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909W/2022-00046 发布日期:2022-01-11
发布机构: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名 称: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一年以来,银川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立100周年大会及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紧扣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战略定位,把人社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审视,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科学编制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及疫情防控,着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就业创业工作连续3年被自治区考核为A类等次,喜获“2021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织好“四张网络”,夯实民生基础织密织好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劳动权益保护、诉求表达四张网,着力服务保障民生,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织密就业创业保障网。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围绕减负、稳岗、扩就业,积极推进银川市重点特色产业发展促就业政策与国家、自治区稳保就业政策的衔接。率先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模式,该模式被2021年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做法予以肯定,共为9041户企业减轻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749.3万元,惠及10.7万名企业职工。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劳务市场等线上线下全天候就业服务平台,全年累计开展招聘会227场次。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系列活动,现场签订就业意向率80%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1748人、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岗位3823个,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亿元,培育创业实体5823个,创造新岗位10017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7%。二是织牢社会保险防护网。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突出中小微企业、尘肺病重点行业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紧盯快递业、外卖送餐业等新业态群体,不断扩大参保成果。2021年,银川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7.45万人、51.55万人、 63.6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3.83万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25万人和65.81万人。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17.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1246.25万元,基金总支出6163.96万元;基金当期结余5082.29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52亿元。市本级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09亿元;基金总支出1.91亿元;基金当期结余1872.09万元,历年累计结余3.3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9.91亿元;基金总支出9.71亿元;基金当期结余2051.59万元,累计结余1.09亿元。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6.53亿元,机关事业职业年金总收入3.6亿元,全部上解至自治区。及时为各类特殊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应发尽发”率达到100%。办理工伤认定3571件,工伤伤残鉴定2309件,因病非因工劳动能力鉴定1027件,确认停工留薪期1161件、职工退休审批3436件,办理劳动合同招收备案43832件,办理劳动合同解除29003件。继续执行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降低费率、费基政策,为参保企业及个人减轻负担20.1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保帮扶贷”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参保。三是织紧劳动关系安全网。坚持源头治理,组织开展“百场普法进工地”主题活动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培训96场次。开展全区100个“无欠薪”工程项目推荐评价活动和银川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诚信承诺企业(单位)申报活动,评定诚信承诺企业41家,取消2家诚信承诺企业资格,签订《劳动用工领域信用承诺书》1600余份;公布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用工单位4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共检查用人单位3578家,补签劳动合同2.8万人,为4341名职工(农民工)追发工资4976.95万元,行政处罚30家,收缴罚款71.3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织细群众诉求表达网。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2021年,市本级办理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政民互动平台、银川12345便民服务平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上办理各类信访投诉案件共2946件,办理行政复议46起,行政诉讼案件10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出庭应诉率为100%;接待申诉607件,其中不予受理133件,立案调查审理484件,涉及劳动者人数484人,结案445件,时效内结案90.2%,追回经济标的756.78万元。

(二)推进四大行动”,优化发展环境。对标“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目标要求,积极主动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开展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制定《银川市城镇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夯实产业致富、就业保障和政策兜底基础,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入乡返乡创业。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6.7元,同比增长9.8%,总量排名全区第一,比全区平均水平(19424.5元)高5032.2元。增速全区第四。二是实施引才育才行动。开展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为全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915人。严格岗位聘用职数管理,完成40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备案和136家事业单位第七轮岗位聘用的核准备案。实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行动,完善院(校)地(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签订引进、预引进协议。截至目前,全市享受硕博补助费共126人,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4家;推荐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考察对象4人,推荐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对象11人。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和基层一线流动,开展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审,定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148人。全年共完成6大类3288场次99135人次考务保障工作,发放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合格证)12902本。三是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了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培训体系。2021年,累计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培训6万人次,企业职工取得各类级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银川市技工学制超额年度招生任务550人,在校生实现了从零到千人的突破。四是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巩固行风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人社服务事项“打包办”“提速”“简便办”,全面梳理涉及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事项177项、四级标准体系,做到了线上线下服务流程、标准、规范、时限“四统一”,实现了企业和群众线上办事“一次注册、全网通行、一次不跑”,现场办理“一窗受理、协同办件、最多跑一次”,打造了“网购”式人社经办服务新模式。

(三)抓实“四条主线”,提升工作质效。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为牵引,按照政治机关建设要求,将干部学习教育、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贯穿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全过程,紧抓不放,不断提升质量效率。一是狠抓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为民之魂。抓党性融入,以“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主题,组织开展集体过“政治生日”、“两优一先”评选、“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等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学习教育“红”起来。抓专题研学,组织开展专题理论学习班、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等系列活动,坚持党史学习教育“1234”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学习教育“厚”起来。抓工作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办实事任务台账,党组成员深入调研解决难点痛点问题,推动学习教育“实”起来。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夯实为民之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在重大节假日前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铸牢清正廉洁的底色,保持好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色。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规范开展督查检查调研事项,杜绝无端增加基层和服务对象负担三是狠抓队伍作风建设,强化为民之本。开展“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工作作风、服务群众、担当作为、业务能力等方面,全面排查整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问题,调研打通堵点难点,进一步振奋干部队伍精气神,促进能力素质提升。四是狠抓“关键少数”,凝聚为民之心。紧紧抓住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五个带头作用(即:带头履行领导责任,带头深学、深悟、深刻,带头办实事、解难题,带头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带头真抓实干、开创新局)。建立“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落实指导分管领域、单位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责任。制定《局长科长走流程实施方案》,领导干部以工作人员、办事群众身份“走流程”,通过体验深入一线窗口,与企业群众面对面开展办事服务、接听咨询热线等方式,检视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办事流程是否畅通,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人社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问题仍然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二是重点领域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分类评价工作推进较慢,全市“三新”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数量与产业发展需求还不匹配。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人社各项业务工作,加快实施“1+4+1”六大行动,即牵头抓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精心实施好“天地人和”4大业务工作行动(就业创业“热火朝天”、社会保障“落地生根”、人事人才“后继有人”、劳动关系“和气生财”行动),着力抓好“活力人社”队伍建设行动,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努力实现工作一流、服务一流、绩效一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加快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抓产业稳就业,补短板强弱项,办实事解民忧、强保障兜底线。发挥好增收办牵头抓总职能,加大工作统筹协调、督导督办力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8万元以上,同比增幅达到7.75%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经营性收入增长7.5%、财产性收入增长3.6%、转移性收入增长7.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万元以上,同比增幅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7万元以上,同比增幅达到8.5%以上,

(二)开展就业创业“热火朝天”行动,着力稳定就业局势。坚持经济发展促就业导向,紧紧围绕人社部就业服务提升工程、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和银川市富民扩面增收“稳心”实事购买公益性岗位1000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一是实施就业服务“提质”工程。以公共就业十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通过政策宣传扩面,基层体系延伸,服务群众增效,全面缓解企业两头办理的难点、痛点、堵点,健全均等化的服务制度完善广覆盖的服务功能和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就业服务需求专业化智慧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就业服务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实施“技能银川”“提优”工程。围绕全面实施“技能宁夏”行动,以平台强技能,在全市范围内分别认定3-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竞赛精技能,举办“技能大赛”和首届“三新”产业职业技能竞赛。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供给,打造“技能银川”优质品牌。三是实施创新创业“提效”工程。在全区率先出台并实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动态管理实施细则,以“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营销挑战赛、“引凤创梦”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跨境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打造银川创业示范、创业品牌、创业城市。盘活银川市创业促进会青年创业扶持资金等闲置资源,实现全市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实效利用。四是实施人力资源“提标”工程。进一步优化银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加速发展。围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全年10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不断完善“黄河几字湾”“银川都市圈”协同发展新格局,建立东西部“政校企“交流对接大平台。五是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提速”工程。构建登记失业人员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农村劳动力就业特色品牌,提升高校毕业生个性化精准服务,优化退役军人创新创业服务载体。

(三)开展社会保障“落地生根”行动,不断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着力做好社会保障“暖心”实事不断优化政策服务,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推动全民参保具体化。推动实现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持续优化“社保帮扶贷”政策,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联防联控机制,夯实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长效工作机制,做好退役军人社会保险参保和接续工作。二是持续推进政策兑现规范化。及时跟进国家、自治区政策动态,贯彻落实好省级统筹制度,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落实好养老、失业降低费率政策,减轻企业缴费负担。严格执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财政补贴落实到位。持续优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健康扶贫其他保险“一站式”结算模式。三是稳步推广经办服务标准化。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力争通过国家验收,并形成银川市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积极联动教育、财政、民政等18家部门,全面推广社保卡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稳妥推进十项“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实现更多社保服务事项“网上办 掌上办”。

(四)开展人事人才“后继有人”行动,持续强化人才人事工作。持续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人才政策落地见效、人才工程提质增效、人才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典型宣传营造等工作。一是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规范职称评审流程,优化职称评审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自治区自主评审职称评审试点改革单位,推进基层职称“双定向”评审,探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创新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人才培养、评价机制。重点做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塞上英才”、国家百千万人才、自治区青年拔尖等人才工程人选的培养选拔工作;修订银川市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办法;积极申请自治区人才小高地、自治区特聘专家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统一部署,监督和指导各县(市)区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规范和完善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管理工作。建立我市事业单位备案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制定《银川市事业单位备案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促进我市公益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积极落实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政策。继续做好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监督和指导我市各级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根据本单位及本行业发展需要实施自主公开招聘,在用好招聘用人自主权的同时严格招聘工作纪律,确保我市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公平公正有序开展。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务工作管理。完善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官库和考务工作人员库,加大新入库人员培训力度,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管理工作。三是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政策供给,实现政府部门与行业间的有效联动,借助我市主流人力资源行业线上服务平台,向我市企业精准推送人力资源专项政策,构建政策落实的难点问题反馈机制,推动我市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生效。聚焦服务供给,组织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关机构开展企业调研问诊活动,为各类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帮扶行动,借助行业资源助力企业突破发展困境。聚焦平台供给,将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建涵盖招聘、培训、测评、推广等人力资源产业全链条平台,为我市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四是深化评选表彰、示范创建工作改革。组织申报和实施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结合我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组织申报本年度市委、市政府拟开展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加强对批复立项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实施管理,指导相关承办单位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管理机制。对推动工作失去实际意义或者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建立项目退出机制,激活我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管理效能。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进一步清理规范我市创建示范活动,引导各部门通过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宣讲等形式,发挥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开展劳动关系“和气生财”行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健全完善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机制。进一步健全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开展在建工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达标验收,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特殊工时管理规定,依法安排劳动者休息休假,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人文关怀,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以实现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为重点加快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依法健全完善劳务派遣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企业裁员机制;按照“城镇居民收入提升行动”要求,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重点加快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扩大集体协商覆盖范围,积极稳妥推进行业性、区域性协商,促进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同步增加职工工资;健全集体争议调处机制,加强基层社区和企业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争议调解仲裁的组织程序和工作规则。继续开展薪酬调查及人工成本监测工作。完善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防范机制,推动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建立基层三方组织,指导新兴业态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三是健全完善劳动矛盾调处机制。完善和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制度,健全违法行为预警防控机制,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等多部门综合治理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强化人社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严格落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欠薪“黑名单”等制度。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及时加强和改进监察执法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监察执法的效率。完善和落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强化裁审衔接,形成各级仲裁机构与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提升仲裁终结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到9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6%以上。

(六)开展“活力人社”队伍建设行动,全面加强人社队伍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实干实效实绩,认真践行“五个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工作作风,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站位,深化党建工作内涵,拓宽党建工作思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坚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制度。创新党内政治文化教育的载体、方法和手段,引导党员强化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觉,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机关政治文化建设,完善机关党建阵地建设和文化长廊建设。持之以恒抓好正风肃纪,抓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定期分析梳理廉政风险点,经常性进行廉政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二是强化制度统领。建立健全相关政治制度。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为依据,结合人社工作实际,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使管党治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好干部标准,把敢不敢担当、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成事作为评价干部、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关心关爱干部职工,营造积极向上的机关氛围。健全政治建设量化考核机制,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探索建立人社机关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通过排查廉政风险点、绘制工作流程图、建立健全防控措施,推动责任落地,切实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系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强化示范带头。牢固树立“民生为本、服务至上”理念,持续开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星级党支部”和“示范性服务窗口”创建活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开展比武练兵、抓好以老带新等方式,纵深推进社保经办业务标准化建设,继续抓好“放管服”“人社快办”改革,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服务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上率下,在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作风建设、陶冶道德情操、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头雁效应”。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1月11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