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640100-103/2011-00175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2011-03-11
责任部门: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1-03-11
名 称:关于印发《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银教工会发﹝2011﹞11号

 

局直属各单位、直属民办学校(幼儿园)工会:

   现将《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

 

银川市教育局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银川市“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和自治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五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以深入开展多种提升教职工素质活动载体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女职工维权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为保障,切实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努力提高教育系统工会女职工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增强女职工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女职工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教育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一、按照市总工会工作要求,全面推行工会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女职工组织的活力。

1、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按照《关于规范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夯实女职工组织基础,坚持女职工组织与工会组织同步筹备、同时组建、同步报批,确保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及工作机构按规定设置和配备,进一步扩大女职工组织的覆盖面,提高组建率。女职工委员会工作计划和活动经费列入同级工会工作总体部署,积极争取同级工会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女职工委员会。

2、建立工会女职工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开展争创女职工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各单位女工组织及女职工委员会要早谋划、早动手,在女职工工作制度和工作内容方面进行补充完善,更好地发挥各项职能作用。

3、加强女职工干部队伍建设。市教育工会女职工组织进一步强化培训力度,按照不同的工作层次、不同的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女职工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继续以依法科学维权为重点,努力为女教职工办好事实事,力争扶贫帮困工作再上新台阶。

4、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女教职工团结和组织起来,在广大女教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女职工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维权意识,完善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实名制和数据库,确保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工作指标与任务,引导女教职工努力以素质求平等,以作为求地位,以贡献求发展。

5、充分履行女职工委员会各项职能,进一步推进女教职工特殊疾病保险工作,继续开展女教职工健康保健知识免费讲座和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女教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待遇。

6、继续实施送温暖工程,完善困难女教职工档案,建立健全教职工互助互济或扶贫帮困组织。关心单亲困难女教职工及其子女,积极开展“两节”送温暖、“三八”节慰问、“姐妹献爱心”、“六一”救助、“金秋助学”等爱心活动,协调各方做好帮扶困难女教职工工作。

三、积极探索教育系统女职工工作规律,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女职工活动,把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和开展银川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幼儿园)首届教师主持人大赛等活动结合起来 ,大力提升女职工综合素质。

7、充分利用2011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1周年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女职工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积极探索教育工会女职工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8、继续开展“巾帼标兵”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掀起“赶学超”的学习氛围。工会女职委要以评选为契机,把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中有创新、有特色、有意义、效果好的女职工活动推介出来,并加大对先进的宣传和奖励力度,充分展示教育工会女职工活动的新特色,打造特色活动新品牌,推进女职工特色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9、结合市总工会部署,开展具有知识分子特点的“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活动。积极参加五一节前,由市总工会举办的以“激扬青春、展示活力”为主题的庆“五一”全市女职工健美操大赛及下半年市总工会以“相约七夕”为主题的鹊桥联谊活动;以举办银川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幼儿园)首届教师主持人大赛及师生无伴奏合唱、红歌赛及教育系统职业中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女职工素质大提升竞赛活动,构筑提升女职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工作平台,引导广大女职工立足岗位,比教学、比管理、比服务,造就“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女职工队伍,为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基础、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