表水水功能区和9处城市饮用水源地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否决水源地拟建小型制砖厂2家,清理违建木炭厂1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环境执法难,部分企业排放异味、餐饮油烟噪声、夜间施工噪声反复投诉,执法力量不足,重点工程环境投诉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率低,影响了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进度缓慢。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工作推进难度大。
三是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各县市区需配套落实后续设施的运管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建成设施切实发挥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完善发挥固废信息管理与交易平台,提高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抓好部门联动,协调各部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巩固创模成果。
二是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把所有减排指标最终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工程。推进工程、结构、管理减排,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加快实施西夏热电等7个重点建设项目。对减排项目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减排目标。
三是下大力抓好大气联防联治。全面推进“六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电力、水泥、化工等粉尘企业为重点,持续抓好“三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洁净银川”工程。突出抓好饮食娱乐业油烟噪声整治、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6月底前完成200家的整治目标任务,年内打造7条“餐饮示范街区”。开展排污沟专项治理行动,推进沿沟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主要排污沟水质进一步改善。
四是抓好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工程。严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考核,深入推进16个农村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通过项目带动,使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惠及大多数农村人口,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污染防治水平,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强自然保护区环境和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五是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以产生危险废物或含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为重点,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定期开展环境事故应急演练,建立健全环境应急救援网络体系。实施重金属污染源综合防治。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信息和保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二○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