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科学技术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 640100-104/2014-03555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 2014-06-25 |
责任部门: | 市科技局 | 发布日期: | 2014-06-25 |
名 称: | 关于报送《市科技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
市委办公厅:
现将《市科技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安排》上报,请审示。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2014年6月25日
市科技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暨下半年工作安排
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重点,紧紧围绕《中共银川市委2014年工作要点》、《银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市重要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责任分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银川科技园建设,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创新型银川建设。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调动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我市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对2012-2013年期间产生的92项科技成果和5家创新型企业开展了科技创新奖的评审,经过审定授予宁夏共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银川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奖励50万元;授予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和宁夏康亚药业有限公司银川市科学技术创新特别奖,各奖励10万元;授予“CH2316A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的研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2项成果为银川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各奖励4万元;授予“养殖舍群远程管控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等7项成果为银川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各奖励2万元;授予“清洁生产‘一毛多色’宁夏滩羊裘皮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等13项成果为银川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各奖励1万元。
(二)加强银川科技园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银川科技园建设已完成投资4.38亿元,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开创性的将中国科学院科技资源引入银川科技园,建立西北地区唯一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育成中心。引进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园内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研发平台。引进宝塔石化、夏盛酶等企业入园建设研发中心。与北京市科委达成在银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银川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银川服务平台”的共识,让银川在科技资源共享上实现与北京的‘同城化’。对已建成的公共创新平台且结合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市财政科技资金在中试生产投入、中试运行、大型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补贴或项目资金支持。
(三)构建科技融资服务平台,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
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完善科技融资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银川市开创性的成立了银川永力源科技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成立主要是对银川科技园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自求平衡、以园养园。另外,该公司的成立能够紧密围绕银川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科技需求,支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放大作用,吸引金融资本支持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助力银川社会经济发展。
(四)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实施“2258”的工作思路和“两区”建设任务,制定《2014年银川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组织申报了328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工业项目105项,农业项目131项,社会发展和软科学项目65项,医学项目27项。另外,从今年起,我局率先在全区五市启动科技竞争性项目,通过项目招标的形式分别在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组织实施1个重大科技项目,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今年拟安排400万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目前已提交网上专家进行论证项目8个。
(五)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财政厅局关于《自治区整合科技资金加大R&D投入的使用(暂行)办法》,为提高科技资金投入效率,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更好地促进科技支撑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我市启动实施了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和竞争性申请科技项目,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是对于企业自主立项开展的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活动,按项目实际研发投入给予10%的补助资金,最高补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竞争性申请科技项目是把项目资金申请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特”,2014年我们计划将属于龙头骨干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的研发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列入科技资金竞争性申请。目前,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已制定,待专家论证和竞争性评审后进入实施阶段。
2、大力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形成经济增长新亮点。围绕银川市工业“一强四优五新”产业,以银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和银川科技园为依托,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重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高新技术培训服务和跟踪指导,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成长。对通过1-2年培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目前,拟对新认定的4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120万元。
3、突出企业用才主体地位,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2014年,紧紧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继续开展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再用3年时间为企业培养200名,实现企业与高校优势教学资源对接、教育培训和产业需求对接,放大企业“工程硕士”培育效应。同时,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安排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200万元,一方面通过项目带动,鼓励农业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更多的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择优补助工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工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服务活动,解决企业发展技术问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各项工作。
一是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城市评定办法》和《银川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及城市核心竞争力。二是培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对知识产权活动踊跃、专利申报数量质量有较大突破的企业给予奖励。企业1年内申请100件(含)以上、150件(含)、200件(含)以上国内发明专利分别给予40万元、60万元和80万元奖励。企业申报国外发明专利,获得国外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利授权的,凭授权证书和有效收费凭证,最高可获得10万元补助(同一专利在多个国家申请的只补助一次)。三是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灭零行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2014年,我市将消除科技型中小企业“零专利”工作列入全市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内容,主要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激励“零专利”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自治区认定)积极申请专利。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工作方案》,企业每申请一件发明专利政府给中介服务机构补助服务费500元。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全面落实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
紧紧围绕我市“一强四优五新”、“两强四优四新”优势特色产业,对企业实施的科技项目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企业抓紧落实项目进度。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二)加大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继续加强银川科技园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借助外力,合作共建科技园。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园区研发大楼、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银川永力源科技投资公司平台的作用,引入有资质的投资机构及专业团队,为入园企业、机构、项目的日常研发、成果转化、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三)加大科技投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争取市财政科技投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继续保持1.5%以上。同时,发挥科技投资公司作用,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大力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认真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的各项工作。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知识产权托管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发明创造,使银川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良性增长,力争使我市专利申请量占全区专利申请量的5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