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MB1727463F/2024-00204 发布日期:2024-09-11
发布机构: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
名 称: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95号“关于稳步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95号“关于稳步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郭海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稳步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承办〔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局和各县(市)区政府联合办理〕。市生态环境局在接到委员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4月 22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过,指定由王媛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 7月 15日约见了委员,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东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进展情况

(一)加快完善“无废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1. 筑牢制度组织保障。统筹“六废联治”,发布了《银川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印发《银川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方案》《银川市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南(试行)》

    《银川市进一步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前端源头分类、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工作方案》《银川市加快建设有害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的实施方案》《银川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实施方案》等多个规范性指导文件,强化政策制度约束。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等政策措施,先后出台“工业 20条”等政策,对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按照年度投资额的 5%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给予奖励。编制《一般工业固废利用政策汇编》,印发《关于加快推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的通知》,着力突破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性技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推广。累计为 23个利废项目争取到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约 1200万元,培育了中盛建材、绿筑节能等一批利废能力强、示范带动明显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二)加快完善一般工业固废治理体系

1.摸清产废底数。依托宁夏固体危险废物动态监管信息系统,严格核定各产废企业固废产处情况,进行月度、季度、年度审核。发布银川市 2023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2023年,银川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811.44万吨(产生量排名前五的种类依次为粉煤灰、煤矸石、炉渣、脱硫石膏、污泥),综合利用量为 1371.9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 72%,主要利用方式为制作建筑材料。

2.持续推动源头减量。大力实施绿色改造,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组织实施绿色园区(工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等评价认定活动,推动企业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截至目前,银川市共创建绿色园区 2家,绿色工厂 35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6家,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引领作用,绿色制造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1.制定方案抓落实。制定印发了《银川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方案》,明确了示范城市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成立了银川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无废城市”建设,配套印发了《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和推进所属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银川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估办法》等 10余项规范性文件,通过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工作深入开展。

2.建立完善废旧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进一步规划布局全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推动行业从松散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型、产业型、效益型方向转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实施“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建设,中再资源(宁夏)有限公司开发“再生云汇平台”、宁夏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大数据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上线运营,极大的方便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各类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经环保部门审核通过后纳入宁夏固体危险废物动态监管信息系统,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

(四)持续提高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

1.全力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用残膜回收处置。2024年,市本级安排资金70万元,用于支持各县(市)区强落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全力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宣传培训工作;安排资金 80万元,用于农用残膜收储点建设、回收、加工利用等方面给予以奖代补。支持农药经营单位设置固定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储存场所分类回收存放,建立回收电子台账,如实记录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数量和去向信息,严格落实回收义务。全市上半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27吨,回收地膜409.7吨、棚膜1344.8 吨。

2.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全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不断健全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乡镇(街道)为主体,共建成秸秆收储点 39个,扶持发展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合作社)20家,形成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综合利用体系。同时加强秸秆焚烧督查管理,下设 6个秸秆禁烧巡查指导小组,包抓县(市)区秸秆禁烧督导检查工作。

3.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依法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行为,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按要求配备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 277家,全市上半年畜禽粪污产生总量约 454.3万吨;固体粪便经堆肥发酵还田利用或出售给第三方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四级沉淀池沉淀氧化塘氧化后用于还田或绿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90%以上。

(五)推动生活领域固体废弃物精细化管理

1.垃圾分类有序推进。起草《银川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银川市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和物业管理责任的实施方案》等多个制度文件,推行“12345”标准,全面落实“一栏、二图、三点、四桶、五导”分类投放标准,压实街道、社区、物业责任,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在全市挖掘推选一批具有典型性、榜样性、宣传性的垃圾分类达人、志愿服务队伍和品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垃圾分类专题晚会”“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分类体验官”“低碳齐参与”“分类达人说”“志愿百日行”等七项活动,全面推动居民分类习惯养成,持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

2.建筑垃圾监管加力。加强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许可备案工作,督促指导辖区做好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核量、备案等管理工作,加强建筑垃圾运输法人化、密闭化、行程可塑化“三化”管理,共对全市 22家渣土运输企业进行了资质审验,对 303辆备案渣土车辆进行现场审验。积极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用地选址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

3.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全程监管。商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联动,做好宁夏环保集团立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输液瓶(袋)回收企业的审核推荐工作。采取“双随机”方式对该企业固定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其具备存储或回收储存处理输液瓶(袋)的能力。同时,定期检查企业输液瓶(袋)来源去向追溯,对全市医疗机构产生的废弃输液瓶(袋)分类、收集、暂存、交接、记录、转运等相关管理制度和登记台帐进行检查,确保银川市医疗机构产生的输液瓶(袋)得到有效的控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六)提升“无废城市”系统保障能力

1.加强科技支撑。围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方向,构建以六盘山实验室为龙头、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保障、企业创新平台为支撑的“1+1+N”平台体系,发挥创新平台要素集聚效应,为利废企业创新创造提供科技支撑。成功创建宁夏高性能混凝土(永宁)技术创新中心(宁夏润宇泽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宁夏粪污资源化利用(永宁)技术创新中心(宁夏壹泰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2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银川市工业固废道路资源化综合利用创新团队”,助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2.加强项目支撑。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带动,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项目。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项目 17个。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 1700万元,培育了中盛建材等一批工业技术先进、利废创新能力强、区域辐射带动明显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跑企业,打造宁夏绿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等11个自治区“无废城市”典型示范项目,通过高质量项目带动银川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3.加强宣传引导。依托“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三农”大讲堂等文化品牌,举办节能降碳专题讲座,开展节能环保宣传“六进”行动,宣贯《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无废城市”“无废细胞”建设相关概念、做法、成效和重要意义,通过发挥“无废细胞”的带动引领作用,将“无废理念”辐射全城,营造全民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扩宽固废利废渠道。鼓励泰山石膏、中盛建材等本地利废企业扩能增效,针对投资上规模、科技有含量、利废见成效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将给予资金补贴奖励,推动更多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在本地落地建设、投产见效。

二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布局建设建筑垃圾中转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加快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在生态修复、市政交通、园林绿化、河道护坡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中的使用比例。

三是加快培育精品“无废细胞”。持续推进“无废细胞”建设,通过“小细胞”激发城市发展动能,将全民深度参与作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载体,打通多领域绿色发展内循环。充分发挥领跑性“无废细胞”的风向标作用,支持各单位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以深入人心的“无废”理念刷亮银川“生态底色”。

附件:建议清单表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9 月 11 日

(联系人:王媛,13099502093)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