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商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18/2016-03832 发布日期:2016-08-29
发布机构: 银川市商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商务局
名 称:关于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1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12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扶持力度助推我市羊绒产业持续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羊绒产业发展现状

  羊绒产业是银川市的主导产业,也是自治区、银川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市争创羊绒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销售国际一流水平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羊绒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了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贴牌产品向自主品牌、松散型经营向产业集群四个转变,形成了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产业链,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基地效应。灵武羊绒产业园区现已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有羊绒企业432015年,园区生产无毛绒4920吨,羊绒条966.1吨,羊绒纱3825吨,羊绒衫1019万件,羊绒产业实现产值154.5亿元,同比增长8.85%,实现工业增加值43.39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7亿元,同比增长4.69%累计解决就业过万人。境内加工流通原绒8000吨左右,约占世界的50%、全国的60%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立西安工程大学与灵武羊绒产业相结合的产学研基地平台,成立宁夏羊绒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基地,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7名专家组成羊绒产业发展顾问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研究生实习基地2建立国家级羊绒及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宁夏羊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宁夏羊绒研究院、宁夏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多项,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项,研发了一批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三是羊绒产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引进意大利和日本先进精纺生产线德国先进电脑横机以及CAD设计系统和CAM制造系统自主研发的第七代羊绒分梳机、FN150羊绒分梳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罗布麻产品在国际上首创了罗布麻植物纤维提取技术46毫米精品白绒条填补了国内高档羊绒条产品空白。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6个自主品牌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绒典”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银集团公司成功收购了英国百年邓肯纱厂,拥有了世界知名品牌,嘉源集团公司在德国巴伐利亚注册了 “CY”品牌。在全国一线城市及欧美等10多个国家建立品牌形象店400多个,中银绒业获得国家出口免检企业,拥有境外合资子公司5个,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大街设立直销网点。五是科技创新人才形成规模。引进高管、羊绒设计、研发等人才300余名初步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羊绒产业人才队伍,培育出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为羊绒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2015年以来,我局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出口信用保险及保单融资、进口贴息、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公司(厂)、设办事处、宁夏特色产品营销中心、跨境电商等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帮助羊绒企业争取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285.63万元,2016年即将拨付资金61.9万元,2016年正在争取的资金107.26万元,支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走出去开拓市场,规避出口风险,降低提高生产能力,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下一步,我局还将积极组织羊绒企业争取2016年第一批进口贴息、第二批出口信用保险及保单融资项目,支持企业发展。

  二、羊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国际、国内高端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对羊绒企业的装备创新、技术创新等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灵武羊绒企业大部分为无毛绒分梳企业,羊绒精深加工的企业仅有5家;羊绒企业年生产无毛绒4800吨,但用于深加工的仅为2000吨左右,大部分无毛绒进行外销而没有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羊绒产品的附加值,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是灵武羊绒产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二是缺乏引领行业和世界的知名品牌。由于自主品牌培育较晚,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品牌较少,大部分成品销售以贴牌为主,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三是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近几年,灵武羊绒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越来越大,用工数量急剧增加,企业普遍存在职工不足、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的全面建设,需新增用工1万人,用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四是缺乏管理、研发、设计等高端人才。灵武羊绒产业发展历程较短,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高级人才较少,具备该领域研发能力的资源不多,科技资源、创新人才等方面严重不足。产学研合作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与研究院所的合作不深入,难以承担重大研发项目。五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央、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门坎仍然较高,一些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中小企业在扩张规模、技术改造、创新发展等方面融资贷款困难。六是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重复投资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产业发展。目前,灵武羊绒企业形成的三大集团,基本达成了统一收购、统一融资的发展关系,但企业合作关系松散,主要还是各自发展,在设备改造、工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同时,企业生产设备重复投资,初加工环节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形成良性的产业配套关系。

  三、下一步做强做大羊绒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羊绒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发展羊绒梭织服装产品,增加羊绒产品的品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国际合作水平,使我市的羊绒制品成为世界精品。鼓励对羊绒产业链关键配套环节的投资,积极引入机械制造、维修、包装设计、辅料供应等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加强原料市场把控,鼓励企业到羊绒主产地建厂进行初加工,为灵武羊绒园区发展精深加工腾出空间和资源;加快建设优质绒山羊繁育基地,为国内羊绒产地提供优质种羊,保证原绒品质。组建羊绒产业发展联盟,支持中小羊绒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按照政府建设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路,发挥好中国(灵武)国际羊绒城、国家级羊绒及其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服务平台作用启动建设羊绒电子交易市场,成立羊绒产业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羊绒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共服务,促进羊绒企业自主创新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市场。以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抓手,以完善的设施、优惠的政策和高效的服务,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大力引进和培养原绒、面料、服装、家纺等研发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力争到2020年,形成12个国际知名品牌,35个国内知名品牌,初步把银川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羊绒纺织创意产业基地。

    四是加快人才特区建设,积极构筑科技人才高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推进技术应用转化。在解决高端人才引进问题上,考虑在银川市区建立高端人才生活基地,为其提供生活便利,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灵武发展。依托灵武市纺织工业学校,加快建设银川高新区技工培训基地,推动高新区企业与区内外高职技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在解决用工难问题上,尽快建立与中南部地区户籍互通机制,打破过去简单机械划定的劳务移民、生态移民界限,让中南部地区愿意来灵武务工的移民都能够享受到市民待遇,以尽快吸纳更多产业工人。

    五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支持羊绒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打造羊绒产业发展联盟,逐步提升羊绒行业的集中度,获得产业发展高端资源;加快培育具有系统集成、国际贸易、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羊绒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强化对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企业间资金、品牌、技术和市场等优势互补。

    

   联系人及电话:吴金海  0951—6888008 

     

    

    银川市商务局

  2016年8月29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