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640100-117/2019-00154 | 发布日期: | 2019-08-09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
名 称: |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1号《关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提案》的答复 |
民建银川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近年来,银川市依托优质粮食、优质果蔬、酿酒葡萄、渔业、花卉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黄河金岸、典农河及众多湿地湖泊自然风光,贺兰山东麓人文景观及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积极发展以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垂钓、休闲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逐步形成了“一圈两轴三带”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园林生态农业型、垂钓休闲型、农村风景旅游型、特色餐饮娱乐型、科技园区休闲型农业产业集群。我市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金凤区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万义生态园、鸣翠湖湿地公园、红柳湾山庄、森淼生态旅游区、宁夏园艺博览园、盈南生态旅游村、宁夏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鹤泉湖生态度假区8个农庄农园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2018年年初,银川市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2018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点达到222个,从业人员8292人,其中,农民从业人数6765人,占从业总人数的81.6%,带动农户12009户。年接待游客574.6万人次,同比增长50.6%,年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5.6%,利润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27.9%。
二、我市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科学规划,示范引领
为充分挖掘我市自然、人文和农业资源,切实加强休闲农业行业管理,推动我市休闲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要求,结合全市特色产业布局和自然生态资源,我市组织起草了《银川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年规划(2016-2020)》,并按规划有序推进,不断强化各园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养生功能、娱乐功能等六大功能的打造力度。积极组织辖区内的各农庄农园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有方向、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进“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进一步丰富休闲农业的内涵外延,满足各年龄层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2017年,银川市红柳湾山庄、长枣庄园、森淼生态旅游区3个园区被评选为“国家五星级示范园区”;新牛庄园、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马莲湖农庄3个园区被评选为“国家四星级示范园区”;2018年,银川市棚湖湾红树莓生态园、银湖小镇两个园区被评选为“国家四星级示范园区”。除此之外,2018年我市塞上禾乐村、五渡桥农庄等11家休闲农园被评为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在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创建中,兴庆区广勤垂钓中心、艾伊薰衣草庄园、西夏区新牛庄园、贺兰县宁夏广银米业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宁夏园艺产业园、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桃林又一村,灵武市御膳坊休闲农庄等8家休闲农庄被评为四星;兴庆区华夏河图塞上禾乐村、开心林场农家乐、金凤区盈南生态庄园、西夏区古夏庄园、永宁县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贺兰县瑞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祥瑞园农家乐、金沙农庄,灵武市银湖生态园等8家企业被评为三星。
2.领导重视,政策扶持
近年来,银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将休闲农业产业列为银川市“1+2+4”产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近三年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支农资金逐年增长,从2015年之前的零投入到2015年的100万元,2016的 300万元,2017年增加到500万,2018在整体支农资金压缩的情况下,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不减反增,达到了520万元,2019年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不低于500万元。连续四年制定了《银川市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从宣传推介、品牌节庆活动打造及“银川市十佳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等多个维度予以政策扶持。除此之外还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3、创办节庆,打造品牌
我市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银川农业嘉年华”。在休闲农业方面,我们打造了包括“优质特色农产品展”、“全区休闲农业创意大赛”、“马稻成功插秧节”、“欢乐嘉年华、民俗乐翻天”、“蝶动花溪、放飞梦想”、“舌尖上的美味-农家菜大比拼”、“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展”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向广大市民提供集科普教育、民俗体验、采摘品尝、观光赏花、娱乐休闲,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多项休闲体验内容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盛宴。除此之外,我们还发布了“银川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手绘地图,并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展开农业嘉年华活动的宣传推介,取得了很好反响。去年按照农业农村部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安排部署,我市首届银川“中国农民丰收节”被批准为全国102个系列活动之一。为确保活动取得成功,我市积极筹备,以“共庆农业丰收,弘扬农耕文化,践行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百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分别策划了农民丰收运动会及农业“行家里手”评选表彰活动;“农夫集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主题摄影、征文比赛;“丰收采摘季”等系列活动。各县(市)区也设立了分会场,可谓是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丰收节期间,全市各个会场共接待游客25.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04万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培育产业支撑体系。根据各县(市)区实际,突出农业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比较优势,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结合“一村一品”等政策扶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培育区域农业知名品牌,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加强规划引导作用。注重规划设计,解决“建什么”的问题。规划设计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积极引导建设主体聘请项目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团队参与规划设计,并与市旅游局、市国土局等相关部分积极接洽,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以农业产业为核心,以自然田园风光为基础,突出“农本、融合、生态、创新、持续”五大理念,全市区域内谋划农、文、旅融合联动发展,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三)探索突破土地利用机制。以促进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为目标,通过组建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盘活田园综合体范围内农村空闲和低效用地,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生产,为田园综合体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实现土地增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四)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投入体系。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综合运用补助、贴息、投资基金、担保基金等多种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产业建设。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公益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联社扩大试点。建立金融支持体系,给予发展乡村旅游的农业经营主体一定信用担保和授信额度。
(五)突出 “三农”“三生”“三产”融合。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和增进农民福祉作为田园综合体创建的主攻方向,着力在深化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融合上下功夫,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注重乡村多功能的发挥,以农业生产功能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生活功能,传承和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加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强化一产的基础上,发展精深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二三产业。突出经营主体培育,完善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民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形成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广泛参与的新型产业体系。
联系人:耿晶 联系电话:6889011,18009590201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