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04H/2022-00033 发布日期:2022-03-03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
名 称:银川市冰雪产业调研报告

银川市冰雪产业调研报告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首次提出了“三亿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构想,我国冰雪运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2021-2022年雪季,在北京冬奥会的进一步带动下,全国参与冰雪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3.05亿人次(《2022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我市与全国冰雪运动发展形势基本一致。近年来,全市冰雪场地不断完善,参加冰雪运动人数持续增加,“冷”冰雪逐渐变成“热”经济,市统计局就全市冰雪产业发展现状开展了调研。

一、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一)场地情况

全市共有室内冰场2个:大阅城冠军冰场、国际商贸城冰河世纪滑冰场(因制冷设备损坏2021年未运营);室外冰场6个(湖滨体育场、会展中心冰之恋滑冰场、阅海公园、宝湖冰场、海宝公园冰场、中山公园冰场),每年参与冰上项目、滑冰活动的人数约在3万人左右。

全市共有室外雪场6个:鸣翠湖、长流水、阅海公园、西夏风情园、森林公园、贺兰奥特莱斯、稻鱼空间。室内雪场1个,新百CCPark雪嘉峰室内滑雪训练基地,系全区首家。

本次调研重点针对6个室外雪场开展。

(二)基础设施

从规模和硬件条件看,专业化程度有差异。阅海、鸣翠湖、西夏风情园滑雪场具备专业滑雪场资质,具有高危行业许可证,配备专业滑雪教练开展滑雪指导。其中阅海滑雪场和鸣翠湖滑雪场分别拥有一条初级雪道和一条中级雪道,西夏风情园滑雪场拥有一条初级雪道,雪场均采用人工造雪及机械平整,雪道配有魔毯,方便顾客上下滑道。其他三家雪场规模较小,不具备专业滑雪资质,主要以娱乐戏雪滑冰为主。

从经营项目看,三家具备资质的雪场以专业滑雪和娱乐戏雪滑冰相结合,其他雪场主要以娱乐为主,滑雪项目有单双板,娱乐项目有雪圈、雪地摩托、雪地坦克、雪地碰碰车、悠波球、冰车、冰上自行车等。

从配套服务看,阅海滑雪场建有1000平米的滑雪服务大厅,建成200㎡的餐饮服务区,新建100㎡的票务中心;鸣翠湖滑雪场建成1500平米的综合服务大厅,配套服务相对较好,其他滑雪场以搭建临时接待中心为主提供服务,各大滑雪场餐饮服务基本以快餐、便餐、小吃为主。

(三)经营情况

按照银川气候特征,室外冰雪场地经营期限基本为三个月左右(12月至次年2月)。2021-2022年雪季期间,全市六大雪场累计实现收入约1500多万元,总客流量达30万人次左右,其中阅海滑雪场客流量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和23%,鸣翠湖增长10%左右,长流水增长50%左右。春节期间,多数雪场客流量骤增,基本是平时的三倍,如阅海滑雪场单日最高客流达6000人左右,超过规划最大承载量,滑雪装备供不应求,各大雪场实现收入占到了整个雪季的三成左右,无论是客流量还是收入同比均有明显提升。居民传统佳节期间,走出家门参加冰雪运动的意愿更加强烈。经营者也反映,近年来,疫情对冰雪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产业发展将会更加向好。

二、促进冰雪发展的相关措施

近年来,市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培养冰雪活动消费习惯为抓手,持续开展冰雪类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冰雪运动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一是2020年,开展宁夏全民健身季暨银川市冰雪运动嘉年华活动,免费向市民发放3万套(30万张)活动参与券,总价值1800万元;2021年又发放体育消费券50万元。二是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大力推进体育进校园,在非冰季以“轮滑”项目为依托,为冬季冰雪项目提供“参与人口”,近两年累计扶持银川市轮滑(滑冰)协会10万多元,每年轮转冰青少年近千人。三是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联合鸣翠湖滑雪场向全市青少年免费发放10万张门票,吸引广大青少年走出家门,参与冰雪运动,累计有两万多人参与体验。

三、存在的问题

银川市冰雪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呈现出数量增加,遍布各县(市)区的特点,但发展中也涌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地域环境不佳。一方面冰雪运动受到地域、季节等制约,为阶段性运动,结合我市气候实际全年约3个月左右的运营期,但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较大,短期收益不明显。另一方面,部分冰雪运动场地建在湿地公园内,建成较早,随着参与人数的快速增长,场地等硬件设施扩建受限,制约发展。

(二)滑雪教练员匮乏。由于滑雪运动属于专项体育技能,对滑雪教练有一定需求。我市滑雪行业基础薄弱,专业滑雪教练员较少,需从外地聘请,为了合理节约成本,聘请数量基本满足日常需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用工灵活性不足,无法满足节假日的高需求。

(三)招工用工存在困境。滑雪运动属于高风险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冰雪企业经营周期短,用工连续性差,待遇不高,短期招工难以确保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游客体验感不及预期

(四)经营项目单一。全市雪场中仅有部分雪场设有专业雪道,兼营娱乐项目,多数雪场规模较小,以娱乐性戏雪滑冰为主,且项目基本包括雪圈、冰车、冰上自行车等,同质化程度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四、几点建议

(一)提升冰雪产业硬件配置。积极构建冰雪运动产业链条,培育冰雪用品生产销售企业,提升冰雪运动周边住宿餐饮配套服务环境,建立室内冰雪运动场馆,培养滑雪运动相关人才

(二)加大冰雪运动宣传力度。加强冰雪产业娱乐或者赛事组织安排,鼓励具备资质的企业承接国内、国际知名赛事,提升企业知名度,带动冰雪产业快速发展。

(三)鼓励冰雪企业多样化经营。室外冰雪企业一般建在水域周边,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优势。冰雪产业经营周期短,可引导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条件,开发夏季产品和服务,拓展旅游项目,实现春夏秋冬、赏景娱乐、水域冰雪的无缝衔接。

(四)引导冰雪企业用活用足相关政策。倡导企业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契机,以冰雪进校园体教融合机制为抓手,开展青少年滑雪培训、滑雪冬令营等活动,持续举办冰雪嘉年华、冰雪龙舟赛等赛事,提升冰雪运动知名度,提高冰雪运动参与人口。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