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统筹推进农业发展“五大振兴”,国家级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高位统筹,构建示范创建“四梁八柱”。银川市将示范村镇创建作为“三农”工作的“牛鼻子”工程,形成“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镇村落实”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先后印发《银川市城乡融合示范村镇创建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创建标准,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抓、镇村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创建工作蹄疾步稳。政策赋能下,培育出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灵武市临河镇上桥村等一批标杆村镇。其中,昊苑村“葡萄酒+民宿+文旅”融合模式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等9项国家级荣誉,葡萄酒产业链带动农户实现年均增收3万元。
产业筑基,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银川市紧扣“六特+N”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带动示范创建。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冷凉蔬菜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3个、灵武市(奶牛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贺兰县(蔬菜、水产、奶产业、预制菜)等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永宁县闽宁镇等农业产业强镇6个,灵武市东塔镇(长枣)等3个镇、西夏区昊苑村(葡萄酒)等10个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金凤区“宝翠西红柿”、灵武市“郝家桥萝卜”、“永宁对虾”等25个优质特色农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银川市深入实施“联农带农”工程,建成兴庆区月牙湖乡优质蜜瓜、西夏区泾河村设施温棚产业园等项目160余个,完成投资近6亿元,带动移民就业超12万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279元。闽宁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形成“特色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东西部协作典范。
生态塑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银川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国家级示范村镇创建全过程,以“五清一绿一改”为抓手,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累计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6.4万座,整改问题厕所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坚持以城带乡、多村联建原则,依托项目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治理率达79%。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2.8万吨、畜禽粪污12.4万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超77.4万人次,栽植苗木近400万株。贺兰县金贵镇联星村、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等8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永宁县闽宁镇、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等7个村入选“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永宁县原隆村、西夏区昊苑村等6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实现“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下一步,银川市将以“五大振兴”为路径,持续扩大示范效应,以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科技赋能为抓手,以国家级示范村镇创建为契机,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生动实践,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银川样板”,奋力绘就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