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科学技术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53R/2022-00089 发布日期:2022-09-14
发布机构: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名 称:银川市科技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9号“关于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提案”的答复

银川市科技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9号“关于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提案”的答复

民革银川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市科技局承办,在接到委员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指定由我局高新科负责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战略置于“五大战略”之首,将科技创新列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九大支撑”第一条,为全区科技创新再添动力。此次报告还特别提出“支持银川市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为我们加快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结合银川市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面厚植创新力量

(一)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构建银川特色创新政策体系。将银川市实施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升格为银川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破解创新资源分散、合力激发不够等问题。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定《银川市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银川市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方案》,围绕企业培育、平台搭建、科技合作、人才引育等制定专项政策,全力构建具有银川特色的“1+1+N”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

(二)优化创新平台体系,构建企业共性技术支撑和供给体系。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突破,立足市场化运营,深化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科技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创新资源共享,支持建设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新材料开放共享实验室、新能源中试基地等平台,构建共性技术支撑和供给体系,为企业提供公益性实验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二、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一)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支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核心技术,打造“拳头产品”,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实施“百企科技展翅”计划,建立重点企业库,连续跟踪支持。优化科技型企业认定奖补,由“补资质”向“补研发”转变,对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后2年内每年支持一个后补助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最高补助50万元、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最高补助30万元。调整企业研发后补助方式。继续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推动“区域性”补助向“全覆盖”补助转变,分企业分行业对研发费用后补助进行调整和优化,降低软件开发类企业的支持额度,国企实行按项目进行后补助。

(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市域企业协同创新。一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和银川市“三新产业”等重点领域,以规上工业企业为主体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成果,拓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覆盖面,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设立“三新产业”、传统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细分专项和行业联合专项,推动各行业、各领域企业在细分赛道发挥竞争优势,聚焦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和攻关,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持续开展攻关的,给予长期稳定支持。二是实施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深入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提高企业家创新意识、激发企业家创新热情。三是组建创新联合体。设置创新联合体专项,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共同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对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的给予资金奖补,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三)实施科技人才精准引育,构筑人才科研创新高地启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市级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经认定后,分别给予30万和50万元的经费支持。设立科技人才专项,对认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所在单位为其量身创设研发机构的给予资金补助。健全政企用才留才机制。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一体推进,探索建立应用型和学术型“双轨制”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活力。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职称评聘不将论文和科研成果作为限制性条件。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的第一完成单位优先给予科技项目支持。银川市人才计划、科技项目、科技奖励向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辖区外国专家和本市企业飞地研发中心开放。全力推进科技特派员行政村全覆盖。坚持动态调整,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派来源,吸引更多科技人员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对创业效果显著、服务带动作用良好的法人科技特派员和自然人科技特派员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协同联动开展创新

(一)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一是持续巩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品牌。依托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设立科创中国专项,支持重点企业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资源长效顺畅流动和有效汇集利用,打造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样板。二是建立健全东西部科技合作长效机制。与东部市县、科技园区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以企业为主体与国家大院大所、重点高校、发达地区创新主体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实施创新项目、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人才智力交流互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自治区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贡献银川力量。三是强化合作项目落地。设立校企联合专项,支持我市各类创新主体与技术、人才优势突出的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联合攻关,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从项目点对点合作项目、平台、人才全方位合作延伸。鼓励东部地区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带资金来银创新创业,引导重点企业在东中部地区建设飞地研发中心。

(二)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完善科技金融保障体系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集投、担、贷等功能的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金融资源对接、金融法律顾问等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二是用好用活银川新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规范银川新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运作管理,组建科创基金项目库,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投入力度,帮助科技型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充分发挥银川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探索纯知识产权质押和知识产权混合质押模式融资,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交易难等问题,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融资、化解债务拓展新渠道。

(三)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形成全生命周期评价机制一是推动供需主体精准对接。加强科技成果汇交发布,积极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机构,建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渠道,促进技术供需有效对接。二是促进科技中试熟化和成果转移转化。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行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重点支持东部高新技术成果、高价值发明专利和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成果在我市落地转移转化。支持企业实施中试熟化项目,按其投资额(不包括土地、厂房、工程等投入)及投资额到位进度、项目进度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推行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分领域、分类别建立多元化、多维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引进成果评价机构,建立市场化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从源头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后评估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形成项目立项、评审、实施、验收及效益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机制。

四、实施创新生态涵养工程

(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一是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和资金支持方式。细分设立校企联合专项、创新联合体专项、科技创新平台专项、成果转化专项、科技人才专项、中小企业创新专项、产业细分专项、行业联合专项等计划,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转变单纯由政府投资的方式,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及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优化资金补助方式,根据项目单位类型和项目类别,采取前引导”“后支持”“后补助等多种形式给予资金支持。二是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完善市级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扩大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提高科技项目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比例,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建立科技部门与行业部门创新联动新机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瓶颈开展集中攻关,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合力。推进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建立科研经费监管负面清单,对同一科技项目实行监督、检查、审计结果互认。三是改革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深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围绕自治区和银川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常态化需求征集和发布,推动评项目评需求、评指标、评效益转变。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着力提高创新效率。

(二)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强化科技服务成效一是提升科技服务发展水平。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支持一批服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综合类、研发设计类、成果转化类科技中介示范机构发展壮大。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依法成立科技服务业联盟和行业协会,拓宽服务范围,引导规范化运行。依托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为企业提供常态化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和产业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二是持续开展三员联动科技创新服务。深化三员联动科技服务机制,规范网格员服务流程,建立网格员与第三方科技服务人员共同为企业服务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科技服务。三是扎实推进科技政策落地。组织全市科技系统干部持续学习政策、掌握政策、宣讲政策。整合优化银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凤城科技通小程序、政企通等平台服务功能,加快创新政策兑现落实。

(三)强化尊重创新宣传引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一是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双翼同步发展。加大科普力度,面向重点目标人群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加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培育品牌科普活动,丰富科普原创内容,依托互联网拓展科技传播渠道。二是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优秀科学家、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典型案例,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观念。优化支持创新政策,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健全科技人才引育留用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大型企业创新有活力、中小企业创新有动力、科研机构创新有张力的创新友好生态。三是打造包容多元、宽容失败环境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对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失误,只要不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勤勉尽责、未谋私利,能够及时纠错改正的,不作负面评价,旗帜鲜明地为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部创新热情。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9月14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