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03/2021-00565 发布日期:2021-10-11
发布机构: 银川市教育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教育局
名 称: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56号提案《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56号提案《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常洪斌、张雷、陆斌、张静、杜曼九委员:

    你们联合提出的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教育局承办。在接到该提案后,我局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该项提案进行研究讨论,制定了办理方案,指定由人事科负责办理落实。办理结束后,经我局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调整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按照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超过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超过交流总数20%的比例,采取“骨干教师定向服务交流、集团化办学教师轮岗交流、校际间教师对口交流”形式, “县区域内以城镇和农村之间、城市优质学校和乡镇薄弱学校交流为主”的教师轮岗交流模式,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内教师、管理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近年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安排教师、校长交流轮岗4000余名。通过交流轮岗,进一步发挥城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区域内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引领示范,促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统筹管理。2021年开始,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统筹管理,促进县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市在兴庆区、灵武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到2023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教师管理、流动、聘用、退出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开展“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市)区统筹管理,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建立县管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交流轮岗,校管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等教师管理机制,县(市)区内各学校师资配置更加均衡、结构更加合理。

    三是推广交流轮岗经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金凤区出台了《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区率先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我市结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向全市推广金凤区经验做法。兴庆区安排发展共同体学校中城市学校在编教师人数的5%必须进行为期一年轮岗交流,并与职称评审相结合。西夏区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长期交流任教,并规定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交流学校的教研活动,每周听课2节,每月至少上1次公开课,在农村(薄弱)学校带1-2名徒弟,签订师徒帮扶协议。灵武市制定《灵武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采取分期、分区域(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交流方式实现县域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常态化。永宁县以城乡教师交流、乡镇小学内部交流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对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且当年完成循环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轮岗交流。贺兰县采取“教师申请、量化打分、校内公示、择优选派”的程序,选派优秀教师到山区学校、薄弱学校支教;结合各乡镇的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实行“末位调岗制”,把教学质量连续处于末位的教师轮换到更合适的岗位进行学习锻炼。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在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下一步,我局将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改革。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坚持控制总量、挖潜创新、盘活存量,提高编制使用效率,按照“标准统一、动态调整、余缺调剂”的基本思路,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布局结构、班额、生源等情况变化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新机制。

   二是深化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岗位统筹、分类核定、职数统管”的原则,对照现行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整合县(市)区内同学段学校岗位,每年统一核定岗位总量和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数量,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动态调整,逐步优化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岗位分布和职数使用台账,实现县域内各类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任的有机结合。

    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教育部门会同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据岗位需求的原则,定期申报招聘计划。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编外教师。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量及岗位结构比例和教育教学需要,自主开展所辖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创新教师资源统筹管理方式,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乡镇)内走教等方式,支持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逐步解决不同区域、学校、学段、学校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四是强化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县(市)区内中小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将交流轮岗经历作为校长教师职称评审的条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



银川市教育局

2021年9月17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