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园林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27/2017-66950 发布日期:2017-08-31
发布机构: 银川市园林管理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林业局
名 称: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答复

 石岩、孙建春、张学东、熊建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林业局下属单位银川市湿地管理办公室承办。银川市湿地办在接到委员的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5月5日召开市湿地办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指定由市湿地办副主任吕金虎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听取了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市政府刘战武副秘书长和市林业局陈志鑫局长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银川市湖泊湿地基本情况

银川湖泊湿地是银川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川市“塞上湖城”风貌的基本支撑,也是银川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势所在,湿地资源对保障银川市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银川市湿地面积为5.31万ha2,占银川市国土总面积的7.4%,其中湖泊湿地0.97万ha2、河流湿地2.17万ha2、沼泽湿地0.43万ha2、库塘人工湿地1.74万ha2

二、湖泊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一)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提升“塞上湖城”品牌

近年来,银川市主要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示范区工程建设三种模式保护管理湿地,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成。目前,被国家、自治区批准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6处,建立市级湿地公园10处。为加快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亚行贷款银川湿地保护项目、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对鸣翠湖、阅海、黄沙古渡、鹤泉湖、宝湖、海宝湖、银川黄河湿地等湿地公园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修复湿地面积2000多公顷。2011年12月,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联合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发起寻找“保护湿地,我们在行动”之“寻找中国最美湿地”活动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奖”

(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切实加强银川湿地生态保护力度,2013年以来,银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加强黄河银川段两岸生态保护的决定》和《关于加强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保护的决定》。银川市政协委员也非常关心、关注银川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近3年来,先后提出12个有关银川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政协提案,我局已全部办理完结。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力度,我们依托科研院所和动植物专家,查清了银川市鸟类和水生植物资源,出版了《银川的鸟》一书,制作了200盒湿地植物标本。为丰富湖泊水系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我们依托市农牧局项目,每年对银川市重点湖泊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约400万尾。

(三)湿地保护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为加快黄河金岸湿地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湖泊利用等项目建设速度,银川市政府对金凤区七子连湖实施退田(塘)还湖蓄水、湖泊水道清淤、水系连通湖泊、湿地植被恢复等工程;兴庆区启动了京藏高速公路水系连通工程,永宁县建设完成了集灌区排水、泄洪、海子湖扩湖整治、三沙源水库蓄水、银子湖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完成了近2200公顷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四)七子连湖湿地公园保护管理

七子连湖湿地公园位于金凤区,金凤五路以南、金凤八街以东、南环高速路以北、金凤十街以西,用地总面积约684.51公顷,六盘山路把湿地公园分为南湖和北湖,其中南湖面积488.6公顷 ,水域380.8公顷,北湖面积195.9公顷,水域109.2公顷,是城市建成区南部最大的一处天然湿地,其湿地类型主要有水道、湖泊、沼泽等,水源补给主要是以唐徕渠补水,生态环境良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陆生植物主要以柳树、杨树、紫穗槐、柽柳为主,水生植物以芦苇、香蒲群落为主,有苍鹭、䴙䴘、雁鸭类等候鸟在此栖息繁殖。

2008年,银川市水务局对七子连湖南湖实施了水系连通、栖息地恢复等多项工程,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恢复了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是七子连湖湿地保护的核心功能区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初见成效;2012年,对北湖实施了扩湖整治工程,连通了水系,扩大了湿地水域面积,是湿地保护的缓冲、休闲功能区域。2014年3月,银川市林业局对七子连湖的北湖实施了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已于2014年9月初完成,提升了湿地生态景观。目前,北湖绿化景观提升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据市绿化养护管理站了解的情况,三年绿化养护期合同于2017年10月到期。

目前,七子连湖傍水住宅区绿地香树花城、中海国际社区两大楼盘已初具规模,得利于七子连湖湿地公园,公园游园小广场、园区道路硬化、亮化、环湖步道、路径健身器材、凉亭座椅、垃圾桶等配套设施一直没有开工建设,南湖湖岸周围环境脏烂差,警示标牌少,防火、水域存在安全隐患,没有专门的公园管理机构及人员,公园管理及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三、湖泊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

银川市于2002年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但各县(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湿地管理人才缺乏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水平。

(二)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理念仍存有误区

在湿地扩湖整治、水系连通工程实施过程中,普遍注重湿地水域面积的扩大和景观效果的提升,而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重视不够,造成有水域而没有水生动植物的状况发生,湿地保护恢复成效有待提高。

(三)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银川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各类湿地缺乏完整、长期、规范的监测数据。监测体系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监测机制,导致对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调查、动态监测等工作明显滞后,难以为各级政府制定湿地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水质污染严重,湿地功能逐渐退化消失

近年来,我市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沟道污染物、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水产养殖等问题不容乐观,特别是部分人工养殖池塘,由于沟道水质污染,稻田规模逐年减少,导致人工池塘缺水,使人工湿地功能逐渐退化消失。

(五)湿地保护资金严重缺乏

资金投入不足是湿地保护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湿地调查与动态监测、保护小区及示范区建设、湿地生态补偿、污染治理、湿地科研与宣教等方面尚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我市虽有一定投入,但依然严重不足,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十三五”期间银川市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申报湿地保护项目,增加湿地保护投入

资金投入是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保障,在继续申报国家林业局对鸣翠湖、鹤泉湖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和2017年度中央、自治区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的同时,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并纳入年度经济发展计划。《银川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议书》作为2019—2021年世行贷款备选项目已申报国家相关部委,积极争取2019年批准实施,实施地点主要在七子连湖、黄河湿地公园和黄河外滩湿地公园,计划总投资约1.7亿元。

(二)提高湿地生态修复水平,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

在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建设中,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对湿地公园等城区湿地景观提升工程中,将“生态修复”理念贯穿始终,采取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提高银川湿地生态修复水平,以不断发挥湿地效益,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使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银川市国家、自治区、市级湿地公园建设力度

    2006年6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包括鸣翠湖和阅海两个园区。2011年10月11日,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成为首批正式国家湿地公园银川国家湿地公园阅海园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生态自然景观优美,是银川市城区北部最大的自然湖泊湿地。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阅海园区发展滞后,其中阅海园区的一部分沼泽湿地划归绿博园,园区水系连通,观光船可自由行驶。为加强阅海园区湿地保护及景观提升,将银川国家湿地公园阅海园区与鸣翠湖园区分离,对阅海园区结合银川绿博园重新规划,申报阅海国家湿地公园,鸣翠湖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条件。同时,加大对七子连湖、犀牛湖、章子湖、海子湖等湿地保护及景观提升建设力度,七子连湖可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对兴庆区章子湖、永宁县海子湖、西夏区犀牛湖等湿地申报自治区级湿地公园,使95%的自然湿地得到保护管理,银川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四)建立湿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补水长效机制

做好湿地水资源普查工作,详细查清银川现有湿地生态用水现状,科学配置湿地水资源,加强同水利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建立银川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

(五)建立湿地科研监测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依托鸣翠湖、阅海、海宝湖、宝湖远程监控系统和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建设4处湿地生态气象站,以监测分析银川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涝、美化环境等方面的价值。同时,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培养湿地管理人才,全面提升湿地科技水平。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和文化传承的载体,银川市历史上有“七十二连湖”之称,自秦、汉以来,兴修了秦渠、汉渠、唐渠等水利工程,富庶的引黄灌溉区,孕育了“塞上江南”的自然环境。明、清时期,“月湖夕照”、“汉渠春涨”、“连湖渔歌”、“南塘雨霁”等湖泊景观成为当时西北盛景。银川湖泊棋布,波光荡漾;沟渠纵横,阡陌交错;稻香四溢,鱼跃鸟鸣,秀美的湖光景色融于粗犷的北国风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依托银川绿博园永久场馆建设以湿地为主题,集展示、宣传、教育和收藏、研究为一体的银川湿地生态博物馆。旨在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展示宁夏丰富多彩的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探索银川市典型湿地的奥秘、剖析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威胁、介绍湿地保护行动,尤其是银川市政府在湿地保护所取得的成就。

联系人及电话:吕金虎   6033622

 

 

 

                                 银川市林业局

                                 2017年8月31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