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640100-103/2021-00557 | 发布日期: | 2021-09-14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教育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教育局 |
名 称: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78号提案《关于在银川试点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验校(班)的提案》的答复 |
郭文斌、马占豹委员:
您们联合提出的关于在银川试点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验校(班)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市教育局承办。在接到该提案后,我局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该项提案进行研究讨论,制定了办理方案,指定由教育二科负责办理落实。办理结束后,经我局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提案办理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769所,其中幼儿园466所、小学201所、初中57所、高中27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476041人,其中基础教育学校中小学生441717人、中职学校学生34324人。全市各中小学校每年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以晨读、经典诵读、书法、传统体育、戏曲等形式为载体,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将青少年培养成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措施
一是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自2009年起,市教育局连续13年举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大赛,成功打造我市德育工作品牌,形成以中华经典作品为内容,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体诵读,“校级展示—县(市)区级选拔—市级比赛”全方位推进良好局面,每年全市约有2000名师生参与比赛。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部分中小学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如:金凤一小“日行一善”德育品牌、兴庆十八小教育集团新生“开笔礼”等,形成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是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在活动中逐步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全市各中小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形式多样传统文化社团,如:银川二中组建了戏剧社、绿衣汉服社等,银川六中组建了文学社、民乐社等,兴庆回中组建了足球、剪纸、针织等社团;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聘请本校或者校外老师担任社团教师,如灵武回中聘请马氏口弦传承人马义珍担任学校社团辅导老师等,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结合“双减”政策,2021年印发了《银川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开设科技、体育、音乐、绘画等兴趣社团,坚持自愿申请、公益普惠原则,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三是深入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建立体育、教育共同参与的体教融合联席会议机制,评选45所足球特色小学、56所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积极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优秀典型。联合武术协会等社会体育组织力量,推进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积聚传统体育文化力量,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一是开展全市教育系统格律诗创作培训班、教师诗词讲解比赛,着力提升师资专业化水平;二是每年与市文旅广电局合作开展近百场“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专业人员为师生演出,引导师生走进戏曲,感受国粹魅力;三是组织开展两届“兰亭杯”师生书法现场比赛,共有全市中小学校500多名师生参加。丰富的比赛内容,广泛的参与度,为增强全市师生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虽然,银川市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活动的持续性、创新性不够,专业培训力度不够,在探索设立试点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验校(班)上保障措施不够等。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选树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学校,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以点促面”的良好局面;定期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培训,通过邀请区内外专家、教授,为我市教育系统教师开展专业培训,配合市文旅局成立银川市百名文化专家志愿服务团和百名文化辅导员队伍,普及戏曲、非遗技艺、国学讲堂、经典诵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及时总结经验,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活动品牌,推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走深走实。
银川市教育局
2021年9月14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