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20-00043 发布日期:2020-04-21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农业科
名 称:农业经济小幅下降 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2020年一季度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六

农业经济小幅下降 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2020年一季度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六

今年以来,银川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和中央、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春季农业生产,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守住“三农”战略后院。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确保“菜篮子”农产品供应,确保农民增收,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稳定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小幅下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181.6万元,同比下降1.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272.7万元,同比下降0.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091.3万元,同比下降1.1%,降幅低于全国水平2.1个百分点、低于全区2.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农业总产值76133.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林业总产值679.6 万元,同比增长22.8%;牧业总产值117901.0万元,同比下降0.3%;渔业总产值6252.4万元,同比下降33.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6217.9万元,同比增长1.3%。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35.1%、0.3%、54.3%、2.9%和7.5% 。

分区域看,银川市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47728.2万元、17646.6万元、25162.6万元、16735.5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9.5%、0.6%和1.9%。

二、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有序推进。春耕备耕物资储备充足。全市共储备主要粮食作物种子22万吨,各类化肥4.1万吨,投入各类农业机械2.8万台(套)。不误农时开展春耕春播。各县(市)多措并举确保防疫、春耕两不误,适时根据防控情况量身定制春耕生产,开展“点对点”农资配送、统购统送、农机代种、托管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方式,确保疫情期间应播尽播,全市完成小麦播种面积 11.56万亩。农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全市供港(供外)蔬菜生产企业39家,基地52个,目前37家供港蔬菜企业、49个生产基地已复工复产,复工率95%。

(二)“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充足。疫情期间,全市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能和供给充足,品种丰富,总体平稳,确保了全市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有效提升应对疫情的底气。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8万吨,瓜果类产量4931吨,猪肉产量4007吨、牛肉产量4601吨、羊肉产量5108吨、禽肉产量1793吨。禽蛋产量   8223吨,牛奶产量158794吨。水产品总产量5856吨。

(三)“菜篮子”农产品价格稳定。疫情发生以后,受生产供给减少和流通成本增加等影响,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粮油价格保持稳定。大米零售价每公斤5.3元,面粉零售价每公斤4.0元,菜籽油零售价每公斤11元,价格保持稳定。蔬菜价格有涨有跌。重点监测的27种蔬菜均价为每公斤8.7元,价格呈“10涨5平12降”走势,价格同比上涨15.9%。鲜果价格以涨为主。重点监测的8种水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5.65元,价格呈“5涨2平1降”走势, 其中橘柑涨势最高,均价6.66元/千克,同比上涨14.6%。畜牧生产价格涨幅创新高。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0.4%,创近三年新高。其中:活猪价格是去年同期的2.5倍,活牛价格同比上涨19.7%,活羊价格同比上涨12.3%,牛奶价格同比上涨5.9%。鸡肉、鸡蛋价格偏弱运行,都比春节前有所下跌。活鸡价格同比上涨0.9%。鸡蛋价格持续走低,环比下降18.9%。水产品价格平稳。鲤鱼、鲢鱼、带鱼均价与上年持平。鲫鱼降幅较大,同比下降20%。草鱼降幅较大,同比下降5.3%。3月份,草鱼价格止跌回升,环比上涨7.2%。

(四)设施产业稳定增长。全市毫不放松地抓好设施农业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确保全市老百姓吃得上、吃得好、吃的健康。蔬菜价格受季节性、节日消费以及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呈现春节前季节性上涨、春节后高位震荡走势,同比上涨15.9%,实现蔬菜产值62300.7万元。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8万吨,同比增长8.0%;其中叶菜类5.1万吨、瓜菜类2.8万吨、茄果类8.3万吨。瓜果类产量4931吨,同比增长4.4%,其中西瓜1997吨、甜瓜636吨、草莓2298吨。设施园林水果产量64吨,同比下降97.2%。鲜切花895万枝,同比下降62.7%;盆栽观赏植物920万盆,同比增长58.6%。

(五)林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累计完成育苗面积334.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750.1公顷。实现林业总产值676.9万元,同比增长22.8。

(六)畜牧产业增速放缓。一季度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17901.0万元,同比下降0.3%。其中猪、牛、羊、禽产值分别为8847.0万元、20795.7万元、23771.3万元、7656.6万元。猪牛羊禽肉产量18703吨,同比下降17.1%。其中,猪肉产量4007吨,同比下降29.9%;牛肉产量4601吨,同比下降15.8%;羊肉产量5108吨,同比增长8.0%;禽肉产量1793吨,同比下降35.8%。禽蛋产量8223吨,同比下降17.6%;牛奶产量158794吨,同比增长19.8%。

生猪存栏出栏持续下降。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3.2万头,同比下降22.6%,其中能繁殖母猪1.98万头,同比下降9.4%。生猪出栏4.6万头,同比下降35.1%。

牛存栏增长出栏下降。一季度全市牛存栏25.4万头,同比增长17.2%,牛出栏2.9万头,同比下降14.3%。其中,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19.5%。

羊存栏下降出栏增加。一季度全市羊存栏65.1万头,同比下降1.9%。羊出栏29.2万头,同比增长7.5%。

家禽存栏出栏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家禽存栏218.5万只,同比下降26.1%,其中,蛋鸡存栏171.3万只,同比下降17.9%。家禽出栏88.0万只,同比下降35.6%。

(七)渔业下降趋势明显。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918公顷。水产品总产量5856吨,减少3269.8吨,同比下降35.8%。其中,鲤鱼2720.6吨、鲢鱼362吨、鲫鱼657.3吨、草鱼1976.3吨。实现渔业产值6252.4万元,同比下降33.8%。

(八)农民可支配收入小幅下降。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量下降、农民工外出务工减少等因素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小幅下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4元,同比下降2.9%。

三、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1.59万亩,比2018年减少25.13万亩,下降17.1%;粮食总产量66.29万吨,比2018年减少16.13吨,下降19.6%。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比2009年(历史最高年份)减少77万亩,下降38.8%;2019年粮食总产量比2009年减少25.1万吨,下降27.4%。

(二)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滞销现象仍然存在。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存在着品种和数量不足、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而与此对应的农产品产区又存在着销售难的问题。冬春季节成熟的设施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春节前后本应是销售旺季,疫情防控导致交通管控、物流不畅、人力紧缺从而影响农产品运输、销售,部分农产品面临卖不掉、运不出的困难。

(三)畜禽养殖下降趋势明显。一季度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下降17.1%,较上年同期减少3194吨,禽蛋产量同比下降17.6%,较上年同期减少1751吨。生猪、牛、家禽存栏下降趋势明显,同比下降分别为22.6%、1.9%、26.1%,后期产能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一)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稳定粮食产能,粮食生产做到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区分城区、县(市)不同功能定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调整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抓好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为主的市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做优粮食产业,推进优质水稻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速有机水稻转换认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开展产销对接,加大推介力度。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明确责任分工,打通制约“菜篮子”产品供应的堵点和难点,从而解决产地农产品滞销卖难,销地价格波动等问题。开展产销对接,组织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促进采购主体与产区有效精准对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积极搭建农产品线上平台,充分发挥电商企业作用,加大农产品推介销售力度。借助“e点菜到家”“银川晚报生活汇”等农产品销售平台,大力发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果蔬直采直供模式,逐渐探索出从蔬菜种植基地直达市民家门口的销售模式。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振养殖信心。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支持,企业主体有活力,产业就会复苏。加强信息引导,帮助养殖户恢复信心,及时补栏增养。畅通畜禽销售渠道,针对畜禽压栏的问题,组织屠宰企业与家禽养殖场户进行对接,实行集中屠宰上市,确保畜禽不压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规模养殖户的技术优势,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指导养殖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控水平。协调解决饲料短缺、种禽种苗的运输难题,推动畜禽业加快恢复,更好地发展。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