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索 引 号:000014349116401000100860987/2025-00092 发布日期:2025-07-30
发布机构: 银川市教育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教育局
名 称:银川市中等职业教育2024年年度报告

银川市中等职业教育2024年年度报告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6所,其中:其他部门5所,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中职学校11所,其中:公办学校3所(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灵武市职教中心永宁县职教中心),民办学校8所(银川科技学院宁夏地质工程学校银川苏银职业高中银川忠信职业高中宁夏商贸职业学校宁夏光彩职业学校银川通联职业高中银川尚艺职业高中)。银川市城区有中职学校8所,灵武市、永宁县3所中职学校。2024年,各中职学校共招生7727人,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2024年毕业生7382人。与2023年相比,招生数和毕业生人数均有所下降。(报告涉及数据只包含教育部门管理的11所中职学校)

二、党建引领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将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健全支部会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党建管理制度,推进“党建+”融合创新,加快“智慧党建”引领“智慧校园”建设,成立全市民办学校党总支,职业院校100%建立党支部,民办职业院校党组织100%进入学校董事会、理事会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创建“党建引领 红心育人 匠心育才”品牌,聚焦党建基础建设和先锋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以全员“四进”为渠道“进课堂、进宿舍、进实训车间、进学生家庭”,坚持围绕学生、关注关爱学生、引领服务学生。以实现“五有”为抓手,即“思想有引领、学业有指导、生活有服务、就业有帮扶、育人有保障”,努力将党建引领融入融合融通到具体的育人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党支部做品牌、党小组创特色、党员显亮点的“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新机制。

三、服务贡献

一是提供人才服务。近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不断紧密对接,逐步实现实训教学贴近实际生产。近3年,已培养毕业生近3万人。此外,2024承办“中银杯”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程教学能力比赛和班主任能力大赛等,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和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集中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职业教育宣传,群众表示满意。二是提供社会服务。全市中职学校持续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尤其是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通过各中职学校努力工作,全市中职教育社会服务成效突出。2024年全市中职学校开展培训或技能认证近2000人次。银川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共完成等级认定1300人次,同时新增铣工、电梯安装维修工、车工、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4个工种的认定资质,增量汽车机械维修工、模特等9个工种的等级备案,学校现有47个职业(工种)的认定资质。宁夏商贸职业学校全年共开展培训与鉴定159人次。银川忠信职业高中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优势积极对接企业、行业开展各类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面向区域内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和劳动实践,承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三是服务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漠酒店等举行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服务乡村振兴,灵武市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开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等专业,每年可培养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类专业技能人才近200人。

四、教育教学

一是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全市中职学校聚焦服务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和银川市“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专业群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全年新增大数据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与产业和社会密切相关专业9个,停办建筑装饰技术、汽车美容与装潢等与社会脱节专业18个。目前各学校共开设和招生专业163个,以电子与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电子商务、艺术等专业群为主体,其中:计算机类20个,音乐美术类专业19个,电子商务类13个,为老为小类专业12个,餐饮及酒店服务类11个,护理类专业11个,物流与航空服务类专业9个,机电与制造类9个,化工类8个,汽车类7个,设备维护类5个,法律事务类专业4个,美容美体专业4个,农业和畜禽类专业3个,机器人相关专业2个,其他专业26个。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基本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二是提高优质专业发展。银川市秉持建设特色专业集群的思路,以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引导各中职学校集中力量办好1-2个优质专业群,各中职学校不断创新专业发展模式,建成优质中职学校1所(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优质专业群3个(银川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化工专业和智能制造专业;灵武市职教中心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三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市中职学校有教职工1880人,其中:专任教师1130人,2024年组织各学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共新增“双师型”教师250人,目前各学校共有“双师型”教师624人,占专任教师的55.2%。“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较为明显。如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345人,其中自治区特级教师1人、自治区骨干教师10人、自治区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人、自治区职业院校“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名班主任工作室负责人3人、自治区技术能手2人,“双师型”教师超过75%,教师研究生学历达23%,高级职称占30%。

五、就业质量

隶属银川市教育部门管理的中职学校2024届毕业生人数7382人,毕业去向落实人数7304人,其中:升学人数5458人(其中:升入本科学校41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8.94%。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渠道畅通,学生越来越重视未来发展,近年来选择升学人数呈上升趋势,升学占比达73.9%,比2023年增加12.2%。

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助力学生升学方面。各学校通过举办招聘会、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指导、职教高考升学培训辅导等措施提升学生就业和升学质量。灵武市职教中心为推进学生就业,联合灵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春风行动”校园招聘会;7月后对没有就业的同学进行第二次就业指导推荐,实现精准对接,确保未升学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同时,学校重点打造职教本科班,探索在优势专业上积极探索设立职业本科班,加强师资配备,强化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职教本科班、“3+2”贯通班、高职升学班三个升学梯度。宁夏商贸职业学校按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的原则,助力798名毕业生成功考入高校继续深造,其中36名优秀学子考入本科院校,学校还组织50余家企业进入学校,举行招聘会,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

六、发展保障

一是阳光招生。全面推行阳光招生政策,通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同时采取召开招生专题会、印发具有招生资质的学校信息安排督查人员到校专项视导等方式,督促招生学校和生源学校实现阳光招生,解决中职生源招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以上方式,全市中职招生违规现象得到遏制,阳光招生绿色生态基本形成。二是开展质量评价为进一步调动各中职学校办学积极性,发挥教育评价的牛鼻子指挥棒作用,市教育组织专家,制定《银川市民办普通中小学校年度检查暨办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市属7所中职学校2023年度检查暨办学能力评估,依据年检量化标准,开展实地评估,评定年检等级结果2024年6所学校为合格,1所学校为不合格,强化结果运用,针对2023年度检查为不合格的学校,按照有关要求,控制专业增量,合理压减招生计划,增加督导检查频次,督促学校规范办学。三是强化教育督导。组织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组织责任督学每月入校对中职学校开展督导评估。通过查看学校财务账目、会议记录和相关资料,察看校园安防措施,访谈校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检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校立行立改,各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四是保障经费投入。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足额拨付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严格执行公办中职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免学费政策,民办学校学生每生每年享受2000元免学费补助

七、面临挑战

1.招生数量和质量面临“双下降”。随着普职比例调整,普通高中升学比率比例逐年增加,职业学校生源减少,中职学校坚持“应上尽上”的原则招录初中毕业生,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有所下降,对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带来较大挑战,个别民办学校因招生困难,已面临生存难题。

2.产教融合层次较低。各学校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实际效果与预期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在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辑等方面深入合作还不够在就业方面,中职学校毕业生因年龄和学历较低,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

3.学校实训设备还不够完善。各学校部分专业没有足够的实训设备支持正常的实训教学,有些专业设备落后、老旧,制约了学生技能掌握,民办学校实训设备简单老旧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更为明显。

八、发展展望

1.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建设。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办少而精的中等职业教育。推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拓宽学生成才渠道。

2.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优化。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积极支持“双优”学校和优质专业群建设。

3.积极推进职普融通。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深化职普融通,积极探索举办综合高中,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性发展。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