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04H/2022-00393 发布日期:2022-08-18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
名 称:1-7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1-7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1-7月份,全市工业生产稳中取进、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消费市场逐步回暖、财政金融增势良好,经济整体延续上半年回升向好态势,为下半年经济发展起好局、开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一)工业生产稳中取进。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较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5%)6.0个百分点,高于全区(9.1%)0.4个百分点,增速今年首次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位次提升至全区第3位。三大门类同步向好。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18.6%、7.6%和12.9%,分别较上半年加快3.2、2.6和0.3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稳步扩大。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超六成。新兴动能支撑有力。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分别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14.3和7.5个百分点。全市(不含宁东)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合计实现产值360.41亿元,同比增长23.9%,产值占全市(不含宁东)制造业产值比重达48.4%。企业效益快速增长。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7.78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高于全国19.8个百分点。全市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实现盈利,盈利面为75%。新建企业拉动明显。7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入库企业10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8.2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速小幅回落。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较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7%) 1.6个百分点,低于自治区(10.8%)3.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一增两降。第一产业下降8.8%,第二产业增长27.8%,第三产业下降4.2%。制造业投资拉动有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4%,高于全部增速50.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9.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2.3%,拉动全市投资增速12.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高位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1.9%,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长2倍,信息传输服务增长2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3.9%,合计上拉全市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7月份,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14.92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3和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区5.4和0.7个百分点,呈现逐步恢复态势。20类销售商品零售额“12增8降”,增长面达60%。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拉动显著。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6%,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4.6和0.3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5.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8.3%。新入库企业拉动明显。今年全市新增限额以上企业61家,1-7月份累计实现零售额10.77亿元,净增量为3.02亿元,同比增长38.9%,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降幅收窄。金银珠宝类(-6.1%)、家具类(-40.3%)、汽车类(-0.8%)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3.0、4.6和1.8个百分点。

(四)财政和金融持续增长。据市财政局统计,1-7月份,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0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增长16.1%。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00亿元,同比增长25.8%。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统计,7月末,全市实现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148.17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市实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17.20亿元,同比增长8.5%。

(五)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据市人社部门统计,1-7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350人,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0.3%。据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价格监测显示,1-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1%,与上半年持平。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1-7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市经济延续上半年回升向好态势,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积极变化。但受国内疫情多地频发,房地产降幅扩大、投资后劲不足、市场预期走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市下半年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仍充满挑战。

(一)工业向好基础仍需巩固。部分行业增速下降。1-7月份,全市3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2个大类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占比36.4%。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下降5.6%、24.9%、6.8%,合计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6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压力继续加大。7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0.1%,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涨幅倒挂6.7个百分点,购销价格连续9个月倒挂,持续挤压部分行业和企业利润空间。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0.0%,高于营业收入增速6.9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2.84元,同比上升3.81元。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74%,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投资销售双下降。今年3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束了延续25个月的正增长态势,开始呈现负增长。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5.2%,降幅较上半年扩大3.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7.8%,下拉全市投资增速7.3个百分点。1-7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54.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5%,降幅较上半年再次扩大3.5个百分点,商品房月度销售面积连续11个月下降。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7.6%,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61.3%。县区投资结构问题突出。县区投资“四增两降”,其中,兴庆区(6.7%)、西夏区(22.3%)永宁县(20.9%)和灵武市(27.8%)增速维持正增长,金凤区(-13.8%)和贺兰县(-8.9%)负增长态势仍未扭转,且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扩大7.0和4.9个百分点。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79.2%、70.3%和57.7%,房地产市场下行将影响投资运行态势。

(三)消费活力仍需激发。部分升级类消费持续低迷。化妆品、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文化办公用品等升级类消费持续呈负增长态势,1-7月份分别下降8.6%、6.1%、16.9%、12.5%。住宿业消费持续低迷。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3.6%;其中,客房收入同比下降25.7%,餐费收入同比下降25.3%。重点企业支撑力度不够。1-7月份,新百集团(百货、连超、电器)实现零售额44.58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20.7%,同比增长4.4%,增速比限上零售额低2.7个百分点,增速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寻找增长点、打造增长极主要举措

三季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对于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具有决定性影响。要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稳保促”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经济走势,抓住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决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着力扩大市场需求,锚定目标、增补措施,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新的增长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抓房产调控恢复市场信心。要紧紧围绕“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各监测系统,系统整合房地产全流程数据,强化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和分析;保交楼、稳民生,准确判断、及早发现房地产风险,全力保交楼,守住风险底线,增强各方信心。

(二)抓居民收入修复消费能力。消费具有较强的顺周期特征,更多的是伴随着经济复苏而提振,稳定的收入和收入预期才是决定消费走势的核心变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及预期,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受损。因此,促消费工作应立足长远、统筹兼顾,在短期应积极挖掘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长期应加强市场力量,优化消费供给,发挥“消费券”乘数效应,注重提高发券精准性,真正把有限的财政支持转化为实际消费行动,挖掘潜在消费者剩余,为未来释放消费潜力创造长期性和结构性的条件。

(三)抓汽车消费促进需求释放。汽车零售额占银川限上零售额的三分之一,对限上消费拉动明显。一是在持续推进购置税减半政策基础上,精准施策,全方位刺激车市,对汽车行业形成长效拉动作用;二是对中高端和新能源热销车型“一车难求”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协助经销商加大厂家协调力度,努力增加热销车型在银川市场配额;三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在县域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快推动完善县域、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运营服务,有助于消除新能源汽车消费痛点,释放潜在需求。

    (四)抓重点核算指标保平稳增长。目前,距离三季度GDP核算仅剩1个多月,抓好下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应固强补弱,重点针对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速、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电信业务总量增速、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等核算基础指标以及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速、航空运输业总周转量、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等下行或下拉全市经济的指标进行运行调度,确保形成增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