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 640100-103/2011-00217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11-05-31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教育局团委 | 发布日期: | 2011-05-31 |
名 称: | 银川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的通知 |
银川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的通知
银教发〔2011〕112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
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并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享受志愿服务”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全市教育系统志愿者服务大局、奉献社会的职能优势,切实增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建立“文明行动志愿者”工作制度,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有效整合全市教育系统教师、学生志愿者力量,建立一支组织化程度较高、服务领域广泛、灵活机动的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团队。逐步推行“团队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的志愿服务模式,有效促进我市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人力保障,培育创建特色,打造创建品牌。让志愿服务意识为全社会所接受,加大教师、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率,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知晓率。
二、组织框架和工作职责
1.组织框架:
银川市青年志愿服务队由三级架构组成:
一级组织为银川市青年志愿服务总队(以下简称总队),常设机构在银川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银川市文明办和银川市团委)。
二级组织为银川市青年志愿服务大队(以下简称大队),是银川市青年志愿服务队组织体系的中枢,各大队直接隶属于银川市青年志愿服务总队。银川市教育系统各基层学校为二级组织,命名为“银川市××××(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大队”(如:银川二中青年志愿服务大队),设大队长1名,工作干事2名。
三级组织为银川市青年志愿服务小队(以下简称小队),是银川市三级志愿服务队的基本工作单位。银川市教育系统各学校基层团队组织、学生社团、教研组等为三级组织(如:银川二中高一①支部青年志愿服务小队),设队长一名。
各学校可以根据志愿者现有工作岗位及专业特长、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等实际情况,组建相应若干支小规模、灵活、机动的志愿服务小队。
2.志愿服务中队和小队的职责分工
(1)各志愿服务大队(校级):负责本大队下级多个志愿服务小队的组建、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大队年度志愿服务计划,保证下属所有小队均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对下级各小队上报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并定期督察、核实下级各小队队员服务时间认证和工作质量;配合市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做好志愿者骨干的培训、管理及网站资料收集工作。
(2)各志愿服务小队(教研组、班级、支部、中队级):负责具体实施总队和所属大队安排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本小队志愿服务活动记录,收集整理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并按时上报所属志愿服务大队(校级);按照总队和大队要求做好本小队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及志愿服务时间的认证工作。
三、长效工作机制:逐年健全教育系统志愿服务队伍,巩固发展志愿服务项目基地,每周开展1次具有学校志愿服务特色的品牌活动,鼓励全体师生“人人周周”参与一次“城市增靓”、“行为劝导”、“绿色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
1.队伍建设:根据《银川市青年志愿者工作条例》、《关于在全市广泛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的通知》(银团联发〔2011〕13号)和《银川市教师志愿者服务社区工作实施方案》(银教发〔2011〕106号)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实现教师全员注册,高中学校年满16周岁学生全员注册。小学和初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学生志愿服务社团,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参与度高的实践活动。
2.阵地建设:做好“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固化志愿服务项目基地。要围绕校园周边,以厂矿企业、街道、社区、广场、公园为重点,结合地理位置、辖区特点,确定一批固化志愿服务项目基地。
3.常规工作:
一是建立固定宣传橱窗。学校要利用橱窗、展板、板报等建立固定宣传橱窗,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等。
二是开展“四德(礼德、信德、孝德、爱德)”教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师生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奉献精神的教育宣传,并利用黑板报、广播、校刊等载体,加强礼仪、卫生、健康常识宣传,规范师生礼仪、卫生、健康行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青少年向家长、亲友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在青少年中形成争做文明使者的氛围。
三是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活动。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结合卫生防疫工作,每周对校内教室、宿舍、餐厅、厕所及各种功能活动室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除卫生死角。要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每周对校园周边垃圾、墙壁印迹进行全面清理,彻底消灭墙壁“牛皮癣”。
四是在志愿服务固化项目基地开展活动。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师生到厂矿企业、街道、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小手拉大手”公益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力争达到“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辐射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作用,为净化美化社会环境做出积极努力。
志愿服务校外实践活动均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组织。除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外,根据志愿服务工作任务总量合理安排参与人数,原则上教师要达到参与总人数的1/10,其中必须有1名校级领导,政教、团委、总务负责人和相关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共同参加。
四、近期重点工作和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此项活动列入议事日程,提高认识,认真部署。直属学校要认真落实银川市直属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安排(见附件),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协调好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各县(市)区教育局,特别是三区教育局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理位置、辖区特点,统一部署活动,形成声势,扩大影响。
二是突出主题,创新内容。近期全市教育系统志愿服务活动要在“参与志愿服务 争当文明使者”主题下开展活动,要把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引导到立足本职岗位、拼搏奉献的行动上来。同时要在这一主题下,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打出品牌,体现特点,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三是根据《关于在全市广泛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的通知》(银团联发〔2011〕13号)和《银川市教师志愿者服务社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银教发〔2011〕106号)的要求,完成教师和高中生的志愿者注册工作。
四是依据《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银川市城市卫生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行)的通知》(银政办发〔2009〕52号)和本制度,建立中小学“文明行动志愿者”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力争将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活动,打造成为银川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工程。
五是制定本单位《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建立领导机构,明确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安排(每周一到两次)、活动要求和考核办法。
2011年6月10日前,直属中小学《实施方案》报市教育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办公室402室,联系人苏毅,电话6888696;年度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志愿者注册汇总表报市教育局团委431室,联系人王琦,电话6888721。
六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精心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各单位在活动时打出单位宣传横幅和单位标志、团(队)旗、志愿者旗帜和宣传标语,活动时要统一标志,统一服装,佩戴志愿帽、袖标等,教育系统志愿服务的袖标为“银川市××××(学校)文明行动志愿者”(如:银川二中文明行动志愿者)。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享受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好各项活动,并及时上报活动的相关材料(方案、总结、信息、图片等)。
附件:银川市直属学校近期志愿服务活动安排表
二Ο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