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科学技术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2020-00749 发布日期:2020-11-09
发布机构: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科技局
名 称:银川市科学技术局关于2020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关于2020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发展等工作,在加大科技支撑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围绕科技创新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2020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及下半年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科技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一是完善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以《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将“两头紧中间松”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科技项目合同制管理和科研绩效一次综合评价等内容吸纳到新办法中,全力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现阶段《管理办法》已征求相关部门、县(市)区科技局、科研院所意见企事业单位意见建议,完善后印发实施。

二是强化科技金融联动,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开展“宁科贷”业务,在贷项目26项,贷款金额7130万元。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有13家次企业依托“研发贷”申请研发贷基金,合同金额6580万元。积极参与落实自治区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在保余额14080万元,资金放大倍数为1.6倍,在保企业27家,其中采用专利、软件著作、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的共有12笔7900万元,占累计担保余额的31.89%。同时疫情期间积极推广科技保险、应急贷等产品,帮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银川科技板”,挂牌企业63家,为40多家企业对接专业投融资机构,对接融资意向2300万元,实现股权质押融资100万元,帮助2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实现员工持股计划。积极推动“京银合作天使基金”成立,促进我市科技金融紧密结合。

三是健全“三员联动”机制,增强科技服务实效。2019年我局建立“三员联动”科技创新网格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扩大服务企业范围、强化服务能力,将网格增至30个,服务对象企业增长至800家,开发“三员联动网格化服务手机端APP”,运用“互联网+”手段促进“三员联动”网格化服务效能再升级,力求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精准到位的科技创新服务。

(二)强化项目引领,夯实科技基础。

一是发挥重大重点项目引领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我局以市级重大项目为引领,紧扣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组织谋划、实施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技术布局抢占产业先机,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已立项或拟立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项目数达180余项,拟支持资金超过1.5亿元,同时近期我局也组织专家对智慧物流、石墨提纯设备、贺兰山东麓抗寒旱品种等9个市级科技创新项目(2020年第一批)进行立项评审。

二是落实研发后补助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依靠创新谋发展。2018年我市全社会R&D投入为26.59亿元,R&D强度为1.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为29.26%。今年以来,为帮助企业缓解复工复产压力,提振企业科技创新信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局提前半年启动了市级研发后补助工作,2020年共补助企业91家,下发补助资金6134万元,本次补助支持范围覆盖了全市90%以上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切实降低了研发投入成本,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靠科技创新谋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精准服务,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依托“科技服务进百企”活动,组织网格员深入企业开展需求征集凝练、研发投入归集、科技项目申报等企业亟需的创新服务,共征集需求130余项,开展研发投入归集培训10余场,组织申报科技一般项目60余项,促进企业创新意识和研发投入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合作交流,推进协调创新。

一是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推进项目平台落地转化。加强与东部科技强省的创新联动,实施双边与多边的科技合作项目,最大限度地汇聚了国内外创新要素。今年以来积极对接北京丰富科技资源,重点实施科普“三个一”工程,为每个试点学校建成一间科普教室,培养和造就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普教师人才队伍,配备一套科普教育教材,引领全市中小学科普教学质量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共实施东西部合作项目159项,研发总投入27.8亿元。通过东西部项目合作,引进了102项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与区外相关机构共建各类科技平台28个,与区外合作共建园区3个。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区外人才达1700人。

二是加快产研院建设运营,承载内外联动的科技创新资源。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作为我市首家新型研发机构,银川产研院运行稳定,成效初显。累计实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中央支持地方项目1项、自治区和银川市级重点重大科技项目近10项;柔性引进专家团队15个。已争取国家科技部项目资金4245万元,自治区科技厅和银川市项目资金3000万元。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宁夏首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总体单位,一期建设主体项目6月30日具备竣工交付使用条件,预计年底前项目建设整体交付使用。配套的种苗栽培试验基地一期种植区106亩计划于6月底完成种植。上海交通大学(银川)材料产业研究院为银川和石嘴山市已经形成的硅基、碳基材料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建设的新材料公共检测平台于2019年12月投入运营并对外开展服务,运营至今服务区内外企业30余家,服务价值近50万元,服务技术合同成交额近700万元。宁夏银川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完成了《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总体实施方案》编制,组织实施了“贺兰山典型沟道(苏峪口)洪水智能预报与调度”、“小型轻量化在线水质传感器及智慧河长系统”等重大项目。

三是推进离岸孵化+飞地育成平台建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空中走廊”。在已建离岸孵化器2家(位于北京丰台区)和飞地育成平台3家(分别位于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之上,今年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源,启动了上海、杭州、西安、深圳、哈尔滨等5个离岸孵化器的建设,预计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拟在俄罗斯、乌克兰“一一路”国家建设2个银川海外飞地科研育成平台受国外疫情影响进展缓慢,下半年择机加快推进。

(四)紧抓两高培育,促进产业转级。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为主导产业,以望远和闽宁两个片区为核心区,规划布局银川农高区,获批了自治区级农高区,目前在积极争取设立银川农高区党工委、管委会,建立农高区组织管理机构。

二是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银川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1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433家。今年以来我局紧盯科技型企业培育目标任务,依托“市级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银川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新入库企业78家;组织申报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培育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数量较去年同比提升30%以上。

三是落实科技型企业认定奖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根据《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银党发〔201910号)文件,对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2019年兑现资金840万元,2020年兑现资金1530万元。

四是加快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的能力与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24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9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

五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我市紧紧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资金、技术、人才聚焦,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技术创新中心99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家。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今年我局在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金融融合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国有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金融融合还不够、科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同时受疫情影响离岸孵化器建设工作推进缓慢。下一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出台《银川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升科技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出台《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出台《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市属国企在推动全市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出台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通过设立研发机构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完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程序和标准,启动科技型企业自主生产并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完善高企培育机制,启动市级科技型小微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进一步健全“市级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培育体系。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三员联动”网格化服务,促进科技服务下沉,到企业“面对面”“点对点”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科技服务,加快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红利引导更多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依托中央商务区科技服务产业园建设,引进高端科技服务业资源和人才团队,加强科技服务业机构监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科技金融工作。继续推进“宁科贷”“研发贷”“担保贷”“科技板”等工作,促进科技金融有效融合。积极对接北京等地科技部门争取资金、项目、专家支持,协调金融、市属企业等共同发起设立天使基金,推进科技型企业融资、推进科技招商项目落地。同时,在做好“宁科贷”项目风险控制及资金追偿的基础上,继续同财政部门协商注资事宜。

(四)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依托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银川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完成离岸飞地远程监管服务系统开发工作,加强对飞地离岸平台监管服务,积极与北京科委、苏州市科技局等部门对接,引进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数字治水产业研究院平台优势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科技支撑。理顺产业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新型研究机构的平台作用,持续推进运行机制改革,完善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总体运行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确保各分院(中心)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