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科学技术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53R/2022-00031 发布日期:2022-01-24
发布机构: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名 称:市科技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市科技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以来,市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区、市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银川市“三新”产业和全市经济社会民生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评“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被认定为在华技术与创新中心,获批自治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科技创新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一、抓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市科技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党委路线方针政策。一是高度重视,纳入局党组第一议题。将新时代党的建设纳入局党组第一议题,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贯穿于年度工作始终。二是统筹谋划,压紧压实责任。研究制定《2021年银川市科技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案及任务分工》,成立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党组班子的主体责任、一把手的第一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责任,常态化传导压力、拧紧发条、压实责任。三是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采取专题辅导学、交流研讨学、线上线下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抓学习,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推动全市科技事业进步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二、抓指标建设,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一是R&D投入持续增长。2020年,银川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31.62亿元,较上年增长0.93亿元。全市R&D投入强度为1.61%,全区R&D投入强度为1.52%。市本级财政R&D项目资金以30%速度递增。二是创新主体培育稳步提升。全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累计认定170家,占全区总数(352家)的48.3%。新认定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累计认定40家,占全区总数(88家)的45.5%。新认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32家,累计认定61家,占全区总数(150家)的40.6%。新备案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95家,累计认定795家,占全区总数(1576家)的50.4%。三是创新平台搭建成效显著。全市新认定自治区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26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共计247家,占全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数(542家)的45.6%。四是科技项目投入取得新突破。争取到位自治区科技项目资金3.1亿元,市本级投入项目资金1.1亿元,围绕九个重点产业、“三新产业”“双碳”及社会民生领域,实施高品质石墨烯制备工艺研究、枸杞高值化产品开发等项目300个。五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提高。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392个,2020年完成278个,同比增长41%;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7.2亿元,2020年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67.9%。

三、抓重点工作,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全面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印发《银川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征集需求30余项。二是全面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对接中国科协,引入中国科协金属学会、空间学会,支持企业联合区外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修订完善“离岸+飞地”平台管理办法,组建西部首个专业科技服务特色产业集聚区,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了全方位平台支撑。三是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银川产研院“四院一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和项目落地。在葡萄品种选育、新材料公共检测、数字治水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实施联合攻关,离岸飞地和育成平台成果转化成为汇聚创新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四、转干部作风,科技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增强

一是强化科技服务。打造“三员联动”科技服务品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为全市150家科技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为500家科技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强化人才服务。实施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邀请干勇、魏晓鸣等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为全市企业家授课,制定印发了《银川市人民政府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建设方案》,推进“人才+产业”行动,配合市委人才局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对入库拟聘任专家进行增补和调整。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宁科贷”业务覆盖面,支持兴庆区等3个县区设立“宁科贷”资金池,组建科技型企业融资项目库,支持市属融资担保机构推出“人才贷”等金融产品,累计为16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近5亿元资金支持。

2022年市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围绕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做好抓“规划引领、指标任务、服务支撑”三篇文章。

一、高位谋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召开银川市科技创新大会。二是研究出台《银川市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推进“放管服”改革。三是进一步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四是建立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二、聚焦重点,强化举措抓任务落实

一是抓指标建设。引入第三方服务,确保财政R&D项目资金以30%速度递增,力争全社会R&D投入增长17%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79%,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二是抓项目建设。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发布《2022年度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实施30个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是抓创新主体培育。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四是抓平台建设。新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20家以上,培育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以上。

三、多措并举,切实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一是强化科技服务支撑。继续深化“三员联动”科技服务机制,精准实施一对一服务企业,切实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创新发展问题,全面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二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创新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等,全力构建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三是强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支撑。以“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为契机,发挥“四院一中心”,离岸孵化器和飞地育成平台等作用,推进产学研合作,打造东西科技合作新标杆。四是强化科技人才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好我市新型智库和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作用,强化干部学习教育,落实“五个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党代会各项指标任务出成果见成效。

同时,加强与科技系统内部及相关部门、产业金融机构和沿黄城市等联动,多层级、全方位盘活用好现有资源,挖掘各类潜在资源,构建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创新、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大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