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MB17282123/2023-00470 发布日期:2023-11-01
发布机构: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部门: 组织人事科
名 称: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05号“关于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提案的答复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05号“关于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提案的答复

近年来,银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人才振兴摆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突出位置,紧扣农村发展需要,分级分类抓好乡村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使用工作,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强的乡村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92人,科技特派员855人,实用人才3.6万余人,重点特色产业人才(团队)引进共268人,重点特色产业人才获人才工程(计划)称号共156人,重点特色产业人才载体总数7个。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干部队伍,为乡村发展夯实根基。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持续抓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才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强培优乡村干部队伍。实施“两抓两增”工程,着力锻造素质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施“四个一批”进班子计划。聚焦农村“空心化”带来的“选人难、人难选”问题,着力找回一批在外发展优秀人才、招录一批优秀青年大学生、发现一批产业带头人、选聘一批退役军人到村工作,建立“四个一批”人才库,全市村“两委”负责人中“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占比达82.6%,村“两委”成员占比达54%,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100余名,党员占比超过57%。二是引导发挥驻村帮扶和乡村振兴指导员人才力量。坚持“选育管用”相结合,把驻村帮扶工作队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确保驻村干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第五轮驻村干部选派目前已向全市204个村、11个移民社区,选派驻村干部359名,自治区选派101人,银川市选派99人,县(市)区选派159人。向全市32个乡镇(街道)各选派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治理等工作。是充实凝聚基层工作力量。全面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统筹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为全市274个行政村全覆盖各选派一名大学生,严格培养管理和考核机制,开展在村发展意向调查。全覆盖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批为全市乡镇和涉农街道选派32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处级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协助乡镇党委理思路、定规划、谋项目、抓落实。建立优秀事业编警务人员到乡镇交流(或锻炼工作)机制,从全市事业编警务人员中择优选拔,第一批选派20名政治过硬、作风扎实、敢于碰硬的年轻干部到乡镇站所(中心)工作,充实乡镇工作力量、改善性别结构比例的同时,打破事业编警务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壁垒。

(二)统筹高技能人才,为乡村提供智力支撑。致力于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让人才尽展其才、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一是专家常年坐诊把脉,服务团成效初显。依托闽宁协作等区域合作机制,近200名挂职干部和2000余名科技、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来银开展技术指导。精准选派70余名本土专业干部人才组成分专业“银川市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5个,服务600余人次。贺兰县打造“银耀田间”志愿服务品牌,在农业领域成立种植业、养殖、水产、农机退休老专家服务分队4个,建立“老专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技术能手+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链条,通过“导师帮带”点单服务人数3000人次,培育青年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手50余名。支持755名科技特派员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开展创业与服务,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柔性引进人才致力科技攻关成果丰硕持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团队等专业技术团队合作,柔性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单位4个、柔性(全时)引进硕博士研究生9人开展高质量发展智库决策咨询工作,在西夏区、贺兰县、灵武市等地攻关核心技术。引进重点特色产业人才(团队)268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专家)宁夏灵武工作站”等团队工作站20余个,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1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围绕种植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引进设施樱桃、草莓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探索经济作物在我市最优生长模式及高端水果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围绕淡水养殖产业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将黄河甲鱼纳入全国甲鱼品种认证体系,开展黄河甲鱼无抗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和优良种质选育培养、制定宁夏地区黄河甲鱼养殖管理标准、制定生态甲鱼产品标准、设施化苗种繁育等一系列试验示范围绕肉牛滩羊奶产业,在灵武市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投入100万用于开展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实践和优质奶牛胚胎移植和克隆试验,首批体外胚胎生产移植良种奶牛陆续出生,在国内首次成功建成养殖场内实验室,给良种奶牛装上了“中国芯”。奶牛存栏量、生鲜乳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母牛单产突破110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8公斤。人才项目拓展乡村振兴产业新赛道。围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乡村公共服务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产业+人才+项目”支持机制,全市投入资金733万元实施76个“导师帮带”项目,选派培养84名帮带导师,带动培养2300余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人才小高地项目引领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围绕葡萄酒、枸杞、奶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建设31个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支持资金604.8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4000余万元。申报项目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组织举办银川市首届预制菜食品博览会,组织全国各地50余家知名预制菜生产厂商参加,全市从事预制菜生产加工的企业达52家。四是建设平台载体再加速,激活创新创业再升级启动青年人才“双向”挂职工作,选派16名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基层一线青年人才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培养;落实“基层之星”人才培养计划,选拔21名人才在自治区对口单位进行培养学习;与在银12所高校签订框架协议,梳理形成校地合作需求276项,预计实现产业人才定点引育、高端人才定期输送、科研合作定向转化等事项143项。6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利军带队,组织17家企事业单位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就作物种植、肉牛滩羊养殖、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预制菜)产业发展等方面洽谈校地合作交流事宜,促成晓鸣农牧等6家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达成25项合作意向。

(三)抓好人才培育,为乡村发展集智聚力。持续开展乡村干部、专技干部、高素质农民等各类人群的技能培训。一是抓好“三农”干部培训。实行市级示范培训、县级兜底培训,确保乡村干部轮训全覆盖。聚焦重点学习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智慧农业应用与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等专项内容,采取“菜单式”培训,充分运用现场教学、专题培训、实践锻炼、分组讨论等多种模式开展培训。先后在厦门、苏州、杨凌、浙江、山东等地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提升计划、全面促进乡村振兴、银川市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等培训班5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新模式新思路,持续转化为下一步推动工作的好点子、新办法。2022年以来培训全市“三农”系统干部2900多人次,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政策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组织近百家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宁夏名优特色农产品促消费”“闽宁线上行”“宁夏品质中国行”等活动20余场次。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旅游和家庭服务业开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特色培训。灵武市建立“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服务”一体化帮扶机制,发放创业贷款76笔共9377万元扶持返乡人才创新创业,培育了同心农业汪威、夏能生物李建军等一批优秀人才。三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紧密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等行动,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农民培训基础条件建设,组建农民培训教育师资库。坚持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近三年投入资金1649.9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5030人次。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对取得高、中、初级职称农民一次性给予6000元、3000元、2000元奖补。培育乡村技能人才持续加大对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的人才支持力度,紧盯全市移民村(社区)稳定增收、乡村建设及农村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锚定移民群众致富增收目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灵武市的城南工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和红石榴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品牌成立至今,有组织、有规模的带动1万余名移民劳动力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烹饪、电焊、挖机等培训1780人,42个就业帮扶车间,采取以工代训、订单、定向培训的模式,培育乡村技能型人才2250人,其中脱贫人口447人。五是育乡村工匠人才聚焦乡村独特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地制宜研发乡村特色产品。鼓励支持传统技艺人才领办特色企业,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月牙湖乡依托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麻编项目,在滨河家园四村创建非遗麻编扶贫工坊,与村民建立“零投入、无风险、包分销”的合作模式,手工坊稳定务工70余人,其中包括监测户25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农民1000人次,有96人可以独立承接订单,月收入300-2100元不等,人均年增收6000-8000元。六是培育农村电商人才。重点从返乡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大学生村官中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灵武市实施电子商务“筑梦行动”,引入牧飒直播团队,组建本土直播团队15个,吸纳农产品销售网络达人60名。永宁县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和“农村电子商务筑梦计划”,建立农村电商筑梦导师团队,创立“5+2”电商人才培训机制,2022年以来累计培训电商人才126人次。金凤区良田镇探索“电商+助农”创新模式,推动构建电商直播平台,和顺新村“大美良田共享直播间”带动番茄销售显著,着力打造本土“带货主播”团队。

(四)完善制度政策,为人才引育筑巢赋能。为破解人才“引、育、留、用”难题,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培养、暖心、活力四大工程,构建起“银川市人才兴市30条”等“一揽子”人才政策,制定专项事业编制、“双轨制”人才评价机制等系列配套办法,投资打造高端人才社区。重点抓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育,银川市政府分别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10余所高校签订了《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最大程度释放人才“智动力”。一是强化落实政策资金保障。创新设立共计3000万元的“银川英才”“银川新星”两支基金,完善人才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出台《银川市优秀返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补助办法》,对认定的优秀项目最高给予50万元补助。市级财政每年至少投入6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全力保障创新创业。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双轨制”人才评价体系,将全国十佳农民、高级高素质农民等“应用型”人才纳入高精尖缺人才评价目录,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带头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共认定乡村振兴领域高精尖缺人才94名。三是完善乡村人才培训机制加强科研院所、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和信息服务。引导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服务,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提升计划,鼓励在农村创新创业,发挥领头雁效应。对接职业院校和科研所等“三农”领域专家,组建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在农业领域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退伍军人进行全程免费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鼓励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本土企业家、退伍退役军人等群体,回乡就业创业、发展产业,大面积、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就业帮扶,结对帮扶。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31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