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20-00232 发布日期:2020-07-23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农业农村统计科
名 称:农业由负转正 牧业仍需发力——2020年上半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六

农业由负转正 牧业仍需发力——2020年上半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六

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压紧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则”“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米袋子”充足“菜篮子”,全面保障农产品供应充足,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守护好农民的“钱袋子”。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暖,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2元。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稳定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2.1亿元,同比下降1.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1.5%,二季度同比下降0.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9亿元,同比下降0.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1%,二季度同比增长0.4%。

分行业看,农业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产值0.6亿元,同比增长54.8%;牧业增产值23.1亿元,同比下降2.4%;渔业产值1.1亿元,同比下降34.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1%。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35.3%、1.3%、55.0%、2.7%和5.6% 。

分区域看,银川市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7.4亿元,同比下降2.6%;永宁县4.1亿元,同比增长1.8%;贺兰县4.9亿元,同比增长0.2%;灵武市3.4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7.3%、20.8%、24.6%和17.2%。

二、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一)“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充足。今年以来,全市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能和供给充足,品种丰富,总体平稳,确保了全市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有效提升应对疫情的底气。上半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1.4万吨,瓜果类产量2.3万吨,猪肉产量8015吨、牛肉产量9702吨、羊肉产量8583吨、禽肉产量2889吨。禽蛋产量15767吨,牛奶产量302164吨。水产品总产量12364吨。

(二)农业产业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坚持抓好农业生产,坚决保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

蔬菜及食用菌“双增长”。为确保全市居民吃得好、吃得鲜、吃的健康,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3.5万亩,同比增长1.1%,产量51.4万吨,同比增长7.8%。其中设施播种面积8.8万亩,同比增长2.9%,产量27.3万吨,同比增长12%。实现蔬菜及食用菌总产值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蔬菜价格季节性回落。上半年,鲜菜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2.6%,涨幅较一季度回落8.1个百分点。随着气候转暖,本地蔬菜大量上市,鲜菜价格季节性回落明显。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交通运输恢复正常也是拉低鲜菜价格由2月高点走低的一大主因。

供港蔬菜平稳增长。大力实施精品农产品品牌推动战略,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银川菜心”“银川芥蓝”已成为银川市供港(供外)蔬菜的靓丽名片,外销量占全市蔬菜总产量达70%。供港蔬菜种植面积13.6万亩,同比增长2.8%;菜心、芥兰、江门白等优良蔬菜品种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14.9%。

瓜果产业效益提升。瓜果类种植面积2.6万亩,同比下降8.6%;西瓜、甜瓜、草莓等瓜果总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56%。

园林水果小幅下降。受今年上半年冷空气及霜冻影响,园林水果35.8万亩,同比下降5.0%,产量8592吨,同比下降20.3%。

花卉园艺小幅下降。结合城市化发展和花卉消费市场特点,拓展花卉园艺产业链,提升花卉品质质量,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但受疫情影响鲜切花产量981.6万支,同比下降65.4%。盆栽观赏植物1157.6万盆,同比增长40.5%。

(三)林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市累计完成育苗面积5.2万亩;造林面积1.3万亩;森林抚育面积8747亩。实现林业总产值5541.6万元,同比增长54.8%。

(四)畜牧产业持续下降。上半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3.1亿元,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4.3%。其中猪、牛、羊、禽产值分别为2.6亿元、4.4亿元、3.9亿元、1.6亿元。猪牛羊禽肉产量29189吨,同比下降12.9%。其中,猪肉产量8015吨,同比下降22.3%;牛肉产量9702吨,同比下降4.9%;羊肉产量8583吨,同比增长1.2%;禽肉产量2889吨,同比下降36.0%。禽蛋产量15767吨,同比下降12.0%;牛奶产量302164吨,同比增长12.6%。

生猪存栏出栏持续下降。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13.5万头,同比下降15.6%,其中能繁殖母猪1.97万头,同比下降8.5%。生猪出栏9.1万头,同比下降27.7%。

牛羊存栏增长出栏下降。上半年全市牛存栏25.6头,同比增长14.5%,其中,奶牛存栏14.8万头,同比增长15.9%。牛出栏5.9万头,同比下降6.9%。羊存栏73.2万只,同比增长9.5%。羊出栏46.7万只,同比下降2.8%。

家禽存栏出栏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255.7万只,同比下降19.7%,其中,蛋鸡存栏180.3万只,同比下降23.4%。家禽出栏143.2万只,同比下降41.0%。

(五)渔业下降趋势明显。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364吨,减少2986吨,同比下降19.5%。其中,鲤鱼5509吨、鲢鱼1194吨、鲫鱼1127吨、草鱼3687吨。实现渔业产值1.1亿元,同比下降34.1%。

(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负转正。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2元,从一季度同比下降2.9%,到上半年同比增长1.7%。增速由负转正,农村居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3865.4元,同比增长5.9%;经营净收入2717.5,同比下降4.1%;财产净收入273.5,同比下降0.7%;转移净收入525.5,同比增长6.1%。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上半年,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2.6%。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拉动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4.3%和10.1%,鸭肉和鸡肉价格分别上涨19.9%和19.1%,畜肉副产品、其他畜肉及制品、其他禽肉及制品价格分别上涨42.4%、14.9%和24.7%。渔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1%。

(二)畜禽养殖下降趋势明显。上半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下降12.9%,较上年同期减少4330吨,其中猪肉产量同比下降22.3%,禽肉产量同比下降36.0%。禽蛋产量同比下降12.0%,较上年同期减少2145吨。生猪、家禽存栏下降趋势明显,同比下降分别为15.4%、19.7%,后期产能不足。

(三)水产养殖下降趋势明显。受禁养区划定、典农河周边渔业养殖退出影响,上半年水产养殖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5025亩,养殖产量减少2986吨,同比下降19.5%,适水产业发展增效尚不明显。

四、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市场供应。适度调整优化产业种植结构,理顺农产品供求关系,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增加露地瓜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等品种种植面积,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增加本地蔬菜的供应比例,丰富供应品种,平抑本市蔬菜价格;加强生产能力,确保全市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能和供给充足;加强调控保障能力,保障本地市场供应,在确保全市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稳定我市农产品市场价格,确保市民对蔬菜生产供应价格有较高的满意度。

(二)开展产销对接,加大推介力度。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明确责任分工,打通制约“菜篮子”产品供应的堵点和难点,从而解决产地农产品滞销卖难,销地价格波动等问题。开展产销对接,组织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促进采购主体与产区有效精准对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疫情期间,线下购物渠道受限,线上新用户迅速增长,短视频、自媒体行业的直播带货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积极搭建农产品线上平台,充分发挥电商企业作用,逐渐探索出从蔬菜种植基地直达市民家门口的销售模式。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振养殖信心。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支持,企业主体有活力,产业就会复苏。加强信息引导,帮助养殖户恢复信心,及时补栏增养。畅通畜禽销售渠道,针对畜禽压栏的问题,组织屠宰企业与家禽养殖场户进行对接,实行集中屠宰上市,确保畜禽不压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规模养殖户的技术优势,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指导养殖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控水平。协调解决饲料短缺、种禽种苗的运输难题,推动畜禽业加快恢复,更好地发展。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