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04H/2022-00638 发布日期:2022-12-21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商贸服务业统计科
名 称:1-10月银川市规上服务业克难前行

1-10月银川市规上服务业克难前行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期盼,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9·20”疫情发生后,服务业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发展如何?是当前我们迫切关心的话题。从数据来看,1-10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5.49亿元,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区8.0个百分点,服务业虽承受重压,却展现出了发展韧性。

一、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

总体来看,疫情对服务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五成以上行业大类增速放缓,50%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下降,服务业从业人数不断减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接触型服务业“受创”较重。

(一)五成行业大类增速放缓。1-10月,服务业27个行业大类中,14个行业大类增速为负,50%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下降较明显,分别同比下降55.4%、52.5%、46.8%和42.7%。12个行业大类增速环比回落,科技推广和应用技术服务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增速分别环比回落37.9、13.1、8.2个百分点。

(二)接触型服务业再遇“寒冬”。疫情对接触型和人员密集型较强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冲击较大。

1-10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78亿元,同比下降15.0%,降幅较1-9月扩大6.5个百分点,其中旅行社和其他商务服务业下降27.8%。商务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0.80亿元,同比下降0.4%,继今年8月以来第二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下降19.9%。其中,文化艺术业同比下降46.8%,娱乐业同比下降42.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今年1-8月、1-9月降幅持续收窄的情况下,又遇“寒冬”,降幅较1-8月、1-9月分别扩大3.9和4.7个百分点。

人员密集型行业下降明显。1-10月,机场、电影院、景区、游乐园等人员密集型经营场所营业收入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降42.7%、34.0%、45.2%和40.9%,降幅较1-9月份分别扩大3.9、9.9、5.3和9.8个百分点。

(三)用工人数逐渐减少。1-10月,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5.61万人,同比下降2.0%。其中,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用工人数同比下降较快,分别同比下降22.4%,18.5%、17.3%、16.5%。规上服务业用工人数自8月以来连续3个月下降,今年来累计减少用工人数2148人。

二、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从数据来看,“9·20”疫情对服务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给一些行业和企业也带来了一定发展机遇,服务业整体增速稳中有进、部分行业发展有序、中小微企业拉动作用显现,展现了服务业的发展韧性。

(一)整体增速稳中有进。1-10月,全市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5.49亿元,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区8.0个百分点,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分别高于1-8月、1-9月4.3和4.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5个月居全区五地市首位。

(二)七成行业发展有序。1-10月,十大门类中七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服务业“领跑”行业,分别同比增长58.8%、24.8%和1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紧随其后,分别同比增长8.5%、5.4%、4.9%、2.0%,行业增长面达七成。

(三)交通运输保障通畅。疫情期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逆势上升,物流保障通畅。1-10月,银川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98.77亿元,同比增长58.8%,增速较1-9月加快9.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9.5个百分点,对规上服务业的贡献率达97.0%。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最快,实现营业收入73.27亿元,同比增长128.7%,增速较1-9月提高17.7个百分点,创今年来新高。

(四)科学技术成为中坚力量。1-10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长24.8%,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9.3%,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2.2个百分点,对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1%。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速排名位列27个行业大类前两位,分别同比增长250.4%和166.2%。

(五)中小微企业拉动作用显现。全市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共214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87.3%。1-10月,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41亿元,同比增长23.0%,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18.4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率为91.6%。随着各项助企纾困、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拉动作用显现。

三、推动服务业持续向好发展

(一)持续加强宏观协调和政策组合。继续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部署,不断发展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延长助企纾困、减税降费等政策使用期限,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动力,支持企业迅速恢复至疫情前状态。

   (二)不断强化理念创新和自我恢复。企业要注重转变发展理念,以理念创新带动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借助当前各项利好政策,积极寻求自我恢复路径,增强互联网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促进行业融合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传统消费转型增效、新型消费潜力释放、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持续增强企业抗压能力和应变本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