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科学技术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53R/2023-00126 发布日期:2023-09-08
发布机构: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名 称:银川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突出把握科技创新重点高质量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科技局承办(市委人才局、市科协、教育局联合办理)。我局在接到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3月30日召开专题会研究通过,指定由创新体系建设科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6月9日、8月26日约见了贵委相关负责同志,深入了解有关情况,听取贵委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贵委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坤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具体工作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扛牢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的新使命,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创新策源引擎、夯实科学研究基础等方面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2021年获评“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2023年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

(一)完善政策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布《银川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22-2025年)》《银川市创新发展示范引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银川市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从支持企业创新、飞地研发中心、应用场景推广等多个方面组合发力,初步构建起覆盖企业全周期、科研全流程、人才全阶段、支撑全要素的科技政策体系。

(二)夯实培育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规上企业三提升”等专项行动,科技型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目前,有规上企业17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4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10家,占全区科技型企业50%以上,科技型企业队伍从“小而多”走向“精而强”。

(三)健全组织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的组织作用,细化科技项目计划体系,由以往1类研发项目,精细化调整为9个专项。完善市级“揭榜挂帅”项目机制,成功对接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聚焦“掺钛红宝石”等产业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2023年实施技改项目46个,1-7月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6.6亿元,市级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工业技改投资稳步增长。

(四)构建平台体系,打造创新策源引擎。围绕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大力发展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累计组建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59家、自治区级以上众创空间5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落地飞地研发中心4个,占全区科技创新平台60%以上。

(五)优化人才体系,夯实科学研究基础。根据产业实际调整学科课程设置,开设精细化工技术、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产业高结合度专业近百个,每年培养创新驱动相关服务毕业生5000人左右。特聘引进以江亿院士等为代表的专家45名、专家团队17个,累计认定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630名。组织实施“科技副总”“科研助理”柔性引才服务机制,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54名,落实科研助理岗位168个,有效衔接高校人才资源和企业产业基础。

二、提案建议落实举措和努力方向

根据贵委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落实。

(一)着力强化创新主体培育。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重点面向“三新”产业,打造“两都五基地”。加快编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实现延链、补链、强链,要素得到最合理、最优化的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实施“百企科技展翅”“规上工业企业三提升”行动,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引导企业依靠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二)着力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和创新规律,不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持续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动科研力量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健全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在规划布局、指南编制、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立项、关键技术攻关等过程中,加大企业参与度和话语权。强化人才智库、成果专利、投资基金等创新资源对接匹配,促进政府、企业、智库开展常态化、全方位交流合作。

(三)着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创新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优化整合一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争取更多“国字号”创新平台在银落地布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国家、区、市三级研发机构协同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四)着力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对接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支持项目及人才引进工程,全力推进“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高质量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贡献人才力量。

最后,感谢贵委对高质量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贵单位继续多提宝贵意见,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

联系人及电话:马子乾,6888736

附件:建议清单表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9月4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