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农情信息

扎实推进“三项计划”构筑乡村振兴人才“头雁塔”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2023-05-19 

为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自治才聚宁夏1134行动、银川市人才兴市30落实落地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六特产业,瞄准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分类别、分层次搭建起链接人才、产业、企业的鹊桥,构筑乡村振兴人才头雁塔,拓宽引才渠道,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以高质量农业人才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菁英荟萃计划,为产业发展筑基聚力

着力在引进、育强、培优上下功夫,吃透政策、拓宽渠道、建强平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一是齐头并进,好引才抢抓大学生毕业季人才招引窗口期,联合市委人才工作局先后3次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引才的方式,已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7名(博士研究生1名);公开招聘事业干部5人(硕士研究生2名),2023年拟引进的18名高层次人才公示期已结束,涉及畜牧、兽医、水产、种植等专业,通过精心组织、靶向施策和创新服务三轮驱动的措施,有力提升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二是同步共抓,畅通育才路。利用银川三农 田满心间党建品牌的号召力,汇聚青春力量,凝聚奋进之力,创新实施1+1+N帮带机制,安排40余名技术专家,结合项目帮带N名青年人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青年干部尽快融入农业农村工作。每月开展青年微坛活动1次,学先进学典型学示范,不断开阔青年干部眼界,选树青年理论学习标兵,使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合作社、农业园区学习实践,尽快熟悉工作岗位、融入角色,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复合型青年干部,为畜牧、养殖等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鲜血液三是共增递进,铺好成聚焦重点学习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智慧农业应用与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等专项内容,采取课堂+实践”“学习+研讨”“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相融合的菜单式培训,充分运用现场教学、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模式,举办全市三农系统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等培训,培训全市三农系统干部300多人,各业务专干500多人,高素质农民1030人,做到既结合形势又立足实际,既注重理论又付诸实践,既学用相长又各具特色,不断提高基层技术干部政策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力。

二、实施赋能重塑计划,为产业提质添能助技

致力于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让人才尽展其才、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才能确保人才不断、事业永新一是人才服务团唱响聚才主基调结合六特产业,成立肉牛、滩羊、牛奶、冷凉蔬菜、淡水养殖5个高水平银川市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打破干部资源条块壁垒、畅通专业干部成长渠道,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地对干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让大家上准跑道、接棒竞跑。精准选派60余名专业干部人才赶考一线、历练成长,以专业力量赋能经济发展二是重点产业畅通聚才快车道围绕种植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博士团队在西夏区建立了200亩水肥精准灌溉示范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引进设施樱桃、草莓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探索经济作物在我市最优生长模式及高端水果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上海源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深入天缘种业、巨丰种苗等企业,解决育种、种植中的技术瓶颈问题,为企业把脉问诊围绕淡水养殖产业,连续5年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开展鲈鱼苗种繁殖控制及大规格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实现了鲈鱼苗种本地繁育,年生产鲈鱼水花苗种达到1亿尾,规格苗种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尾,水花苗种开口成活率达到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满足本地鲈鱼苗种供应的基础上实现北苗南运应用光催化技术,使水体氨氮、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持零含量,技术在鲈鱼苗种繁育领域中处全国领先。联合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开展-菜复合设施种养技术集成创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和绿色蔬菜种植相结合的设施农业新生产方式,该技术获2022年全国渔业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优秀奖,累计在银川市推广24栋蔬菜大棚。围绕肉牛滩羊产业,灵武市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投入100万用于开展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实践和优质奶牛胚胎移植和克隆试验,首批体外胚胎生产移植良种奶牛陆续出生,在国内首次成功建成养殖场内实验室,给良种奶牛装上了中国芯。注重建设品牌效应,用活区域公用+企业+产品三牌联动,目前已注册福兴神农、灵朔滩、宁羴源、臻回味、赛伊宝、山海咊牛等10余个牛羊肉品牌商标,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经营,激发消费活力,致力于提升牛羊肉品质,单场最高直播销售滩羊2000余只。三是柔性引进打造聚才强磁场持续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博士团队、浙江省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海水蟹(青蟹)淡化及养殖技术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种业创新团队等专业技术团队合作柔性(全时)引进硕博士研究生23人,开展高质量发展智库决策咨询工作在西夏区、贺兰县、灵武市等地开展设施蔬菜LED光环境调控技术指导动物两病(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防控南美白对虾套养青蟹养殖技术、体外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等开展核心技术

三、实施锦雉飞扬计划,为集聚人才搭台筑巢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聚焦聚力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破除人才发展约束、营造安心安业环境,做到人才因事业而来、事业因人才而兴。一是注重在平台上炼就人才六特产业为突破口,借助人才小高地”“闽宁镇专家服务团组建等项目的聚才作用,实施水产人才小高地1菜篮子人才小高地2个,推选闽宁镇专家服务团成员6名。成立优质乳工程研究生实践基地”“宁夏枸杞品种选育及功效研究院士工作站”“奶牛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专家)宁夏灵武工作站等团队工作站5个,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和资源优势共享。二是在项目上成就人才2023年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安排22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产学研项目3个,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宁夏农科院等8所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涉及种养殖等12个项目,涉及技术难点攻关10个,预柔性引进国内外蔬菜专家团队5个,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促进银川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在政策保障上关爱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人才对事业、组织的归属感融入感,营造关怀、尊重、支持人才成长的环境。积极做好人才的评先选优和激励表彰工作,局系统现有高精尖缺人才、自治区凤城农业名家、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自治区青年后备干部及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共22人次。为使高层次人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人才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1次健康体检。积极落实高精尖缺人才休假疗养、银川市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为符合条件的9名高层次人才办理免费入住人才公寓3年,不断拓展尊才重才爱才的暖心服务外延,让人才工作更有温度,让农业人才走进来”“留得住”“干得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