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04H/2025-00112 发布日期:2025-05-21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
名 称: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银川市统计局

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54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宁政发〔20238号)精神,202329日,政府印发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政发〔20231号),全面启动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600余名普查人员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市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和汇总评估工作顺利完成。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反映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普查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经济结构布局优化调整,企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张,营业收入较快增长,高技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彰显,五年来我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普查主要目的和主要工作

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银川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银川篇章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自2023年年初起,历时两年多,我市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为核心,统筹各方力量,强化组织协调,着力关键环节,狠抓难点攻坚,坚持依法普查,全面有序推进工作任务,高效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普查试点、人员选聘培训、普查区划分、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验收、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和自治区经普办事后质量抽查和评估验收,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现在普查工作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普查主要数据清晰呈现全市二、三产业发展全貌

(一)摸清了二、三产业经济总量

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我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6.16万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加3.17万个,增长106.0%产业活动单位6.87万个,增长95.3%;个体经营户10.63万个,增长27.5%

从业人员、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末,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5.76万人,2018年末增长30.0%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3445.61亿元,增加7472.63亿元,增长46.8%;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908.57亿元,增加3820.35亿元,增长75.1%

(二)摸清了二、三产业经济结构

2023年末,我市第二产业法人单位1.12万个,占18.2%第三产业5.04个,占81.8%;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8.30万人,占33.0%,第三产业57.46万人,占67.0%;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544.14亿元,占40.7%,第三产业13901.47亿元,占59.3%;第二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5331.52亿元,占59.8%,第三产业3577.05亿元,占40.2%

2023年末,我市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户0.18万个,占1.7%,第三产业10.45万个,占98.3%;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0.53万人,占2.2%,第三产业23.99万人,占97.8%

(三)摸清了二、三产业区域分布

从法人单位数量分地区看,位居前三位的是:2023年末,兴庆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48万个,占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40.3%;金凤区1.52万个,占24.7%;贺兰县0.59万个,占9.6%

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地区看,位居前三位的是:兴庆区26.78万人,占31.2%;金凤区22.54万人,占26.3%;灵武市13.83万人,占16.1%

从个体经营户数量分地区看,位居前三位的是:兴庆区个体经营户3.40万个,占32.0%;贺兰县1.80万个,占17.0%;金凤区1.54万个,占14.5%

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分地区看,位居前三位的是:兴庆区7.96万人,占32.5%;金凤区4.57万人,占18.6%;贺兰县3.57万人,占14.5%

普查数据客观展现首府经济发展成效

五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五八”强首府战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增强经济韧性活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自治区统计局会同银川市统计局,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资料,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银川市普查年度(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普查修订后,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881.42亿元,占全区的53.7%,经济首位度比2018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4%,比2018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为89.0%,比2018年提高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9.1%,比2018年下降4.5个百分点。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从机构类型分组看,2023年末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部法人单位数量的92.6%,比2018年提高8.0个百分点,机关、事业及社会团体等其他非企业法人占比7.4%,下降8.0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扩容提质。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增加1115个,比2018年末增长39.7%;资产总计增加2878.67亿元,增长50.9%,营业收入增加2152.23亿元,增长91.0%,资产和营业收入增速快于单位数量增速。建筑、房地产市场规模提升。2023年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分别增加5262个、965个,比2018年末分别增长229.2%89.7%2023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分别增加385亿元、870.03亿元,分别增长59.8%33.2%,营业收入分别增加324.53亿元、290.64亿元,分别增长64.7%103.2%重点服务业高速发展势头不减。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量比2018年末分别增长207.0%163.7%158.2%148.7%116.3%114.8%113.7%

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32个,比2018年末增长45.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8.1%,比2018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4.83亿元,比2018年增长373.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23.2%,比2018年提高12.8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1075.9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3%。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49.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8.7%,比2022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增加值826.47亿元,占比28.6%2023年末,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共有4368个,占全市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比重7.1%;从业人员50820人,占比5.9%;实现营业收入789.88亿元,占比8.9%

(五)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彰显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03个,比2018年增长84.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1.3%,占自治区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34.95亿元,比2018年增长85.9%,占自治区5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975件,比2018年增长158.0%,占自治区的54.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62件,比2018年增长113.9%,占自治区的64.6%

总的看,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普查主要数据客观反映了五年来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经济普查年鉴解读报告等多种形式陆续向社会公布更详细的普查数据结果,积极组织开发应用普查资料,充分发挥普查数据价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银川篇章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