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6004H/2022-00398 | 发布日期: | 2022-08-18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统计局 | 责任部门: | 商贸服务业科 |
名 称: | 1-6月银川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稳中有进 |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落实服务业领域纾困政策和促消费政策措施,服务业运行稳中有进,呈现出良好发展韧性。
一、运行稳中有进,增速持续加快
(一)服务业恢复步伐加快,增速显著提高。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4.32亿元,同比增长14.2%,营业收入增速呈逐月加快态势,分别比1-5月和1-4月加快2.0和3.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18.9、9.6、5.9和1.9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地市第一位。
(二)八成行业实现增长,拉动作用显著。1-6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十个行业门类中,营业收入同比“八增二降”,增速居前三位的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46.1%、38.0%、29.0%。八个增长行业营业收入合计104.37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84.0%,带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6个百分点。
(三)营业利润不断增加,盈利状况改善。1-6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8.94亿元,同比增长40.8%;利润总额8.75亿元,同比增长21.8%。平均每户企业每月实现营业利润60.8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9.50万元,比1-3月平均水平分别高19.17万元和14.66万元。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8.48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总额的97.0%,带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增长4.0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研发投入增加,收益成效显现。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85亿元,同比增长29.0%,比1-5月份加快5.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研发费用0.93亿元,同比增长1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大行业门类研发费用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研发费用八成以上。
(五)交通运输逐步恢复,相关行业增势良好。1-6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9.76亿元,同比增长38.0%,比1-5月加快8.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十大门类第二。其中,铁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0.3%;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5.02亿元,同比增长83.5%。快递业务量不断增长,银川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97亿元,同比增长6.13%,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4.8%。
二、问题不容忽视,短板还需补齐
(一)企业营业成本增加。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96.44亿元,同比增长19.0%,高于全区7.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22.3、15.5、15.1和13.2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成本增长4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成本增长4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成本增长33.9%。
(二)七成行业用工人数同比下降。1-6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用工人数5.65万人,同比增长0.8%。分行业门类看,七成行业用工人数同比下降。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用工人数同比下降13.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用工人数同比下降9.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工人数同比下降6.4%。
(三)部分行业恢复较慢。1-6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80亿元,同比下降14.8%,降幅较1-5月扩大2.4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同比下降22.4%,延续了自2月份以来的下降态势。
三、紧盯全年目标,力度不断加强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服务业领域纾困政策措施和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力度,加强助企纾困政策宣传解读,扩大政策的知晓面和利用率,让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及时享受政策。
(二)加大企业支持力度,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围绕建设“六优”产业,推动服务业转型,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扩大就业渠道。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为在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育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培育服务业新动能,促进行业不断发展。聚焦潜在优势领域,利用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推动物流、金融、旅游等行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服务便捷化水平,积极扩大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体育产业等领域的服务新供给,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