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工作
索 引 号: | 640100-117/2020-00387 | 发布日期: | 2020-12-24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
名 称: | 谋篇定策向未来——“12345”发展思路助推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今年以来,银川市把奶产业作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着眼于产业链重构、区域化布局、竞争力提升、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不断发挥多方要素优势,谋划“12345”发展思路,促进奶产业连点成线、聚珠成链、集聚发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
“1”:抢抓机遇,顶层设计建专班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窗口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出:“宁夏牛奶品质很好,要把它做大做强”。银川市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政府主要领导和包抓领导先后多次听取奶产业推进情况专题汇报、召开座谈会,深入养殖场、加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奶产业推进组及时跟进,逐项落实,成立了由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修订完善了《银川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银川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形成了多要素保障、多方协作、多点发力支持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2”:提档升级,“两大基地”促发展
以高标准养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设施工艺配套,建立健全奶牛集约化运营和标准化生产体系。着力打造以灵武市白土岗、兴庆区月牙湖乡两大奶源基地为主体的核心发展区和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3个县区扩容潜力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奶牛养殖向饲草饲料丰富、生态容量大的优势区域集聚发展。到2025年,新建扩建优质奶源基地2个、新建规模奶牛场70家,奶牛存栏量达到33.3万头。
“3”:创新模式,“接二连三”延链条
探索奶产业融合新模式,是奶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要进一步加强乳制品加工企业“内培外引”力度,围绕高端乳制品研发、品牌创建、品质提升,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招商合作等方式,重点发展一批产业链条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带动示范作用强、品牌优势明显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奶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到2025年,打造百亿级以上奶业加工园区1个,培育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1-2家。
“4”:优化组合,“四位一体”活要素
充分发挥各方要素优势,聚力构建“企业、科技、资金、人才”四位一体保障机制,切实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以“活力因子”助推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强强联合,推动跨行业、跨地区、跨生产主体建立奶产业联盟或产业联合体。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组建奶产业研究院,搭建涵盖健康养殖、疾病防控、乳品加工、质量控制、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全产业链平台,提高我市奶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设立产业发展及贷款担保基金,开展牛奶价格指数保险和饲料价格指数保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依托国内外科研院校组建奶产业专家团队和高端人才库,强化奶产业科研、推广服务、管理和专技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
“5”:紧盯目标,“五项工作”抓落实
聚焦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狠抓目标任务落实,从养殖、加工、技术等关键环节入手,对标对表目标任务,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思路,倒排工期,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奶牛存栏达17.91万头,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6.7%,为下一步产业发展赢得了主动。狠抓扶持政策引导,落实好现有产业政策,创设金融配套服务,加快推动奶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重点项目落地,加大对重点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的督导,激发奶产业发展新动能。狠抓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由政府引导,乳制品企业、奶农、奶业协会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规范生鲜乳购销合同签订,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狠抓疫病风险防控,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主动监测,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综合能力,确保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蓝图已绘就,行动正当时。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特色发展为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推动我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